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汉东
浙江外贸谨慎乐观
文/张汉东
虽然浙江对外贸易不可能达到2010年的名义增长率,但2011年实现15%以上的增长是可以预期的
2010年,浙江实现外贸进出口2534.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出口1804.8亿美元,增长35.7%,进口729.9亿美元,增长33.4%。不仅一举逆转2009年金融危机中的外贸颓势,更是快速复苏,全面超越金融危机前的高点2008年,三项指标分别比2008年增长20%、17%和28.4%。
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肆虐,浙江外贸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全年外贸进出口、出口、进口三项指标全部告负。政商各界对于2010年的外贸前景无不出言谨慎。很多人预计,至少要2-3年才能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全省年初确定的全年外贸指标定为出口增长5%,而笔者在2009年底就提出2010年外贸增长15%,一年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2008年水平。这在当时已经是十分大胆十分乐观的预测(见《浙江经济》2010年第一期《外贸前路仍非坦途》),然而与实际完成数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
经济形势的变幻莫测,使得即便是世界银行和IMF的报告也经常失灵。2010年的外贸实绩跌破多少人的眼镜,说明无论什么样的专家、高官,其权威性都得历史来证明,由经济发展的事实来检验。
——出口方面,机电产品稳居第一把交椅。机电产品全年出口794.1亿美元,占全部出口的44%;纺织服装位居第二,其中服装出口249亿美元,增长20.1%;鞋类、塑料制品、箱包等同比增长均在35%-40%左右。
——进口方面,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快速增长。其中机电产品进口163.1亿美元,同比增长37.2%,高新技术产品进口89.6亿美元,增长45.1%。原材料、资源型产品进口逐渐成为主角,仅进口废金属、初级形状的塑料、铁矿砂及其精矿、农产品、未锻造的铜等几项商品就占全部进口的31.9%。
——企业方面,民营企业的主力地位进一步巩固。进出口1344.4亿美元,占全省比重达到53%,其中出口1041.2,增长42.1%,占全部出口的57.7%。
浙江外贸超出预期的高速增长,与2009年同期的低基数有关(当年外贸三项指标分别比2008年下降11.9%、13.79%和3.73%),也与世界经济复苏快于预期、外部需求稳定增长特别是补库存需求旺盛分不开。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全球经济复苏将持续推进,外部需求回暖趋势明显。笔者一向认为,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是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有着丰富的应对经济波动的经验,有很强的自我修复的能力;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型经济体发展势头强劲,仍有若干年的黄金发展期。但另一方面,面临世界经济复苏基础仍然脆弱、国际贸易保护仍将长期存在、碳关税问题以及出口产品成本大幅提升等不利因素带来的影响,全球经济也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浙江对外贸易需要应对多种困难和挑战。
IMF认为,要实现G20成员国确立的“实现强劲、平衡和可持续的经济复苏”目标,需在全球范围内加速解决内部与外部的双重失衡问题。内部失衡方面,2009年年底以来世界经济企稳复苏,主要是由于各国政府“联手救市”,采取了大规模国家投资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释放过多的流动性,而民间投资增长乏力,经济自主增长的动力不足。外部失衡方面,净出口没有对发达经济体的增长作出贡献,美国的贸易赤字仍然庞大。许多新兴市场经济体仍然保持巨额经常账户顺差。
浙江作为经济发达省份,按照走在前列的要求,理应在全国率先发展,率先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率先建设外贸强省。全省商务工作会议提出,2011年全省外贸进出口、出口、进口三项目标均为增长10%。笔者认为,目标只是一个参照,实际工作可能会完成得更好一些。虽然2011年当然不可能达到2010年的名义增长率,但实现今年乃至未来五年年均15%以上的增长,五年外贸出口倍增是可以预期的。
深入实施出口“四个优化”战略。浙江贸易规模尽管很大,往往只是承担了产品增值链条中附加价值较低的加工组装环节,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主要是以拼成本、拼价格的竞争模式为主,在国际分工体系中还处于较低层次。“四个优化”,一是要优化出口主体结构,着力提升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培育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二是要优化市场结构,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加强新兴市场开拓,大力拓展边贸市场,针对各种类型国家和地区需求的差异性,提供差异化产品。三是要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扩大“三自三高”(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自主营销、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产品出口,培育新兴战略性产品。四是要优化贸易结构,继续发展一般贸易,大力培育加工贸易。
积极有效扩大进口。浙江外贸一直以来走在全国前列,外贸增长速度较快、效益较好、顺差较多是浙江对全国的重要贡献,但也存在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进口长期落后于出口。作为一个“两头在外”的资源小省,在积极发展内贸、扩大城乡消费需求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利用国际市场,保持对外贸易的合理增长,是极其有利的。要加快发展进口贸易,扩大进口急需的能源、矿产等自然资源,引进国外先进专有、专利技术和关键设备。要建立有效的进口调控体系,提高进口贸易便利化程度;积极搭建进口平台,培育进口交易市场,努力形成大宗物资或资源进口交易中心。
积极发展国际服务贸易。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存在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紧密相关的联系。在现代经济中,商品利润增值的空间日益向产业链两端的服务环节转移,发展服务贸易对于提高产业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的优化具有重要作用。浙江是货物贸易的大省,却是服务贸易的小省,全省服务贸易额占全国的5.5%,低于全省货物贸易占全国比重3个百分点左右,约是上海的19%。在当前制造业全球转移趋于稳定、服务业国际转移加快的形势下,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特别是服务外包,已成为抢抓发展机遇、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要大力鼓励和支持浙江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增长潜力的国际服务贸易部门出口,逐步建立服务贸易促进体系。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浙江少地、无油、缺煤,一次能源95%靠从省外输入,作为资源小省和经济大省,浙江受到土地等资源要素和环境承载力的制约度位居全国前列。如何实现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创新,以适应当代科技发展潮流和国际发展方式调整趋向,是浙江对外开放新阶段要面临的又一重大挑战。一方面,要积极关注低碳经济动向,紧跟当今世界生产性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新能源、海洋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大发展的潮流,通过资金补贴、税费抵扣、提高出口退税率等方式,有效促进新兴外贸产业发展,另一方面,要大力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通过增加税收、提高技术标准乃至出口数量限制等政策措施予以引导。
(作者为浙江省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