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洁
摘要:王蒙小说的语言很大程度上是受社会历史文化影响,初期的中国革命,深深地影响了王蒙的思想,明快、单纯、激情的语言流淌在《青春万岁》、《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当中。初期的历史文化背景蒙蔽了现实的色彩;等到改革开放以后,西方文艺理论传到我国,文学创作慢慢与国际接轨,极具影响力的意识流小说在此刻深入到了我国的整个文学领域,当下社会历史文化的氛围笼罩在了王蒙的小说当中,王蒙逐步走向话语的狂欢。
关键词:王蒙;小说语言;寂静;喧哗
[中圖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21-0006-01
一、50年代革命文学思潮的影响
五四以来,革命文学思潮盛行,《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后,前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几乎影响到整个中国的革命文学,从苏俄传来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对王蒙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一种具有社会主义理想的“新型的”现实主义,它一反批判现实主义的批判锋芒,而是采取歌功颂德的态度,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和共产主义理想。
青年时代的王蒙追求共产主义理想,在理想主义的影响下,选择了用语言艺术来反映社会现实,他制定了明确的人生目标,把文学创作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业,王蒙对文学的热爱,激发了自己对文学创作的热忱,使得他逐步把人生的价值追求和作家梦结合在一起,并为之努力奋斗,在当时,文学与革命都追求献身,追求永恒,追求完美,追求圣洁,他把文学看做是一项光辉的事业,这是王蒙对语言进行不断尝试,力求其完美体现表达效果的基础。其作品《青春万岁》的语言表现方式,就体现了作家此时的心境。
1956年,中国文坛上展开了关于现实主义的讨论,作家忠实地反映现实,揭露现实生活中的矛盾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王蒙在这个时候受到现实主义的影响,创作了《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此作品的内容要求语言保持客观冷静。
总之,在50年代革命文学思潮的影响下,王蒙继承了许多有用的写作手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特色。他对其中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等形式规范非常青睐,并运用到了写作中去,还对形式规范的变体做了具体的尝试。这就形成了王蒙初期作品的现实性特点,语言也显得明快、单纯而有激情。
二、70-80年代思想解放及西方思潮的影响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人们的思想空前的空旷活跃,面对开放的大门,他们的心理日益丰盈,被压抑多年的情感和思想在顷刻之间都想强烈的迸发出来。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小说家更加重视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绘,将人物内心的思想和意识活动都表达出来,于是就借鉴了西方意识流小说的创作技巧和方法,以人物的意识流动来进行小说创作,使人物的内心矛盾通过流动的意识展现出来。“意识流文学主要描写人物的意识流动的真实,突出人物的内心矛盾,在描绘当代人的复杂灵魂方面,意识流确实比传统手法优越。”
我国从建国到文革结束,由于政治不稳、经济落后、思想保守、文化闭塞,严重阻碍那一历史时期中国文学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行,国家大门陆续向世界开放,西方各种文学流派、思想理论以及各种现代力作涌入中国,形成中国空前的文化大碰撞。这一时期,西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柏格森直觉主义以及大量西方文艺理论翻译到中国,在中国的文坛上掀起了狂热的潮流。尤其是在小说作品中,很多西方现代派作品引进到中国,使得很多中国青年作家开始运用戏仿现代派理论和创作技巧进行文学创作,而这些现代派理论和技巧首先被用于实践的就是意识流。意识流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文学流派,对后来文学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意识流小说是在充满垄断思想危机的社会背景下产生,在艺术手法上比较热衷于对主人公幻觉、梦魇、联想等,具有超意识思维。这一文学思潮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现有的文学观念意识。王蒙是最早尝试用意识流进行创作的人之一,他综合借鉴了西方意识流的艺术技巧,使中国文学走向新的艺术创作之路。
20世纪70年代末,王蒙清楚地看到改革开放的举措引发人们思想灵魂的迷惘与不可预测,并且还认识到文学必须进行改革才能反映这一现状。他认为,“意识流小说以心理时间来结构作品,能增大跨度和容量,可以使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的事情能让人感到更广阔、更长远、更纷繁的生活。”由此,王蒙开始运用意识流的手法来展现人物精神世界及内心思想,采用流动性的节奏拉近精神与现实的距离,展现人物复杂的意识形态。
三、90年代对文艺思潮的深入关注
到了90年代,商业文化开始在生活中占据主要地位,西方哲学思潮的到来,也给当时的知识分子们带来了新的想法,中国文坛上出现了多种文学思潮杂陈的情况。呼吁现代性的启蒙主义仍然存在,也存在着社会生活的浪漫主义,拒绝现代性、抒写现代人生体验的现代主义流派,以及揭露和批判庸俗市民生活的新写实主义等反现代文学思潮。还有各种先锋派组成的现代主义开始高涨。但是这些文学思潮都不够成熟,甚至是“伪现代派”。中国文化没有发生实证主义思潮,也没有传统的理性,现实主义的基础比较薄弱,因此得不到充分的发展,也就是说,中国文学很难接受现实主义的客观主义与批判精神。但是又受到多种外来文学思潮的影响,吸收了多元的文学思潮的因素,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已经变得不简单了,没有了纯粹性的单一的思想,而是呈现出多种思潮的复合性特征。
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王蒙的注意力由对社会的关注,转到了对艺术的关注,对当代西方思想、文艺思潮的深入关注。他发现文学已经不再拯救大众的有力武器,失去了它自身最有用的价值。于是,在他这个时期的作品中,小说的语言风格以迷惘与冷峻、幽默与讽刺为主,光明的味道不见了,这也意味着他理想主义的破灭。1995年在温哥华,王蒙接受了青年学者丁果的专访,他说“单凭理想主义是要碰壁的”,意味着他理想主义有了深刻的认识,他开始反思与忏悔,并积极参与了“人文精神”的论争,他希望可以通过思想的召唤,唤醒人们心中沉重的历史感和理性精神。在1992年至2000年,他写下了“伤悼青春”的“季节”系列小说。小说的思想内容是怀旧的背景,逝去的青春,心灵的故乡等,小说的语言风格,显得比较尖锐,并能体现出作者的反思。
参考文献:
[1]李惠勤:《王蒙:中国意识流小说的重要实践者》,载《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8月第4期,第85页。
[2]王蒙:《王蒙谈小说》。江西,江西高校出版社,2003年。
[3]王蒙:《接纳大千世界》。辽宁,春风文艺出版社,2003年。
[4]赵俊贤:《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综史》,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年,第36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