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丽娜 夏 东
(武汉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武术礼仪标准化的可操作性
孙丽娜 夏 东
(武汉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武术礼仪作为武德教育的外在表现形式,承载着习武者做人、做事的行为标准,是一个习武者能否通过修身达到修己的桥梁。历代武术流派把“习武先习德”、“德为艺先”作为习武的基本准则。近年来,由于各种客观因素,“武德传统”在年轻一辈中未能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扬,间接阻碍了武术事业的健康发展。文章通过对现今武术礼仪教育缺失的原因分析,提出武术礼仪标准化的必要性及在实践中的可操作性。期望习武者以身体力行的方式来继承武德文化,形成武德习惯,提高武德修养。
武术礼仪 标准化 可操作性
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应,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
“武德”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所体现的含义并不相同,在古代,除暴安良、奋勇杀敌、报效祖国、尊师重道等等作为武德的代名词频频出现在一些国家英雄身上,而当今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个人追求物质化,利益化使人们忘记了道德的底线,忘记了可为,不可为的界限。
传统武德体系的生存环境已经改变,已经无法适应现今社会的需求,传统武术道德的现状,已经不是以一个完整的观念与规范体系存在于社会生活来调整个人行为与社会道德的关系,而是以只言片语、没有必然逻辑联系的道德迅捷散落在人间,犹如晨星寂寥和遥远。现今武德缺乏规范化、体系化、时代化的现状,不仅达不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作用,而且幻想着通过武德达到对人的教化作用也将随之泯灭。因此应以现代性的思维去看待武德对当代人的影响。加强武德的规范化、体系化,追求现代武德、构建现代武德表达方式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武术礼仪作为武德文化的载体,在武术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武术人历来讲究“习武先习德”、“德为艺先”。武术礼仪规范化教育,首先要从师生见面互行“抱拳礼”、训练竞赛表演的礼仪规范、行走坐卧礼仪,待人接物礼仪做起。学生参加课外或社会活动,也要注重培养武德情操和礼仪规范。只有在学武、练武、用武等一系列武术活动中加强武德情操和武术礼仪的规范化教育才能使武术对青少年产生长远的影响,从而达到传承武术文化,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的目的。而当今武术礼仪缺乏规范化、系统化的现象势必影响武德的教化作用。武术礼仪的繁杂多样,没用统一的标准,使学习者不知何时何地采用什么行礼方式,这种现象势必阻碍武术的发展的速度及推广的广度。因此加强武术礼仪标准化,使其具有可操作性,不仅使武德更加规范化、体系化,而且武术礼仪标准化可操作性的提出,还将有利于习武者自身品质的培养及武术精神的外在完美体现。
武术礼仪标准化的提出,不仅可以使习武者的行为表现与这种标准化相适应,在这种规范化中约束自己的行为,而且通过教学中的礼仪标准化对他们的影响,同样也将慢慢渗透到他们生活中的其它领域。
武术礼仪作为武德教育的外在表现形式,承载着习武者做人、做事的行为标准,是一个习武者能否通过修身达到修己的桥梁。因此,本文通过对武术礼仪的探析,探讨武术礼仪标准化的重要性及在现实生活中武术礼仪的可操作性。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进行研究。
随着人们追求个性、自由、利己的演变,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今社会也慢慢支离破碎。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了信念和民族精神作为支撑,这个国家终究将走向衰亡。当中国处于水深火热的战争年代时,中国民众产生了自强不息、为国捐躯的精神,当时的时代决定了当时人们的追求和信念及民族精神的产生。而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期,一些传统的道德准则被打破,新的道德准则还没有完全确立导致学生思想道德出现较大的问题,一些学生道德意识模糊甚至缺失的现象见诸报端,引起社会的关注和家长的忧虑。其原因当然是复杂的,但必须承认,礼仪教育的缺失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学生礼仪教育的缺乏导致其道德滑坡,并产生道德危机。另外,部分学生一味追求西方倡导的个人自由、个性解放,于是放任自流,整天无所事事,导致失去正确的生活目标和起码的自控能力,从而造成精神上极度空虚,生活上以自我为中心,无视集体和他人,没有基本的道德约束是这些人的典型特征,而且这样的少男少女不乏其人,从而也严重影响着部分学生的行为。
学校武术在教学中片面强调武术的健身、防身价值,忽略了武术礼仪教化功能的重要性;过分强调技术、技能的学习,淡化了武术文化的传授,使大部分学生在武术的学习中,仅停留在武术的简单招式,而对武德内涵、武德文化却未曾知晓。古人以“习武先习得德、德为艺先作为习武者的座右铭牢记于心。而当今只重视武术的招式而忽略了学习武术的真正含义——通过修身达到修己的目的。
武术礼仪作为武德的载体,是武德教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在学习武术过程中由于缺乏对武术礼仪规范化、系统化的学习,使很大一部分学生对武术存有严重偏见和错误的认识,认为练武的目的就是强身健体、不怕别人欺负,或是能够欺负别人,甚至认为学武就是为了打架,严重影响了武术在学校教育中的普及和发展。
武术礼仪多种多样,如徒手礼、鞠躬礼、器械礼。而器械礼又分为抱刀礼、持剑礼、持枪(棍)礼等等,礼仪多种多样,并不能被大多数人所了解。现今武术礼仪中主要以“抱拳礼”为主,然而在“抱拳礼”的行礼过程中也并未有统一的标准,行礼方式依旧各种各样。例如在全国体院赛中,比赛或演练后,运动员行抱拳礼、鞠躬礼、双手器械交叉鞠躬等等,行礼方式五花八门,缺乏规范性和统一性。
另外,在教学中抱拳礼主要是在上课或下课时对老师的行礼方式,而在平时见到老师、同学或其它场合时,如何使用“抱拳礼”,在使用抱拳礼时,对行礼者仪容的要求、头的高度、眼神及目光的高度等具体细节方面并没有做具体的要求,导致行礼者使用抱拳礼时没有统一的标准作为依据,因而行“抱拳礼”时五花八门、出奇百怪。
武术礼仪在整个教学及生活中没有统一的标准及行为规范,使习武者不知何时何地采用什么方式行使的武术礼仪才最为恰当,这就导致了武术礼仪行使中的不规范、不正确,达不到对习武者行为规范的约束。
跆拳道运动推崇“以礼始,以礼终”的尚武精神。“以礼始,以礼终”也是跆拳道礼仪的教育内容模式。跆拳道课堂是一个严肃的教育场所,师生要用跆拳道礼仪的标准来约束自己,言行有礼。上课铃响时,班长或值日生整队集合(同学间距约10cm),清点人数完毕,向教练报告时,师生均行“鞠躬礼”。教练向学生问:“同学们好!”的同时,行“鞠躬礼”。学生在回答“教练好!”的同时,也行“鞠躬礼”。然后落手立正。礼毕,上课开始。下课时,教练向学生说:“同学们再见!”学生在答“教练再见!”的同时,互行“鞠躬礼”;教练落手站立,然后学生落手立正。礼毕,师生下课。
学生进入道馆,要自觉地向墙上悬挂的中国国旗、国际跆拳道联盟旗敬礼,主要以鞠躬礼最为常见。见到教练,应站在合适的距离行鞠躬礼。见到道友要互相问好,点头示意或口头问好。上课前,学员集体在国旗、联盟旗前排队站好,由学员中的队长带领先向教练行礼,再由教练带领向国旗、联盟旗行礼,主要以右手置于左胸前最为常见。在训练中,如果是双人配对训练,那么,应该在每组训练结束交换训练用具的时候,向道友行礼并用双手接过训练用具。训练结束后,集体排队与教练互相行礼,并由教练带领向国旗、联盟旗敬礼。
跆拳道不仅以独特的快速腿法吸引人们学习的热情,而且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练习者素质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的礼仪,练习者举手投足间会不经意地展示其懂礼貌、刚健有为、奋发进取的精神感召力,这对青少年而言,尤其是家长具有极强的吸引力,为了使子女能够懂事知礼,他们愿意将其孩子送到跆拳道练习的队伍当中。长此以往,跆拳道作为即重视身体的练习、又重视素质及其优秀品质培养的代名词。因而获得了大众的喜爱而风靡全球。
古代武术礼仪也曾经丰富过,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抛弃一些不合时宜的部分是对的,但同时也应该创造出顺应新时代的新内容来,以维系整个内容体系的完整性和深刻性。显然,我们在这些方面做的还不够。
因此,通过“武术礼仪标准化”的制定和实施,以身体力行的方式继承武德文化,形成武德习惯,提高武德修养。培养“文武兼修、德技相长”的现代化复合型人才。
武术礼仪标准化在教学中的具体操作如下:
(1)上、下课时师生互行抱拳礼。
(2)课中学生向教师提问并释疑后应向教师行鞠躬礼。
(3)对练练习时同伴应互行抱拳礼,以示对对方的尊重。
(4)技术考核时考生上、下场应对教师及同学分别行抱拳礼,教师及同学分别回礼。
(5)学生进入武术场馆时向教师行抱拳礼,以示对教师的尊重;教师以抱拳礼回礼,以示对学生行为的肯定。
众所周知,武术中的“抱拳礼”是最为普遍的一种行礼方式,但是我个人认为“抱拳礼”主要是在上下课、比赛中行使,使用范围较窄,不利于武术礼仪的传播与发展。例如说,在课外、生活中遇到老师,这种行礼方式,则让人感觉“抱拳礼”有些鲁莽。而中国传统礼仪中的“鞠躬礼” 鞠躬,意思是弯身行礼。是表示对他人敬重的一种郑重礼节。此种礼节一般是下级对上级或同级之间、学生向老师、晚辈向长辈表达由衷的敬意。这种礼节很符合武术所倡导的“谦逊”的态度。因此,“抱拳礼”使用的局限性必然会影响人们对武术的了解程度甚至影响武术的推广与发展。统一的、标准化的武术礼仪不仅使人们对于博大精深的武术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并且通过这一“标准”使人们在头脑中树立“武术品牌”,以此更好地推动武术的发展。
个人认为,“鞠躬礼”作为中国传统礼仪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行礼方式之一,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蕴含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体现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特性,使用范围广、简单易学、动作美观等特点。这点恰恰符合武术礼仪标准化制定理念。
在对武术礼仪标准化的制定中,对于鞠躬礼的行礼场合、行礼对象、身形、仪容、鞠躬时向前弯曲的程度、眼神、行礼的间隔距离等等本人提出了以下个人建议:
“武术礼仪标准化”不仅仅要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而且要贯彻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论是上课或下课,武术礼仪在任何场合都要发挥到它的作用。例如说:在生活中遇到老师或长辈,行鞠躬礼、见到了同学问好等等。都是武术礼仪在生活中的体现。
图1 武术礼仪标准化
因此通过武术礼仪标准化在人们身体上不断的体现,使身体所有部位与技能秩序井然,并且使身体与环境达到和谐,乃至实现精神对肉体的主导。
随着社会风气的浮躁、人心的膨胀、不安定、学生的思想品质的败坏以及外来文化的侵袭所带来的整个社会道德品质的弱化、礼仪的淡化。人们也开始慢慢发现中国传统的东西是丢不得的,它是中国的根,并不是过时的,更非可有可无的、可丢弃的东西。只是随着外来潮流文化的侵入,快节奏的生活、人们思想的浮躁等社会问题的涌现使人们过于追求生活的品质、而忽略了生活的质量。中国传统文化在推广方式上并没有跟紧潮流,找寻一条适应当代的运营模式,使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并接受它。
虽然社会在发展,人们的思想在变化,而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思想并没有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成为糟粕,反而它是人们心灵的窗户,能够看穿你的内心,解决你心中的疑惑。例如传统文化中如“中庸”、“和”、“与人为善”、“不争”等思想都是治疗当今人们浮躁、利己、欲望的一剂良药。所以通过一种人们可接受的方式去推广传统文化,使人们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味药,去平复自己内心的躁动,放松心情,准备下一阶段的奋斗。
在《百家论坛》中越来越多的文化学者对于中国传统古老的文化用现代的方式进行解读,例如,于丹的《论语心得》、钱文忠解读《弟子规》等则是很好的用通俗的语言,把传统的东西,用一种人们喜欢的、并且可以接受的方式去诠释。我个人认为这是个很好的对传统文化诠释的方式。“武术礼仪标准”也可以通过类似的方式去解读,使武术礼仪标准化更加形象化、生活化,使之走进人们的生活、在人们的生活中扎根、生长。
武术礼仪标准化可采用背三字经的方式,来形象的诠释它。例如:见长者,要鞠躬、见老师,要点头。上课前、抱拳礼,对练时,礼在先。教学中、礼始终。下课时,礼莫忘。生活中,礼在心。用这种简单易学,方便易懂的方式贯穿于教学中,在上课前学生把这种“武术礼仪标准化”歌谣,坚持每天朗读一遍,久而久之,这种外在的“歌谣”形式慢慢会影响学生们的行为,以达到对“武术礼仪标准化”实施的最终目的——对其思想品质的影响与感化。
在2011年7月1日凌晨进行的U17世少赛八分之一决赛中,而日本以6比0狂扫新西兰,这一场面是否让你想起一部熟悉的日本漫画———《足球小将》。作品一经问世,迅速地掀起了足球热潮,不少当时的小学生在阅读漫画后,开始对足球产生热情,它被视为日本体育类动漫的鼻祖,从而推动了整个体育动漫行业,更是鼓舞了一代年轻人从事相关的体育运动。日本动漫的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在其中加入激励人们斗志及信念的情感因素,使年青一代在看后不仅对足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也让他们产生了不怕输、努力奋斗、坚定地必胜信念。
动漫背后的东西——不仅仅是市场,也不仅仅是商品,其实它是对本民族文化传播的继承。动漫作为现代化时代的艺术形式,必须肩负艺术传播的这点责任,这是动漫立足于艺术领域得以存在、发展传播的意义所在。中国作为拥有五千年文化的泱泱大国,优秀文化、民族精神是需要我们去保留和继承的。然而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对视觉冲击力的情有独钟,我们在推广传统武术文化及武术精神时也要跟随社会的潮流,以新的视角、新的方式去看待它和包装它,动漫则是个很好的平台。对于青少年来说,文化、精神在他们脑海中没有固定的概念,好看、生动、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则是能够吸引他们眼球并选择接受的东西。所以在武术礼仪标准化的推广方面,可以利用动漫这一新兴产业,制作印有中国符号、代表中国文化的武术动漫,在其中刻画具有武术精神、武术信念、武术礼仪等等形象生动的武者,让青少年以此为楷模,了解中国民族精神的内涵及作为一个人应有的信念及涵养。
仅仅提出“武术礼仪标准化”的实施措施,是远远不够的,政府及相关部门必须下达相关文件,强制性实施武术标准化的实施纲要,对于武术标准化的实施方式、方法、适用场合等都要做出严格规定,对于不能履行“武术礼仪标准化的”单位要给予批评。
当今武术礼仪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抱拳礼”,其它的武术礼仪则比较繁杂,并没有统一的要求,实施武术礼仪标准化,使武术礼仪能有一套系统规范的外在形式,通过这种标准化的形式,不仅能使武术更加规范化,而且习武者通过长期规范化的武术礼仪,能够更好地约束自己的行为,达到内在修养的提炼,以至更好推动武术的发展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传播。
[1]王柏利.对学校武术礼仪教育的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9(8).
[2]毛海涛,刘树军.传统武术礼仪教育的文化学思考[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4).
[3]赖剑慧.武术礼仪在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中的可行性规范[J].搏击·武术科学,2011(1).
[4]马 光.论学校体育中武术礼仪与跆拳道礼仪的对比研究,搏击·武术科学,2010(7).
[5]李爱华.从跆拳道礼仪看中华武术的武德教育[J].搏击·武术科学,2008(11).
[6]毛海涛.传统武术礼仪教育的文化学思考[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4).
[7]王 芳.浅谈传统礼仪文化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J].华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5(5).
Wushu Etiquette Standardized Operation
Sun Li'na Xia Dong
(Wuhan Sports University,Wuhan Hubei430079)
Wushu etiquette as the external manifestation of Wushu morality,carries the behavior standards of Wushu practioner's life and behaviors,is a bridge of Wushu practioner's self-cultivation.Morality was the first thing to do better for Wushu practioners in different Wushu schools.In recent years,due to various objective factors,the tradition of morality first is not fully herited by young generation,which blocks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Wushu indirectly.Based on the current Wushu etiquette education,the paper does the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for the lack of Wushu etiquette today,the necessity of standardization and the practical operations.The study expects practioners to inherit Wushu morality culture,develop Wushu moral habit,improve the level of Wushu morality.
Wushu etiquette standardization maneuverability
G85
A
1004—5643(2011)11—0042—04
1.孙丽娜(1988~),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武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