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学校体育思想基础对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基础建构的启示

2011-12-08 16:22孙敏
体育学刊 2011年5期
关键词:基础理论思想

孙敏

(成都体育学院 图书馆,四川 成都 610041)

西方学校体育思想基础对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基础建构的启示

孙敏20

(成都体育学院 图书馆,四川 成都 610041)

从近现代中国学校体育向西方学习借鉴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了学习借鉴难于自洽并达到理想效果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学习借鉴西方学校体育思想重视其形而未得其神,理论背后缺乏统一的和谐的学校体育内在思想基础。对西方学校体育影响较大的三大思想基础进行了归纳;提出了建构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应注重思想基础的建设,并提出了构建过程中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学校体育;思想基础;实证主义;自然体育

广州亚运会上中国取得了辉煌的战绩,然而我们的奖牌数上去了,国民体质却下降了。一篇掷地有声的《一骑绝尘》[1]的发表,一石激起千层浪,再度引发广州亚运后社会各界对国民体质下降问题的反思,更是曾有外国媒体露骨地指出“中国年轻人被指身体素质不适合打仗。”[2]这是中国亚运金牌不能承受之重,更是中国学校体育教育不能承受之重。自维新运动中《奏定学堂章程》在近代第一次明确了体育课的学科地位之后,学校体育在我国经历了“目的论”和“手段论”的困惑[3]。当国人被列强的坚船利炮惊醒时,少再有天朝上国的虚无自大,开始引进一些国外的东西,学校体育也不例外,当然中国学校体育自身创造理论的能力也确实不够强[4],向别人学习是必要的,但是,在别人那里管用的到我们这里就不灵了,问题出在哪里,值得我们深思。

1 我国学校体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我们引进了日本、欧美等国的各种有关学校体育的口号和理念,但体育老师却越发不知道怎么上课了,纷纷有被“忽悠”的感觉。我们引进了西方流行的“小班式授课”,但是却忽略了中国的国情。我们可以进行“道尔顿制”、“文纳特卡制”试验,也可以引进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单级教学法”、“分组教学法”等等,但是我们所得到的却并不是我们想要的[5]。活动项目上,我们也在搞极限运动、保龄球、橄榄球、定向运动等,甚至还采用了劳动动作和生活动作[4]作为体育的内容,也许确实提高了学生的运动兴趣,陶冶了情操,但学生体质还是下降了。上述理想化的引进带来的却是不理想结果。

我国当前学校体育领域主导的仍是建国初期的借鉴前苏联的教学理念与手段,如何与引进西方的教学思想与手段相匹配?我们只是引进学习了一些零散的理论,却忽视了思想与手段之间的关联,中西合璧,却又没有有机融合,这些零散、混杂的理论背后缺乏统一的和谐的学校体育内在思想基础。1979年5月,教育部、国家体委等部门联合召开了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经验交流会,会议强调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是学校体育的首要任务,并提出评定学校体育工作成绩的根本依据。政府已经提出了宏观目标,那么对落实到学校、落实到各个体育教育工作者等实践主体,学校体育到底应该怎样开展,应该遵循哪种理论,采用哪种方法论,具体采用哪种方式等等问题,并不明确。

那么,中国历史悠久,有无作为统摄这些零散混杂的学校体育理论思想的思想基础呢。

几千年前,古代的东方就开始向进步、文明社会过渡,那时就就已经产生了东方体育,学校体育更是作为一种文化在良好的社会条件下产生、发展并趋向于成熟。六艺就是一种代表思想也是一种典型实践,是伴随周代国野制度的旨在培养武士的课程体系[6],其内容早在《周礼·地官·保氏》中就有记载:“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其中乐、射、御就是一种美育与体育相结合的学校体育教育方式了。既然学校体育是以一种文化的形式存在,当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文化环境中其他古代体育思想的影响,例如“天人合一”、“形神相依”等养生思想,这些思想有些在今天仍然有较大的借鉴意义。但是,从目前研究来看,对古代学校体育思想的研究多是对特定历史人物的考量,缺乏宏观比较,对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观点缺乏整合,没有形成清晰的发展脉络[7]。另外,也许是受思维习惯的影响,中国传统的教学理论更多的是经验型、思辨型的理论,而近代学校体育所倡导的是一种理论型、实证型教学理论[3],两者存在内在冲突。

所以中国传统的学校体育思想本身的系统性与普适性就有待商榷,可以以理性的民族自豪感进行借鉴与批判存续,但并不适合直接拿来作为统摄当前这些零散混杂的学校体育理论的思想基础。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妨将视线转向域外,看一看体育强国林立的西方,其学校体育有哪些一脉相承又影响较大的思想基础。

2 对西方学校体育影响较大的三大思想基础

虽然西方学校体育思想包括体适能、运动生理、自然主义目的论、社会学习论、体育课程目的论(手段论)、学科中心论、人体运动论、运动中的行为开发理论、儿童中心论、进步教育理论、要素主义理论等多种理论思想[8],非常庞杂,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文纳特卡制”和“道尔顿制”都强调教育对儿童个别差异与自然状态的尊重与适应,实质上都体现了西方教育界一贯奉行的实用主义和自然主义思想传统。这里重点总结对西方学校体育影响较大的三大思想基础。

2.1 西方实证主义思想和思维方式

实证主义是自古希腊以来的西方哲学中的重要思维传统,但作为一种哲学思潮产生于 19世纪 30~40年代法国和英国。这种思想以现象论观点为出发点,归纳法大行其道。机械论出现后,伽里略用科学实验超越了经验材料的范围,对科学理想的重视促成了实证主义科学规范的建立,提倡科学应大量地去描述一切可以测量的现象。笛卡尔和莱布尼兹对人类知识的性质及其形式的考察,使“理性”成为衡量人类知识的最高准则,实证主义思想更加完善。这种思想以还原论、机械性、客观性、主客二分等为特点,以及理性至上的认同观主导着西方世界的发展,同时也引领着体育文化的发展潮流。工业革命时代,物理学方法对世界的解释及带来的进步,使人们习惯于凭借科学的理性分解并解释知识领域,当然也包括学校体育领域。从亚里士多德对人体的数理特性的论述[9],到田径项目中对远度、高度、速度的追求,到体操等项目中讲求力的支撑与平衡,到具体训练中考量的运动量、强度、密度、负荷等和技术练习中的频率、速率、节奏、幅度、力量、弹性等,再到运动生物力学的产生及其在运动技术诊断方面的具体应用,到生物学认识方面解剖学对人体运动轴、运动面的划分及运动生理学对人从系统到器官到组织到细胞再到大分子的层层分析[10],西方体育包括学校体育中的一切活动,在实证主义影响下,都在试图用上述这些明确的物理属性来描述、解释或调整。从理论上来看,误差测定法、追踪技能测定、肌电图测定以及速度-精度技能测定法等运动技能测评方法以及负荷训练法、体适能测评理论、项目反应理论等在学校体育的教学等领域应用都是对实证主义这一思想基础的体现。在实证主义这一内在思想基础上,学校体育领域结出了物理化学校体育的硕果。

2.2 实用主义思想

之所以将实用主义单列出来,主要是基于其重大的影响力。“实用主义”是西方的学校体育一贯坚持的“自然主义目的论”的重要源流之一。实用主义在西方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学家约翰·杜威。其基本观点包括:(1)教育本身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11]。表现在学校体育领域,学校体育及其各项活动本身就被视作生活的过程,采用的方法也可以趋于生活化。例如自然体育观主张在体育教学及课外活动中多采用田径、球类等贴近学生生活的运动,使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更为丰富生动,利于提高学生参加的积极性,促进了校内、校际各种竞赛的开展;再如“设计模仿法”是指将某些事先设计好的职业动作(如打猎、捕鱼、伐木等等)作为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带领学生进行模仿,这种教学法容易调动学生对职业动作的好奇心理和模拟兴趣。(2)学校教育的中心是学生自身的社会活动[11]。体现在学校体育领域,学生被视为教育的中心,教学中更多考虑学生想要学什么更适合学习什么。例如分组教学法就体现了实用主义教育的学生中心、兴趣中心、尊重学生意愿等要义。其做法就是按兴趣进行分组,对不同兴趣的学生施以不同的体育教学。再如“三段教学法”也将学生作为课程安排的中心,从学生能量的动员角度以及预防损伤的角度,将一堂体育课可以分为准备运动、主运动、整理运动3个阶段,这有助于使教学获得更好的效果且避免不必要的损伤。(3)教育是对经验的继续改造,也是社会改造的真正方法,教育的社会学过程和教育应当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11]。例如社会化大生产对劳动力身体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学校体育的价值某种程度上也带有了一些实用性意义,这也是手段论的重要思想基础。实用主义的这些思想对旧学校传统以及呆板的教育进行了彻底改造,对学校体育产生了重大影响。威廉姆斯是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他把杜威的实用主义学说系统运用于体育教育,形成了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并于1927年出版了代表作《体育原理》,对近代美国和其他许多国家的学校体育产生了极大影响。

2.3 西方自然主义思想

自然主义思想由来已久,早在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人文主义者就极力倡导“自然教育”,反对机械灌输式的传统教育模式。教育家夸美纽斯和思想家卢梭等人都曾提出有关自然主义教育的主张,意大利教育家维多里诺更是率先实践,在他创办的“快乐之家”中把体育娱乐活动纳入到了自然教育体系[12]。19世纪末20世纪初“实用主义”在西方兴起,受“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影响,西方的学校体育一直坚持着“自然主义的目的论”,认为:体育就该以儿童的生物学和本能需要为出发点,以儿童为中心,要符合他们的兴趣和需要;应该通过身体运动来教育人,并形成生活技能,善用余暇,从中获得乐趣,采用球类、游戏、走、跑、攀、爬等运动,促进儿童个性的自由发展。始终坚持“根据学生实际锻炼效果来判断对个体和社会具有的意义”(即“目的论”)。有大量理论与实践体现了“自然主义的目的论”思想,从1423年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多里诺创建的“教育之家”学校进行的包括体育在内的“自然教育”,到夸美纽斯“遵循自然”的教育原则,再到卢梭提出的“体育(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就是顺应孩子的天性”的思想[3]。后来又涌现出这一思想的代表人物威廉姆斯(J.F.Williams),他把体育置于当时正在兴起的生物学、心理学和教育哲学上进行研究,其代表作是《体育原理》[13]。到“德国近代体育之父”古茨穆茨和“德国近代学校体育之父”施皮斯的时代,学校体育的自然主义目的论思想发展到了极致。应当说,“自然主义的目的论”思想是深入西方的学校体育的重要思想基础。

对于上述3种西方主要的学校体育思想基础,其关系可以总结如下:实用主义强调教育本身是生活的过程,当然,毋庸置疑,学校体育也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体育”思想作了进一步深化,强调体育运动人身心特点的适应,这指明了学校体育的方向。那如何判断体育运动与人的身心特点适应与否呢?实证主义思想和思维方式则通过运动生理、运动心理、运动解剖和人体测量等理论与方法,对自然体育思想所倡导的人的身心特点进行了揭示。这就是实用主义思想、自然体育思想、实证主义思想这三大西方体育思想之间的联系。

3 对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基础建构的启示

国务院倡导让广大劳动群众有体面的劳动、有尊严的生活[14-15],深刻体现了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人民群众的关爱,同时也赋予了科学发展观新的时代内涵。那么我国学校体育如何给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如何让学生的聪明才智、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竞相迸发呢?从上述分析可知,盲目的引进与一味的学习是不可取的,更应该注重学校体育思想基础的科学构建,学校体育思想基础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的学校体育理论有重要方法论意义,然而中国一些传统的朴素的体育思想其系统性较欠缺,不适合直接拿来作为统摄与融合当前中西方多元学校体育理论的思想基础。从影响西方体育强国学校体育的三大思想基础来看,他们都具有自身的体系性、严谨性、科学性,贯穿控摄整个西方学校体育的内部要素及其同西方学校体育方法与手段间的作用机制进行更多研究与批判借鉴,在党中央科学发展观及相关政策指导下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内在和谐的学校体育思想基础。

(1)重视对西方自然体育思想及其具体的学校体育教育方式方法之间关系的研究,明确西方自然体育思想在其具体的体育教育方式方法中是如何体现的,明确它们之间的关联在实践中是发挥怎样的功效。

(2)对西方学校体育方法进行系统研究,明确西方历史的与现代的学校体育方法有哪些以及它们的具体内容。明确这些历史的和现代的方法及手段与它们的思想基础之间是怎样的关系,比如,体适能理论是从哪些内容和方面体现实证主义思想的,“文纳特卡制”又是具体从哪些内容和方面体现自然体育思想的,它们之间是一种怎样的联系。此外,还有“道尔顿制”、运动生理、社会学习论、体育课程目的论/手段论、学科中心论、人体运动论、运动中的行为开发理论、儿童中心论、进步教育理论、要素主义理论、小班式授课、设计模仿法、三段教学法等等诸多理论和方法与上述思想基础之间的关联。

(3)在学校体育思想构建中,注重本国思想文化精髓的传承,通过史学方法,对中国古代先贤学校体育思想的研究进行宏观比较与整合,对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观点进行整合,深度挖掘学校体育思想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关系并形成清晰的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批判继承与发展。

总之,作为学校体育思想载体的各种学校体育理论非常的庞杂,其与思想基础之间的关系更是错综复杂,这里难以一言以蔽之,科学构建学校体育思想基础任重道远。

[1] 杨明. 中国亚运金牌一骑绝尘引发的思考[EB/OL].新华网. 2010-11-16. http://news.enorth.com. cn/ system/2010/11/17/005397077.shtml.

[2] Nick Mulvenney. Chinese youth accused of not being fighting fit[EB/OL]. Reuters,Thu Mar 4,2010. http://www.reuters.com/article/idUSTRE62353C201003 04 .

[3] 刘旻航,孙庆祝,付玉坤. 体育文化差异:一个中国近代学校体育发展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J]. 体育文化导刊,2006(1):73-75.

[4] 段健芝,梁晔,安福秀. 中国学校体育改革路向思考——卢元镇教授访谈录[J]. 体育学刊,2007,14(8):1-4.

[5] 付玉坤,孙庆祝,刘旻航. 中西方教育文化的差异是中国近代学校体育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问题[J]. 体育学刊,2006,13(3):39-42.

[6] 吴龙辉. 六艺的变迁及其与六经之关系[J]. 中国哲学史,2005(2):42-47.

[7] 赵明元,王慧琳. 新世纪十年中国学校体育思想研究的新旨趣[J].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0(6):17-19.

[8] 顾渊彦. 域外学校体育传真[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126,128,143,173,205.

[9] 亚里士多德. 形而上学[M]. 苗力田,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078a,269.

[10] 李力研. 论东方体育是哲学体育和西方体育的物理体育——关于中、西体育不同性质的比较研究[J].体育与科学,1990,11(2):3-7.

[11] 史金平. 论学校体育的社会化[J]. 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4(1):34-37.

[12] 郭贤成.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与我国的学校体育[J].中国学校体育,1996(04):58-59.

[13] 苏竟存. 我国近代体育中的自然体育学派[J]. 体育文化导刊,1983(1):.

[14] 胡锦涛. 在 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EB/OL]. 2010-04-27. http://www.gov.cn/ ldhd/2010-04/27/content_1593951.htm.

[15] 温家宝. 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政府工作报告》[EB/OL]. 2010-03-05. http://www.gov.cn/ 2010lh/content_1555767.htm.

Ideological foundations of western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and their inspiration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ideology in China

SUN Min
(Library of Chengdu Sport University,Chengdu 610041,China)

Starting with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learning from western countries b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in modern China, the author analyzed the fundamental reasons for the difficult of the learning to be consistent and to achieve an ideal effect are that learning western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ideology by China focuses on its forms but fails to grasp its spirits, and that behind theories there is a lack of a unified, lasting intrinsic ideological foundation for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he author summarized three major ideological foundations which have major influence on western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proposed tha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chool physical ideology in China we should focus on the building of an ideological foundation, and put forward issues which should be primarily noticed during construction.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ideological foundation;positivism;natural sports

G807

A

1006-7116(2011)05-0090-04

2010-12-06

孙敏(1981-),女,助理馆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引文分析、管理学。

猜你喜欢
基础理论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不等式”基础巩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整式”基础巩固
思想与“剑”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