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动产学研合作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2011-11-27 07:32全国政协副主席科学技术部部长
中国科技产业 2011年1期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学研

■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学技术部部长 万 钢

编者按:

2010年12月22日,由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与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四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北京)高峰论坛暨2010促进会年会在北京会议中心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向大会发来贺信。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出席高峰论坛并作重要讲话,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出席大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干勇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马德秀、中国建材集团公司总经理姚燕分别代表政、产、学、研界在高峰论坛上作精彩演讲。为让读者更详细地了解论坛内容,现将上述演讲全文刊发如下。

全面推动产学研合作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学技术部部长 万 钢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产学研合作,今天李克强副总理、陈至立副委员长专门为会议发来了贺信,鼓励我们不断加强产学研合作,聚集创新资源,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在此,我结合如何促进产学研合作、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用先进技术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等问题谈三点意见:

一、“十一五”期间我国产学研合作取得显著成效

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以后,国家把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重要突破口,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

1.企业的主体地位显著提升,产学研合作日益紧密

在知识创新工程、技术创新工程等的积极推动下,我国的科研院所,特别是转制院所的科技创新已全面面向市场需求,成为行业技术创新的领头羊;高等院校主动深入企业、与企业合作研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企业研发投入逐年高速增长,创新能力快速提升。2009年,中央级转制院所获得国家财政纵向科技经费71亿元,而来自市场的横向科技性收入达233亿元,服务于行业技术创新的能力获得提升;研究型大学的科技经费达727.7亿元,其中来自企业委托的横向科技经费已占到50%以上,大部分理工院校这一比重接近或超过70%。也就是说,大学在科研能力增长的同时,服务于社会的能力也同步得到了发展。2009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5802亿元,其中企业支出的份额已超过70%。与此相适应,2009年国家支撑计划的95%、国家重大专项的50%、国家863项目的35%以上项目都是由企业牵头实施的,各类计划80%以上项目体现了产学研用相结合。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68%的获奖项目由企业牵头或参与完成。

昨天陪同克强副总理视察了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我们深深地感到中关村是科技资源最为集中的地方,是创新活力最为活跃的地方,也是产学研合作最为紧密的地方。2009年,中关村地区的院所、40多所大学和2万多家企业承担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国家科技计划,投入达171亿元。据统计,中关村总收入今年有望达到15000亿元,增加值将占到北京的三分之一。中关村已经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的示范基地。

2.加强统筹协调,产学研合作模式各具特色

近年来,除了校企合作、院企对接等传统合作模式以外,针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等的实施,各级科技部门加大了与相应部门、地方、行业的统筹协调力度,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例如,2006年教育部、科技部与广东省联合开展“两部一省产学研合作”。五年来,广东各级财政累计投入70多亿元,引导企业投入超过800亿元,全国310家高校(其中省外187家、境外23家),331家科研机构的1万多名专家教授与广东近万家企业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产学研合作。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6000多个,形成专利超过2万项,实现产值7000多亿元,新增利税超千亿元,为企业培养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超过了7.4万人。

从2009年开始,科技部、国资委、教育部、中科院等七个部门共同启动了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制订了《关于动员广大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意见》。从科研院所和全国各地高校选派了10万名科技人员带着知识、带着技术、带着产品进入企业,帮助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创新,为企业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作出了重要贡献。这已经成为我国成功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保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揽子计划实施过程中的一条重要经验。

3.条件平台建设稳步推进,产学研合作环境不断优化

“十一五”期间,科技部和其他相关部门积极贯彻落实《科技规划纲要》,整合现有科技资源,建立和完善了一批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创新服务平台;在企业建立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技术中心,促进了科技资源的整合、开放、共享。同时,结合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试点探索,创新产学研结合的组织模式和机制;围绕产业技术创新链的构建,探索了在重点产业和关键领域通过产学研用结合实现重大技术创新的有效途径;通过签订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建立了技术创新合作中的信用机制、利益保障机制和责任机制,产学研合作环境明显改善。

“十一五”期间,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大飞机国产材料和关键技术获得突破、16种重大新药研制成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四代无线电技术标准提案入选国际电信联盟候选标准等,这些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大兵团作战”的产学研合作。特别是科技部和铁道部联合实施“中国高速轨道列车行动计划”,组织形成的项目开发体系整合了国内25所重点高校、11家科研院所、51家国家级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的科技资源,形成了由68名院士、700余名教授研究员和上万工程技术人员参与的研发队伍,构建了以三大主机厂为龙头、7家核心企业为骨干、辐射500多家配套企业的高速轨道产业链。在短短三年时间内,功克了车型、驱动、制动、控制、减振降噪、安全、智能和舒适性等十大技术难关,实现了从时速250公里到380公里的跨越,推动了高速列车跨越式发展,这些都是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成果。

二、充分认识产学研合作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重要作用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二五”期间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这对科技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产学研合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1.产学研合作是集成优势资源、完善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动力

通过产学研合作,可以增强科研、教育、生产等不同社会分工环节在功能和资源优势上的协同与集成;可以促进技术创新上、中、下游的对接和耦合;可以将产业发展规律和技术创新规律有机地结合起来,对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2.产学研合作是科技主动服务经济发展,加快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

高校和科研院所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在产业化基础条件和市场营销策略等方面也存在明显不足。要实现“学”“研”与市场的对接,必须构建完善的公共服务平台和科技服务支撑体系。产学研合作打通了实验室与市场之间的渠道,使技术研发一开始就瞄准市场,加快了成果转化的步伐。

3.产学研合作是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抓手

目前,我国传统产业升级转型还面临很多制约因素,一些重点产业的关键共性技术还没有突破,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相对落后。我们国家每年生产35亿支圆珠笔,可是笔芯90%以上要靠进口、或靠进口设备制造;墨水80%是进口或者用进口配方配制,这一现象值得深思。当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兴未艾,部分产业领域已在过去几个五年计划内进行了前瞻部署,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而某些产业领域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储备还存在明显不足。通过产学研合作,可以整合包括高校、科研院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技术工程中心等在内的创新团队和科研力量,以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推广先进技术应用为重点,促进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三、加快改革创新步伐,开创产学研合作新局面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实现《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攻坚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加快改革创新步伐,完善体制机制,努力将产学研合作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强大支撑。

1.以国家技术创新工程为载体,深化以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链为目标的产学研合作

国务院近期发布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指出,要“结合技术创新工程的实施,发展一批由企业主导,科研机构、高校积极参与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我们要把构建和提升产业技术创新链、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组建的主要方向,把体制机制的创新作为战略联盟发展的主要突破口,充分运用市场机制调动产学研各方积极性,发挥大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发挥转制院所在行业技术创新中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发挥高校和科研机构作为技术创新的源头作用,激发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不断完善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链和产业链。

2.加强宏观指导,推动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的产学研合作

当前,我们正研究把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科技产业化工程、创新产学研用结合机制等内容纳入“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中,通过加大对产学研用联合开展的重大创新项目的支持力度、完善产学研用联合承担国家科技计划的组织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产学研用合作公共信息平台、改革相关考核和评价导向等方式,强化产学研合作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机结合。

3.借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功经验,推动科技人员更加紧密地与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合作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当中,我国一批高新技术企业逆势上扬,为化解危机作出了突出贡献。同时,一大批科技人员深入企业,为企业提供研发支撑、技术服务、管理创新和科技咨询等,深受企业欢迎。要完善激励政策,鼓励更多的科技人员主动服务企业,建立长效机制,使他们的收益与绩效挂钩,实现成果共享,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4.加强基础研究,着力探索前沿技术和技术科学领域的深层次科学规律,为技术创新积累发展后劲

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超前性对于生产力发展具有先导作用,开辟着产业发展的新领域,引导生产力发展的方向。因此,要加快实施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在关系国家未来发展和长远竞争力的重点领域,部署一批重大前沿技术研究项目,加强技术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着力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努力攻占未来科技竞争的制高点,为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做好技术储备。

猜你喜欢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学研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陕西经济挺起“新支柱”——“数说陕西70年”之新兴产业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国崛起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党内民主:战略性的正能量
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表
全面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