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学校武术教育的精神价值

2011-12-07 07:18刘彩平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武术价值精神

刘彩平

(西安体育学院 武术系,陕西 西安 710068)

论当代学校武术教育的精神价值

刘彩平

(西安体育学院 武术系,陕西 西安 710068)

运用文献资料法、解释学方法和逻辑分析法,基于武术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及教育理论关于人全面发展的学说对当代学校武术教育精神价值进行解读。学校武术教育精神价值反映了人们对学校武术教育的需求,这也是由人的精神属性所决定的,尤其处于当下社会转型期的学校,其绝大多数学生普遍成为“单向度的人”,因而人们迫切地呼唤学校予以精神教育,这中间也包括致力于精神健康发展的武术教育,以便使之奠定以满足学生现实需要、释放武术教育功能和实现武术教育精神价值为内容的基础,在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中精神得到健康发展。

学术武术;教育价值;精神价值;诗意栖居

教育界在当下我国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围绕教育价值的讨论异常火爆。诚如所知,大凡教育理论研究几乎基于教育教学实践,而教育价值问题之所以会成为教育研究中富有生命力的领域之一,主要还是因为自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教育现状,它要求研究者“从思想和理论上理顺相应的问题和关系,从而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1]诸如“怎样才能搞好学校武术教育”等问题则成了困扰教育界和武术界的重要学术问题。

1 核心概念界定

1.1价值

《哲学大辞典》认为,“价值的本质是现实的人同满足其某种需要的客体的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实践说”是对“关系说”进行了继承和发展。实践说认为:“价值”是对主客体相互关系的一种主体性描述,它代表着客体主体化过程的性质和程度,即客体的存在、属性和合乎规律的变化与主体尺度相一致、相符合或相接近的性质和程度。[2]

1.2教育价值

在教育价值概念上,人们认为,教育价值是指作为客体的教育现象的属性与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人的需要之间的一种特定的关系。全部教育价值研究,就在于使教育价值关系中的主体和客体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趋于一致,并向积极的、肯定的和完善的方向发展。[3]

1.3学校武术教育价值

对学校武术教育价值概念进行界定还必须清楚什么是学校武术教育。武术是一种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体育教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学校武术教育属于学校体育教育的范畴,因此,将学校武术教育界定为:在中国当代社会背景下,以武术为教育内容,通过身体运动对人进行全面的教育,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或人的现代化)的实践活动。综上,学校武术教育价值是指:作为客体的学校武术教育的属性与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人的发展需要之间的一种特定的关系。学校武术教育价值是对人与学校武术教育相互关系的一种主体性描述,它代表着学校武术教育主体化过程的性质和程度,及学校武术教育的存在、属性和合乎规律的变化与主体尺度相一致、相符合或相接近的性质和程度。

1.4学校武术教育精神价值

学校武术教育精神价值是指:作为客体的学校武术教育的属性与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人(具体是指学生)的精神属性发展需要之间的一种特定的关系。学校武术教育精神价值反映了人们对学校武术教育的需求,这也是由人的精神属性所决定的,尤其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学校,其绝大多数学生普遍成为“单向度的人”,因而人们迫切地呼唤学校予以精神教育,这也包括致力于精神健康发展的武术教育,以便使之奠定以满足学生现实需要、释放武术教育功能和实现武术教育精神价值为内容的基础,在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中精神得到健康发展。

2 武术教育的精神价值探析

2.1自由精神的向往

哪种存在更合人性,更能体现人之所以为人?是人的精神属性,而不是自然属性。人具有精神属性,决定了人就有精神属性发展的需要。承认整体的人性中含有精神性的特质,实际上也是对人的存在现实反思的结果,虽然这种反思并不起始于当代。同时,也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并拓展了人类进步的可能空间[4]。人的精神是有层面的,如心理是人的精神存在的基础,道德和意识属于中间层面,审美意识属于第三个层面。一个人在审美意识上所达到的水准,表明了他的精神发展所达到的程度,是人的自由所达到的状态[5]。黑格尔认为“人在审美的状态下是自由的”,指的就是这个道理。

面对着当代中国人在精神性层面发展的普遍缺陷,以及这种精神萎弱给社会改革所带来的阻力,我们应该加大力度进行精神教育,在追求信仰、审美、创新、人格等方面赋予教育以新的理念,同时,改造我们今日的学校,使教育过程成为人的精神健康发展的过程,使受过教育的人能用精神的尺度,去妥善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在一种正确的精神信念导向下,通过追求物质生活的丰足逐渐去追求一种完善的精神生活[6]。关注学生的需要并努力创设学生需要得以满足与提升的情境与机会,是一切成功的教育的要义[7]。而学校武术教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它对人的精神属性的发展责无旁贷,这正是学校开展武术教育的原因之一。

2.2健心育德功能的彰显

学校武术教育属性是建立在武术属性基础上的。受中国传统“天人合一”哲学观的影响,中国身体观的突出特点是“身心合一”,这是一种整体性身体观。在此基础上,儒家对身体的社会化认知形成了其社会化身体观,道家对身体的自然化认知形成了其自然性身体观。儒家身体观关注的重心始终放在身体的社会化层面上,对身体的操作与控制实乃社会道德伦理之发扬光大。受儒家社会性身体观的影响,武术追求内外双修之功,要求武德与拳理,技术与修养结合。道家身体观不注重身体的社会性,出于对无限之自然大道的追求而刻意限制有限肉身的欲望、乃至忘却身体之存亡、形态之美丑,对身体采取虚化、静化、神化的态度。受道家自然性身体观的影响,武术追求外在“形健”和内在“神韵”,从而达到形神兼备。武术追求内外双修之功,要求武德与拳理,技术与修养相结合;武术追求外在“形健”和内在“神韵”,从而达到形神兼备,是武术人文现象的精神属性的体现,所以,学校武术教育对人的精神属性的发展作用在武德与拳理、外在“形健”与内在“神韵”的张力下得以发挥。

2.3和谐美之追求

俗话说“心有灵犀一点通”,审美尤其需要审美主体的“灵犀”,否则面对再美的对象也会无动于衷。因此,把学生引入武术美的境界中,使其接受熏陶,从而感受、理解、创造和表现武术美,这离不开教师的启迪、引导、示范。在学校武术教育过程中,教师采用一定的教学内容和具体的教学方法,着力于挖掘、调动、创设教育过程中的审美因素,对学生进行教育,加深其对武术美的认识,使其情感受到感染,形成完善的心理结构。学生在对武术美的创造和表现中愉悦和陶醉,精神境界得以提高。

2.3.1身心和谐美

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往往是把主体内在感情的表现放在中心位置,所谓“诗言志”、“诗缘情”、“情动于中而形于外”都体现了这一点。因为“在东方艺术中所看到的外部世界,是通过艺术家情感的关照而创造出来的世界,是一个展现了主体内在情感的世界”,所以“东方趋向于内在情感的表现,西方则强调‘摹仿’”。武术所强调的形神兼备正体现了中国人的这种审美习惯[8]。武术讲究形神兼备。它的运动技术主要以内外的整体和谐为特点。如,长拳中的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内外四法相合,形意拳中的“内三合”与“外三合”等内外协调一致的动作才具有整体和谐美,才能使人产生美感。所谓“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百折连腰尽无骨,一撒通身皆是手”等。在形与神的整体和谐中,外在的“形”,旨在表现内在的“神”。武谚曰:“只求神意足,不求形骸似”,孙禄堂的《拳意述真》中也说道,“神气圆满,形式虽方,亦能活动无滞,神气不足,就是形式虽圆,动作亦不能灵通也。”武术通过外在的形体动作,“由形入神”、“由物会心”,一个眼神,一个摆头,一个亮相,表现出内在的精神、情趣、意象等心理活动。“拳打千遍,身法自然”。在形神兼备中感悟“形式美”表现出的“神韵美”,体验身心和谐之美。

2.3.2人与人的和谐美、人与社会的和谐美

在儒家仁义道德的社会伦理之光的照耀下,武术这一原发于技击的技术,被衍变、改造为“仁者之艺”的“君子之争”,并通过其独特的“武德”对学生进行道德培养,使其在攻防格斗中采取“舍己从人”的策略,遵循“点到即止”的原则,体悟儒家的“恕”、“忠”之道。学生在武术的教化中,“化性起伪”(荀子语),“没有丝毫的蛮横、粗野或残暴”(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武术不再是打架斗殴的手段,而是养性的圭臬,在技击与武德的张力下,学生超越了技击的功利性,向美善统一、德艺双馨发展,在人际和谐中感受美、展现美,使心灵得以升华,内心更加愉悦。

2.3.3人与自然和谐美

“天人合一”思想内涵的展开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关系,特别是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主体关系[9]。美学家们认为,所谓美就是人们的艺术创造再现了生活,唤起人们对所熟悉生活的回忆和认识,对生活中现象的理解,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古人善于向大自然学习,“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创造出了很多艺术形式和理论。武术套路是关于技击的艺术解释或表现,是“在现实世界之上飞翔的艺术”(阿多诺语),而非技击的真实。当然,套路所蕴含的美,是与其本身所必备的技击含义与养生意识不可分离的,必然是在其对具有养生意识的武术技击的情感性表现中得以呈现的。受道家自然文化的影响,武术套路以太极、八卦、五行学说为理论指导,通过运用动与静,起与落,快与慢,高与低,刚与柔,进与退,收与放,挺与含,轻与重之间的对比表现变化,从不均衡中求均衡,相反相成,在对比中求统一,增强艺术感染力[10]。如果做到了神似,那就会产生境界,或者说是一种韵味。中国艺术是最讲求韵味的。韵味在中国传统艺术理论中又有“意”、“味”、“道”、“趣”、“神”、“境”、“气”、“势”、“境界”等不同名称。但要表达的都是一个意思,那就是人所追求和欣赏的一种属于人的内在精神层面的东西。情是属于人的,但是景中之情是人将自然人化的结果,因此才会视草木万物皆有情,这也是中国人“天人合一”思维方式产生的必然结果。这时的情情合一即是情景合一的最佳状态,是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11]。学生在套路的演练中,超越世俗社会的种种约束,精神翱翔于人际界限之上,与整个大自然合为一体,体悟和享受由此带来的那份自由与安然。同时,学生也会从中受到启迪并深思急功近利所引发的人与自然的不和谐现象。每一个有责任心的人都要积极行动起来,在适应自然并掌握其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去节制、辅助、引导、开发、调整自然,以符合人类的养生要求,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对习武时间、环境的选择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相合的思想。

3 结束语

学校武术审美教育之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目标不在于培养一个个的专业领域的艺术家,而是将学生熏陶成为审美生活的艺术家。学生在武术审美教育的指引下,每个人能以审美的态度和志趣生存在地球上,用审美的心态和格调去关照自然、社会和自身的和谐与协调,也就是在自觉意识的基础上去追求自然生态平衡、环境美好的可持续性发展,追求社会交往的平等民主和人际关系的亲和同在,追求人与客观世界的平衡和人的身心的健康发展。只有在这样的状态下,人类才合乎规律而愉快地创造历史和生活,人类才能真正“诗意地栖居”(荷尔德林语),身心愉悦而不至于疲惫。

[1] 李长吉.教育价值研究二十年[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13(4):55.

[2] 李德顺.价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79.

[3] [4]王坤庆.教育哲学——一种哲学价值论视角的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78,83-84.

[5] [6]王坤庆.精神与教育——一种教育哲学视角的当代教育反思与建构[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7,126.

[7] 肖川.真切地关注儿童生活[J].新课程,2007(4).

[8] 温力.武术的内外兼修和它的中国传统哲学基础[J].体育科学,1990(3):12.

[9] 邹广文.当代文化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59.

[10] 邱丕相.中国武术文化散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235.

[11] 李金龙.论中西传统体育基本思维方式的特征[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15.

TheSpiritualValueofContemporarySchoolWushuEducation

Liu Caiping

(Department of Wushu,Xi’an Institute of Physcal Educatiion,Xi’an,710068,Shaanxi,China)

Using literature,hermeneutic and logic method,based on the theory of Wushu,Marxist philosophy and educational theory on all-round development to explain the spiritual value of contemporary school Wushu education.The spiritual value of school Wushu education reflects the demands of people’s school Wushu education,which is decided by the man’s spiritual attribute,especially in school in the current social transition,the vast majority of students have become “One Dimensional Man",therefore it is urgent to call the school to be a spirit education,which also includes Wushu education which is commit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spirit health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content of meeting the practical needs of students,releasing Wushu education functions and achieving the spiritual value of Wushu education,to make the students achieve the healthy spirit development in the practice of the individual socialization and social personalized.

school Wushu,Educational value;spiritual value;poetic habitation

2010-12-06;

2011-02-03

刘彩平(1973-),女,山西定襄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武术文化与教育。

G852

A

1672-1365(2011)04-0020-03

猜你喜欢
武术价值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