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宁
冬季气候寒冷,人体肌肉大多处于收缩状态,粘滞性增高,极易发生运动创伤,为了避免学生运动损伤的发生,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作了如下的探讨,仅供大家参考。
教师向学生介绍人体运动生理特点,有利于学生在运动中掌握适宜的运动机制。冬季天气干冷,人体皮肤干燥,肌肉僵硬,运动极易出现肌肉、韧带拉伤,如踝部剑鞘发生充血、大腿股后肌肉拉伤等。向学生进行防伤教育,使学生明白只有不受伤,才能坚持正常的体育课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牢固的预防运动损伤意识。
冬季天气寒冷,适当延长准备活动的时间,使身体逐渐发暖,肌肉的粘滞性降低,神经系统兴奋,身体各部位运动器官与内脏逐步适应剧烈运动。每项体育运动有其自身的运动特点和运动规律,一般情况下,踝关节和膝关节受力较多,受伤的机会也较多,可增加提踵和半蹲走等方法进行活动,增大活动幅度,以便逐步提高踝部和膝部的适应能力。
冬季室外气温较低,学生从温暖的室内来到了室外,由于寒冷而变得缩手缩脚,在这种状态下上体育课,极易出现运动创伤,在教学中教师采用一些游戏活动,激发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处于主动、兴奋的运动状态,从而减少运动创伤的出现。
冬季,人体因气温低而致动作的灵活性与身体各部位动作的协调性比较差,动作的准确性与精确性也相对降低,动作易失误,造成摔伤、扭伤、跌伤、拉伤等。所以,学生做练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讲清保护方法,并教会学生在练习中自我保护和和相互帮助的各种方法,减少创伤的出现。
冬季无论参加什么样的运动,对场地、器材、服装都有一定的要求。其目的之一,就是在于能使人体更好地适应运动的需要,减少人体在运动中损伤的出现。场地的凸凹不平和场地的湿滑易使着地支撑的足失去支撑而发生损伤。课前对所有运动器材的检查也要重视,是否损坏以及放置是否平稳。上课一律要求学生穿宽松衣服和运动鞋,根据运动量的情况及时增减衣服,以防感冒和冻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