竞技异化的追问

2011-12-08 16:22彭永善赵永平张兴奇
体育学刊 2011年5期
关键词:异化竞技游戏

彭永善,赵永平,张兴奇

(1.华南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2.江西财经大学 体育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3.吉林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4.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体育系,贵州 都匀 558000)

竞技异化的追问

彭永善1,2,赵永平3,张兴奇410

(1.华南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2.江西财经大学 体育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3.吉林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4.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体育系,贵州 都匀 558000)

论证竞技是通过具有游戏性的运动的训练和竞赛,以实现夺标育人为目的的娱乐,这是对竞技异化追问的逻辑起点;通过对异化的梳理和竞技发展现状的认识,揭示竞技异化是伴随着各竞技利益主体的不正当博弈和其外缘性生存空间的失衡而出现,是竞技相关机构及利益主体利用权力故意实施有悖于竞技最高原则和终极目标来抑制人类社会前进的行为,主要是由于竞技主体受到过度的政治和资本的诱惑及压力而引起;对竞技异化的成因进行分析,提出后奥运时代竞技应走文化发展型道路,主动提升竞技文化软实力,竞教结合、以人为本是树立正确的竞技思想,抵制其异化的重要保障。

体育社会学;竞技异化;夺标育人;和谐发展

当今,国际竞技面临异化的挑战,已是不争的事实。同样,虽然我国运动健儿能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广州亚运会荣登金牌榜首,但是仍然存在运动员培养成本高、代价大,竞技审美疲劳、生存弱势群体增多,以及黑哨、假球和兴奋剂滥用等屡禁不止的异化现象。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我们对竞技本质及其异化的认识程度不够,即缺少先进的竞技文化。国家“十二五”规划的主线是“加快转变国家经济发展方式”,通过提升文化软实力,促进硬实力的提高。同理,中国竞技健康、可持续发展,也必须要依靠提升其文化软实力水准。因此,揭示竞技的本质及其异化的原因,加强竞技文化软实力的建设,转变国家竞技发展方式,对建设体育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1 竞技认知的分歧

国内《运动训练学》认为竞技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活动[1]。还有学者认为竞技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和集体在体格、体能、心理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潜力,取得优异运动成绩而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和竞赛[2]。也有学者认为竞技运动是一种具有规则性、竞争性或挑战性、娱乐性、不确定性的身体(身体性)活动。还有观点认为竞技是为了娱乐健身而进行的游戏性的身体活动,或者说是以夺取锦标为目的训练和比赛。总体而言,上述定义看似较完整地展示了竞技的内涵,不同程度地突出竞技的主要目的,然而过多地将竞技定位在生物学意义上的体能竞争,显然不符合以人为本的时代要求,也不符合未来竞技的发展方向。

在中国体育的范畴中,以竞技(体育)代替体育一度是我国体育发展的主流,似乎体育就是竞技夺标,这种建立在“国家逻辑”基础上并发展起来的主流体育过于强调它的社会效应和工具效应,以集体归属和国家荣誉作为唯一价值取向。有学者在谈到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时,认为“中国竞技体育是在100余年来受民族屈辱和民族压迫的情势下与世界体育汇合潮流的,它的动力来于民族的忧患意识,同时又反作用于民族的自强意识”[3],这可谓是一语中的。

目前,国内外竞技由于过于张扬竞技的“物性”,忽略了竞技的“人性”,导致人们越来越远离参加竞技的自身目的,而单纯追求体能、成绩、物质奖励等,这是近年来假球、赌球、黑哨、兴奋剂猖獗和泛滥的思想根源。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体育的精神需求越来越强烈,竞技的文化娱乐功能和教育功能符合当代人对竞技的需求,为此要求竞技本质回归的社会呼声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势下,政府应更多地为运动员的自我完善和全面发展提供机会,而非一味强调为国争光和夺取金牌。

2 竞技本质的思考

竞技的最初含义是暂停工作、离开工作场所,到户外进行自由娱乐、游戏或消遣,人们在竞技中轻松自由,没有过度的工作压力和功利色彩,是彻底地摆脱日常工作中压力的一种娱乐活动,游戏是竞技的最初概念和理想的抽象。谭华[4]在《体育本质论》中提出体育是一种具有游戏性的身体活动(大肌肉活动),游戏性是体育本质属性之一,并认为游戏不仅是竞技的重要属性,而且也是体育所不可缺少的属性,此观点已日益为人们所接受。事实证明,富有游戏性的竞技体育、充满人性化的竞技理念和培养方式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古奥运不仅是宗教性的祭祀活动,同样也是张扬人的“人性”,以及合理竞争的具有完全意义的游戏活动。古代奥运正是因为竞技中游戏精神和教育基因的丧失,以及运动员功利色彩严重等多重腐蚀下停办,代表现代奥运最高形式的竞技应当吸取教训。

从近年来有关竞技本质研究的文献资料看,许多学者已经逐渐走出了传统竞技本质“竞赛论”狭隘范畴,开始从社会文化背景中重新探索竞技的真义,如有人认为竞技是社会文明的产物,属于大文化范畴,它为社会提供精神和相关的物质产品,以满足人们的需要;也有观点认为竞技是在现代体育中形成了一个满足人们通过观赏高水平竞技表演,获得一种为一切其他表演艺术形式所不能取代的审美享受和感官刺激的社会实践[5]。还有人提出所谓竞技是指运动员以比赛竞争为基本手段,以满足人们审美享受及刺激等需要的社会实践[6]。这些概念在一定程度上确立了竞技中人的主体地位,满足了人们的体育精神需求和自我价值实现,展现了现代竞技的出现、发展乃至壮大的基本历程。

不同学者赋予竞技新的内涵,虽然在表现形式和手段上也有所不同,但均反映出竞技具有游戏、育人、娱乐等特性。人类行为的终极目的是追求快乐幸福与行为过程的愉悦,同竞技所追求的娱乐价值具有内在的一致。竞技是一种娱乐,具有游戏的性质,这并非贬低竞技,而是出于提升其地位和价值的需要。综合分析,竞技是通过具有游戏性的运动训练和竞赛,以实现夺标育人为目的的娱乐,夺标育人是竞技的本质,是对其娱乐和游戏属性的理性升华,将游戏作为竞技的起点和终点,不仅符合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而且可以有效解决竞技概念混淆、界定模糊、价值偏离和目的手段颠倒等问题提供理论支持。竞技以游戏为开端,经过中介到达终点后,集秩序与自由、崇高与美、感性与理性、紧张与和谐、共性与个性、自在与自为的结合体,它既有教育和娱乐双重属性,又具有适度的政治和经济功能,否认后两者的存在是不客观的,但过分强调和夸大后两者的功能,必然会导致竞技异化,因此重新认识竞技本质,是国家竞技文化深层次变革的重心,更是国家竞技“软实力”建设的着力点。

3 竞技异化的探究

3.1 异化的梳理

“异化”一词是人类为满足现实所需创造出来的新词汇,学界普遍认为“异化”一词是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使用的一个具有辩证法思想的概念[7]。随着人类的演进,对异化概念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异化是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国内有学者提出,异化就是指从主体中分裂出来或丧失掉的东西在摆脱主体的控制并获得独立性后逐渐壮大,反过来控制、支配、压迫或扭曲主体。当这个主体是人本身的时候,那么,异化就是人给自己树立起一个最终控制不了的反对势力,导致人性的变形[8]。也有学者认为异化是指由主体产生的客体脱离主体成为与主体相对立的独立存在,并在保持其独立性的同时反过来支配其主体的结构[9]。

透视对“异化”的各种认识,可以梳理出2条异化内涵的清晰主线:一是以代表人物为特点的阶段性时代内涵,二是哲学异化理论所具有的较强学科动力,是不同学科新方法论的有益补充。在不同的对话语境中,异化概念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作为语言代码与文字符号的异化内涵与外延的当代扩展,无疑留下时代的烙印,同时也会给人们的意识思维以负面影响。当今社会的异化现象可以视为是:人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产品在自身各种思想、外界利益诱导下成为一种独立的异己力量,它在对主体进行控制的过程中,使人的发展受到影响,甚至丧失主体地位。这种异化实质上是人的本质的异化,人在异化中失去了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已经从根本上否定人的真正意义存在。异化使人从本质上失去了他自由自觉的特性,沦为一种工具,成为一种手段,从而处于被奴役被支配的地位,竞技现象中的异化也未能脱离其中。

3.2 竞技异化的新认知

产生于19世纪末期的现代奥运,是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以后开始的伟大社会实践,而以奥运为最高形式的竞技,在经历了激烈的社会变迁和时代洗礼后,已日益显示它的顽强的生命力,如今竞技的影响力足以影响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它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大的贡献。鉴于此,人们将竞技实力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国际赛场上的追逐和拼搏绝不仅仅是运动员之间的比赛,似乎成为国与国之间的竞争,甚至将运动场上的胜利看成是展示国家实力、显示民族优越性和提升国际地位的象征。伴随着竞技过程中,过度追求竞争、商业操纵和政治追求的膨胀,最终形成了一种足以扭曲竞技本质的异己力量,从而导致人们越来越远离参加竞技的本来目的,而更多地掺杂了他人的目的、非竞技的目的,竞技异化也就不可避免。

竞技异化是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的必然现象,它是伴随着各竞技利益主体的不正当博弈和其外缘性生存空间(比如体制、政策、机制)的失衡而出现,正是因为竞技主体的生存空间出现恶化,即人的内外环境出现问题(内环境——人的情感、道德品质、责任感,外环境——体育体制、机制等)导致人的本质异化。若结合竞技发展的宗旨、目标、最高原则及存在空间,一切有悖于竞技最高原则的行为、忽视了人自身发展的倾向以及追求体能、技术等物化层面,或者说是谋功利手段,进而使一个国家的竞技发展偏离了正常轨道的一切行为都是竞技异化。因此,竞技异化可理解为与竞技相关的机构及利益主体利用权力故意实施有悖于竞技最高原则和终极目标来抑制人类社会前进的行为,或者部分竞技主体由于在政治、资本和夺标的诱惑下,寻求自身利益、集体利益或者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其结果必然导致赛场秩序混乱,假球、黑哨、兴奋剂等泛滥。

4 竞技异化的成因

4.1 竞技缺失“游戏精神”

目前国内外竞技异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竞技与游戏分裂,导致其“游戏精神”缺失,从而使人在竞技中感到强迫性增大,自由度锐减。爱玩是人的天性,人在竞技中首先体验的是愉悦。最近有学者提出,“竞技应以游戏为其内核贯穿始终,但当今它与游戏越来越远,成为人谋生的手段。人在其中体验不到自由、秩序和愉悦,部分人感受到的是强迫感。”[10]竞技运动中人们体会不到快乐,而把运动作为目的或者是谋取利益的手段,这样必然导致竞技“异化”,竞技与游戏分裂后,使竞技中的人迷失自我。德国文学巨匠席勒曾说过,“只有当人是完全意义上的人,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时,他才完全是人”。因此,培养游戏精神,能够促使竞技中分裂的人性得以复合,游戏精神的回归,有助于国家竞技“软实力”的提升。

4.2 竞技运动中人文意识的减弱

体育人文观表现体育对人类生存意义及其价值的终极关怀,强调体育运动中人性的回归和主体地位的建立,最终目的是体育运动为促进人的和谐发展服务。然而现代社会人在体育竞赛中的主体地位逐渐边缘化,国家利益、金牌至上、物质利益使得比赛场沦为名利场[11],而这显然都是过于强调竞技运动的“竞技性”,这种视“竞技性”为体育的本质属性与功能,既与奥运的宗旨相违背,又与奥委会主席罗格新提出的‘更干净、更人性、更团结’的理念不相称。“人文性”的竞技是呼唤“以人为本”的新的人文思想和体育人文精神的核心所在,“人文性”的竞技将更为合理地引发人们内在公平、良知和情感,并成为现代社会自觉寻求健全人格的主要价值目标。体育文化中不能缺少的人文理想、人文观念和人文精神等软实力成分,后奥运时代,国家竞技应走文化发展型道路,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这对抵制竞技异化将起到重要作用。

4.3 国内竞技缺少普世性体育精神

奥运是人类竞技的最高形式,其核心理念是竞技概念界定的着眼点。奥运宗旨强调“通过开展没有任何歧视、具有奥林匹克精神——相互了解、团结、友谊、公平竞赛精神——的体育活动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而更美好的社会做贡献。”简言之,奥运宗旨的前提条件是“公平竞赛”,目的是“教育青年”,理想是“维护和平”,实质上是有普世性的“公共体育精神”,它强调的是一种通过竞技的教育来培养人,使之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历史证明,每当竞技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时,它就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否则它将受到严峻的挑战。奥委会主席罗格在在北京申奥成功后就提出两大要求:一是要进行奥林匹克教育,二是北京的环境标准要符合要求。显然他希望奥运不仅是展现各国竞技实力,更应该是促进人类文化交流、体现人生价值、公平竞争和实现人全面发展的大舞台。北京奥运会的“人文奥运”理念、广州亚运会的“激情盛会、和谐亚洲”口号均彰显了人类文明的共同思想“和谐”,这是顺应世界竞技文化的发展趋势,宣扬的正是国内缺少的具有“普世性”的公共体育精神和充满“人性化”的竞技运动,是一种“类”的文明,而国外担忧的就是我国国民“类文明”的缺失、是否会主动接受奥运教育等问题。“普世性”体育精神的提倡是世界竞技的大爱,是竞技异化得以根治的良药。

4.4 竞技体制的缺陷

我国当前竞技管理体制具有较强的行政色彩,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政府管理体制,其目标是为了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我国竞技运动实力,通过对竞技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改变我国历史上体育落后的局面。有学者提出,中国体育体制经历了20多年的改革,从根本上看,体育领域的制度缺陷和失衡主要是忽视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构建,缺乏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观作为指导思想,导致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终极目标的体育精神流失[12]。而目前举国体制下的竞技体育确实在短时间内获得了迅速的提高,然而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现象,是在牺牲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公共体育利益下获得的,如果这种竞技“一尊独大”的形式继续延续,必将持续对其他体育形态的“挤兑”,进一步损害人民群众体育物质和精神需求,导致体育系统内部各形态以及体育和社会大系统之间的不和谐,继续加重竞技异化,而这显然与目前国内“十二五规划”发展主线背道而驰。

竞技是夺标育人的娱乐运动,其中,“夺标育人”是竞技的本质和核心价值的基础,“游戏”和“教育”是其本质属性,“娱乐运动”是其归属的领域。竞技异化是其主体受过度的政治和资本的诱惑及压力,导致比赛目标和手段的颠倒、夺标和育人的分裂,这是竞技赛场问题不断的根源。后奥运时代竞技应走文化发展型道路,主动提升竞技文化软实力,竞教结合、以人为本是树立正确的竞技思想,抵制异化的重要保障。

[1] 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 任海. 关于体育划分为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和大众体育的质疑[J]. 体育论坛,1989(4):34.

[3] 卢元镇. 体育的社会文化审视[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4] 谭华. 体育本质论[M]. 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2008:65.

[5] 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课题组. 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6] 肖林鹏. 中国竞技体育资源调控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151.

[7] 陈力丹. 准确使用“异化”概念[J]. 当代传播,2003:10-12.

[8] 卢元镇. 竞技体育强化、异化与软化[J]. 体育文史,2001(4):19-20.

[9] 周爱光. 竞技运动异化论[M].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3-78.

[10] 宋继新. 竞技教育学[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63-71.

[11] 周哲玮. 上海大学体育学研究年报[M]. 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7:331.

[12] 胡小明. 人文体育观的渐入和生物体育观的淡出[J]. 中国学校体育,1999(2):65.

Questioning about competition dissimilation

PENG Yong-shan1,2,ZHAO Yong-ping3,ZHANG Xing-qi4

(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06,China;2.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Economics,Nanchang 330013,China;3.Jili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Changchun 130022,China;4.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Quannan Normal University of Nationalities,Duyun 558000,China)

The authors demonstrated that competition is a sort of entertainment whose based on the goal to become champions and to educate people via game orientated sports training and competition, which is the logic start point for questioning about competition dissimilation; by collating dissimilation and understanding the current condition of competition development, the authors revealed that the occurrence of competition dissimilation is companied by the illegitimate gaming between various competition interest entities and the unbalance of its peripherial spaces for existence, is the behavior contradictive to the highest principle for competition and the ultimate goal of competition, intentionally conducted by competition related organizations and their interest entities to restrain human society advancement by utilizing their power, mainly caused by that competition entities are subjected to excessive political and capital deduction and pressure; by analyzing causes for competition dissimilation, the authors put forward that competition in the post Olympic time should get on the track of 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that initiatively boosting the soft strengths of competition culture, combining competition with education and people orientated competition are important guarantees for establishing a correct ideology about competition and resisting its dissimilation.

sport sociology;competition dissimilation;to become champions and educate people;harmonious development

G80-05

A

1006-7116(2011)05-0048-04

2010-12-25

彭永善(1978-),男,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猜你喜欢
异化竞技游戏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竞技精神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花与竞技少女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