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敏
教学重点与难点是经常被老师们提到的教学术语,分析与确定教学重点与难点既是备课、上课、评课的内容之一,又是优化课堂教学,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那么怎么理解体育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及其关系呢?笔者欲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与理解这一内容。
笔者先从《现代汉语词典》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增补本)里找出相关概念。教学是指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重点解释一是指阻力点的旧称,二是指同类事物中的重要的或主要的;难点是指问题不容易解决的地方。基于字典的解释,我们可以从字面上理解:教学重点是指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中的重要的或者主要的部分,教学难点则是指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中的不容易解决的问题。
从教材层面上分析,体育教学重点是“在教材内容、运动技术与技能的逻辑结构的特定层次中占相对重要的前提判断”。也就是说,“在整个体育知识与技能体系或教材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和突出作用的内容”。如果某技术或知识点是某知识与技能单元的核心或是后继学习的基石或有广泛应用等,即可确定它是教学重点。体育教学重点是基于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内在的逻辑结构而客观存在的,因而对每一位学生均是一致的。
教学难点的产生与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关,是由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与学练新内容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所谓认知结构,就是“人们头脑中的体育知识(经验)、技术、技能按照自己的理解的深度、广度,结合自己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联想等认知特点,组合成的一个具有内部规律的整体结构”。原有的认知结构扩充、完善,这个过程在认知心理学上叫做同化或顺应。同化过程是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从而扩大原有认知结构的过程,即对新知识进行加工,使之与原有认知结构相吻合。顺应是当新知识不能同化于原有的认知结构时,要改造认知结构,使新知识能适应这种结构的过程,即对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以适应新知识学习的需要。一般来说,结合体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同化的过程可以说是技能学习的正迁移,顺应则称得上是技能学习的负迁移。实现同化比较容易,实现顺应则比较困难。因为改造认知结构都比较困难,认知结构本身也有一种定势,定势的消极作用,阻碍认知的飞跃,从而造成学习新知识的困难,即形成教学难点。
一般情况下,在体育学练过程中凡是需要通过顺应掌握的体育知识与负迁移学习技术与技能,就是体育教学的难点。凡是需要通过同化而掌握的体育知识与正迁移学习技术与技能,不一定是教学难点。但在实际体育教学操作中,需要根据校情、学情灵活地定位好具体每个班级、每位学生、每节体育课的教学难点。在同一个体育学练过程中,同化和顺应,正迁移与负迁移往往同时存在,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况且由于学生个体的体育认知结构的差异、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会遭遇到难点或在解决难点的速度上的个别差异。对某些学生而言,即使同化也存在差异,有些需要同化的知识,正迁移的运动技能仍可能会形成学习难点;而有些需要顺应的知识,负迁移的运动技能却可能不成难点。因此,同样一个问题,在不同班级不同学生中,就不定都是难点。因此,有的内容是重点又是难点,有的内容是重点但不一定会形成难点,有的内容是难点但不一定是重点,还有的内容虽然难却也并不一定就等于教学难点。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学校体育始终无法脱离以身体练习为手段的本质特性而变为纯粹的理论传授,同时,以运动技术为主要教学内容形态将长期地出现在体育教学中,此时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即为动作技术的重点与难点。因此,从运动技术层面理解教学重点与难点在一定程度上说是尤为重要的。
每个完整的技术动作又都包含着许多复杂的技术环节,重点和难点是动作的核心,运动成绩和教学效果主要取决于它。一个完整的动作技术包括基础动作和技术细节两个部分。技术基础是按一定顺序、节奏而组成的基本技术结构,如跨越式跳高动作是由助跑、起跳、过杆和落地四个部分组成。动作结构中的各个部分称为技术环节。在动作练习的过程中,无论采取什么方法,动作结构是不会改变的。每个动作的技术环节都有自身的作用,环节之间又有密切的联系。重点是指动作结构中的关键环节。一个动作无论有多么复杂,有多少技术环节,其中必定有一个是主要环节,这就是技术的关键环节,则称为重点环节。重点技术环节在掌握完整的动作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它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体现教学效果的主要标志,这往往是体育教学的重点。难点是指动作环节中难掌握的关键细节,在动作的各个环节中,包括了很多技术环节,其中主要技术细节,对掌握技术环节起着决定作用,这个细节即为难点。
在一个身体练习的技术环节中,必有一个对全局起关键性作用的重要环节,这就是教学重点。如决定跳远成绩的关键是助跑水平速度和踏跳垂直速度的结合。教学难点是指带有普遍性的难以掌握的环节,如跳远中不会快速而有力地踏跳、步点不准、缺乏节奏等。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重点是动作结构中的一个关键部分,而不是动作的整体和全部,它可以影响全局的变化,但不能决定全局的最终效果。抓住重点进行体育教学的同时,必须有其它技术环节做保证,才能充分体现出抓重点教学的优越性。因此,抓重点必须兼顾其它,二者不可偏废。如果重点包括了难点,而难点是重点的技术核心,重点教学的效果只能由抓难点来体现。
传统的体育教学,主要依靠教学大纲、教材以及规定好的课程内容的依存关系及完美的竞技项目的标准来确定教学重点。这种“一刀切”的重点显然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活动和学生能力的差异。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我们不仅要全面发展学生,更要面向全体学生和注重个体差异,我们应该牢固树立“目标统领内容”,每节课合理确定重点、难点及分布,使其前后内容相互照应,将课程目标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重点是在教学活动中要达到课程目标,由几何学可知,点多则成面,但点若已成面,则难从面中清晰突出,而是一片模糊的点,即重点过多反而变得无重点。教学重点是指在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过程中重要的或者主要的部分,主要是受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的关照与调控。教学难点是指在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过程中出现的障碍,主要是学生因接受知识的能力差异而产生的困难。基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等等,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必将出现双重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师必须抓好精学类内容达成课程目标。学生学练重点是指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容易产生的困难和难以理解的环节,对教师来说是难以解决和难以预料的方面。如有些教材内容教师认为不难,但学生接受时,困难较大,这些内容也应确定为教学难点,不可单纯从教师角度看,否则就会“一叶障目”。
表现在教学内容(体育教材)和学生两方面。有时显示出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相一致性(教学重点和难点相一致);有时显示出各自不同的独立性。因此,体育教师应把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认真研究学生有关的知识、技术、技能的状况、年龄特征、性别差异、认识规律、体育基础等,使教学难度规定更符合教学对象实际。
指主要来源于学生对教材内化过程中个人不断努力的行为。它突出反映了个性特点和主观性,并对学生产生影响的隐性教材。因此,教师设计出符合不同学生特征的教学方案,有的放矢进行教学十分必要。渐进性与转移性的双重难点:具有渐进性和可转移性,影响着教学的进度。如教学难点可随学生对知识、技术、技能的掌握进度而发生改变,即旧的难点突破了,又可能有新的教学难点产生,所以要随着课的进行,不断地、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教学要求。
[1]杨文鸿.对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学难点的认识 [J].上海体育科研, 2003, (5)
[2]邓磊,胡含宇.新课标下对体育教学中重点与难点的再认识 [J].体育教学,2003, (6)
[3]吴健.体育课堂教学中重难点的有效突破 [J].体育教学, 2009,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