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报》总编辑、著名文学评论家 阎晶明
人心要不要单纯
——任剑锋散文诗集《守望城市》读后
《文艺报》总编辑、著名文学评论家 阎晶明
可能是由于职业阅读的习惯所致,也因为时事给人的教育,我们大都喜欢阅读表现复杂事项、传达复杂感情的作品。这是文学“发展”的“成果”,我们都要接受。偶尔读到一点表现手法和感情底色都很单纯的书,就会觉得异样,觉得不习惯。这其实是我们职业“异化”的结果。人心要不要单纯?文学应该让人更复杂还是更单纯?这其实是个问题。
任剑锋的《守望城市》是一本散文诗集。我的印象中,写散文诗的人比写诗的人还要表现得单纯、传统。就好像散文诗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上的体裁,而且对主题也有规定似的。我见过的散文诗作者都有这样的倾向。歌颂美好的事物,向往崇高的道德,赞美美好的爱情,恪守传统的情操,语言很华丽,思想却不“越轨”。这当然是有点以偏概全了,但实在也是任剑锋这本小书给我的印证。
这本书的分辑即可见出作者的主题意图,分别是:“乡情无限”、“守望城市”、“风景无限”、“泱泱中华”、“诗意”。作者表现乡情时,毫不掩饰对它的留恋、眷念;“母亲的锄头”、“父亲的扁担”、故乡的天上地下、摸不着见得到的林林总总,都是他愿意献出赞词的对象。面对城市,则又一种冷静的姿态,口吻里虽然不含“仇意”,却对“乡村”里来的漂泊者给予更多关心,对城市中的滚滚红尘表现出内心的忧虑;“城市之痛”、“农民工”在城市的感受、“怀念古建筑”,等等,题目即是主题的浓缩。他歌赞自然的美景,特别是武夷山、永定土楼等带有“乡情”意义的景色,他表现传统的精神和风尚,其中又常见“中华”二字。
可以见出,作者的这种题材分类和序列有一个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由实到虚的过程。从乡村到城市,从城市、山水到理念下的中华,再到个人心灵和诗性。坦率地说,作者的笔法是较为单一的,但那单一的笔法下面却有一种本色澄明的心,这是十分可贵的。文章的修饰也不显复杂斑斓,但其中包含着的是一种浓浓的乡愁情结。我于是想到如题目提出的问题,人心要不要单纯?我以为,不管作者今天处于社会的哪一阶层,因为文章本身提示并不很足,而且我们知道,“底层”这个词现在很受精英阶层特别是文学圈中人的欢迎。任剑锋的诗文倒给我一种印象,他这里不是做知识精英的文化探讨,他在为他们提供素材,他不欲把感情问题“学术化”,他执著于本来的基调。在今天这样一个浮泛之风盛行的时代,这些文字虽然称不上多么沉着,但透着一股清纯的味道,仍是应该鼓励的。
自然,我们希望作者能在此基础将自己的情愫进行必要的浓缩,提升出更具穿透力的内涵,让文字在不失单纯、澄明的同时,具备某种有力道,形成某种穿透力,以便和这个时代的人心要求更加“合拍”。当然,如果这种“沉思”变成一种说教甚至效仿,而且是以失去目前这种单纯为代价的,那还不如在尘世中打拼的同时,继续坚守这块属于自己心灵的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