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同根 携手论道
——海峡两岸首届曾国藩学术研讨会场记

2011-11-30 05:08成赛军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曾国藩思想文化

文化同根携手论道
——海峡两岸首届曾国藩学术研讨会场记

2011年9月2日至4日,海峡两岸首届曾国藩学术研讨会在曾国藩诞生地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国台办《两岸关系》杂志社、湖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湖南省旅游局、娄底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华湖湘文化发展协会(台湾)、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近代思想研究中心、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等单位协办,双峰县人民政府承办。与会议同时进行的还有中国第三届曾国藩文化旅游节,一起列入了国台办重点交流项目。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中国国民党副主席蒋孝严、湖南省委原书记熊清泉为本次节会活动题词,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郑建邦宣布开幕。作为协办单位,我校参加本次活动的有党委书记柏连阳、副校长刘铁铭、副校长石潇纯、科技处处长陈昌永、宣传统战部部长伍揆祁、科技处副处长段健芝以及从事曾国藩研究的研究人员近20人。

本次会议的特点是:一、文化同根,交流连心。近年来,文化交流在推动海峡两岸关系正常化、和谐发展的道路上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此次活动,台湾的中华湖湘文化发展协会给与了大力支持,不仅组织了台湾专家学者撰写11篇论文与会,还动员了台湾退役将官、湘乡旅台同乡会会员、两岸曾氏后裔参加相关活动。他们既亲身感受了大陆当前社会的发展变化,又通过与大陆专家学者一起论道曾国藩这一历史人物体悟了流淌在血液中的文化因子。通过交流,两岸专家学者在学术上精彩纷呈,在思想上时有共鸣,在文化上殊途同归。可以说,这与在全国各地举行的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活动共同组成了年内的文化盛宴,有利于推动祖国的和平统一、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二、参加人员广泛。大会共收到130多位作者撰写的近130篇论文。从地域的分布来看,除大陆地区以外,还有台湾、香港等地的研究者,他们的积极参与丰富了曾国藩领域的研究成果;从年龄结构来看,既有八十多岁的老专家,也有众多的中年学界人士,还有二十来岁的年轻新秀;从职业分布来看,有科研院所人员、高校教师、中小学教育工作者、自由从业人员、宗教界人士等,这充分说明曾国藩研究已经由学术界话语领域走入了广大人们的社会生活。三、研究内容全面。提交大会的论文内容涉及曾国藩军事思想及其实践,修身、为学、教育、文学、法律思想及其实践,人才、学术思想及其实践,洋务、政治思想及其实践,经济思想及其实践,曾国藩家族,湘军集团及曾国藩与相关人物的比较研究等,或对历史细节深入挖掘,或就历史事件作宏观审视,对曾国藩这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作了百科全书式的解读。四、交流扎实。大会采取集中发言、分组讨论、自由发言、总结陈述等方式,有近60位代表就自己的研究作了介绍。会议务实进行,不走过场。

通过此次交流,大家既达有共识,亦存有分歧。不过,对于曾国藩这样一个“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历史人物,我们不必急于达成一个固定着的脸谱式的认识,去得出一个公式化的理解。学术研究是一个由粗放到细化、由模糊到清晰、由感性到理性、由既有认识到取得新的认识不断演进发展的过程,大浪淘沙后,留下的自然是在历史沙滩中闪光的真知灼见。倘若我们详尽占有资料,注重运用国内外各种研究方法,再加以“瞭解之同情”(陈寅恪语),也许,一个历史的曾国藩就会向我们走来。

我校教师广泛参与了大会学术活动,向大会提交的论文有刘铁铭的《曾国藩为学德育思想研究》、石潇纯的《夜宿富厚堂说郭筠》、刘金元《的藏读结合的优秀典范——富厚堂藏书楼的文化效应》、刘楚魁、刘红梅的《刍议曾国藩思想性格的梅山烙印》、李藻华的《论湘军文化与娄底社会的源流》、范大平、刘建海的《耕读文化:曾国藩家族经营的基本文化理念》、许丽英、李映泉的《曾国藩人格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研究》、朱耀斌的《湘军军制与晚清政治生态变化研究》、罗光宇、李传熹的《曾国藩法治思想研究》、成赛军的《曾国藩与晚清海防述论》。会上,刘铁铭、许丽英、范大平、罗光宇、成赛军等分别在各小组作了主题发言,扼要阐述了自己的学术观点,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的肯定。

今年是曾国藩诞辰200周年,为了推动曾国藩的研究,推介地方历史文化,我校学报编辑部和湖南省曾国藩研究基地一起编辑出版了《湖南人文科技学报——纪念曾国藩诞辰200周年学术研究专辑》。从想法的形成、组稿、校对、到编辑出版,工作人员历经数月,最终赶在研讨会召开之前把《专辑》交付给会议举办方,期间虽有不少不眠之夜,挥汗如雨爬梳文字之事,但瓜熟蒂落的喜悦足以冲走一切冷暖自知带来的复杂感情。《辑刊》不拘常规的编排体例,收有专门的学术论文、记录研究人员心路历程的文章,曾氏后人的回忆文字,共48篇,30余万字,图文并茂,深受许多人的喜爱。

(成赛军)

猜你喜欢
曾国藩思想文化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跟曾国藩学修身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谁远谁近?
多病且可高寿一曾国藩的养生之道
曾国藩的读书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