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维健康观的角度看休闲体育的理论基础

2011-11-22 06:07张晓宁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心理体育活动

张晓宁

(淮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从三维健康观的角度看休闲体育的理论基础

张晓宁

(淮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三维健康观是休闲体育的科学理论基础,具体表现在: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人体生理活动变化规律、不同生命阶段对休闲体育的需求等构成了休闲体育的生物学基础;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心境可以促进休闲体育向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不同生命阶段的心理发展对休闲体育提出了不同层面的需求,构成了休闲体育的心理学基础;人的社会化、人的社会角色及社会情境可以使人们在社会中实现自我定位,从而找到实现个人休闲体育的准确选择,构成了休闲体育的社会学基础。

三维健康观;休闲体育;科学理论基础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宪章中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指身体的、心理的和社会的良好状态”的三维健康观。[1]将健康的概念划分为生理、心理及社会三个方面。以下我们试图从这几个方面详尽地探求休闲体育存在的科学理论基础,以期寻求三维健康与休闲体育之间的内在的、逻辑的联系。

1 休闲体育的生物学基础

1.1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

从生物学角度看,“适应”一词系指使有机体在他们特定生活环境条件下获得生存下去的解剖的、生理的和行为的特质。[2]适应性原来的基本含义则是:生物必须生存在与之相适合的一定的环境中,当环境发生变化而影响生物的生存,生物则将在形态机能上和行为方式上做出调整,以顺应变化了的环境。“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这是生物对环境“适合”与“顺应”的最简洁、也最深刻的生物学解释。人与动物的不同在于: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是被动的,而人对环境的适应是能动的。

人主要是通过改造客观世界来适应环境,在人类积极的外向性活动中,虽然也不可避免的要对自身产生影响和作用,但是由于受活动目的、性质和对象的制约与限定,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往往是局限的、片面的和不适宜的。而且,随着工具的进化和人类对心智发展的偏重,人自身也逐渐从外向性活动的直接参与中解放出来,失去了相应活动中被发展的机会,客观的造成了人的身与心、体力与智力发展的不平衡。[3]

而人体是一个开放的、极为复杂的生物系统。人的整体功能状态是该生物系统的系统特征。虽然,功能状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它属于亚稳态,是可以调节的,可以从一种亚稳态转换到另一种亚稳态。从整体水平上看,休闲体育运动是有意识的为主动调节和转换人体功能态而进行的身体活动。休闲体育运动对人体功能态的调节作用,实质上是一种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换“模式”的改变。在运动中,不仅人体对外界物质、信息和能量的交换加大,而且,人体内部的物质交换加快,物质和能量的转换加速,这必然使人体承受一定的生理和心理负荷,打破了常规状态下的人体机能平衡,人为的给自己造成一种环境压力,从而刺激或促使人体为缓解这种压力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发展,并在非常规的状态下建立起新的机能平衡。经常的打破常规下的平衡,使人体置于动荡的状态中,必然造成人体的适应性发展。

1.2人体生理活动变化规律

人的生理活动是人的其他活动的前提,人的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是人的生命存在和社会存在的标志。只要有人的正常的生理活动的存在,人的精神活动、人对世界包括对自身的一系列活动才有可能正常地进行和发展。“用进废退”,正反映了人的一生中的生理活动的变化规律。

人和自然界的任何生命体一样,都有着自身的生理活动过程。人体的生理活动过程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始终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它还包括随刺激和环境变化而改变的原则,服从“用进废退”原则。“用进废退”是法国学者拉马克提出的关于动物进化的著名法则。他指出:“凡是没有达到其发展限度的动物,它的任何一个器官经常利用的次数越多,就会促使这个器官逐渐的巩固、发展并增大起来,而且其能力的进步与使用的时间成正比。同时,器官经常的不使用,会使其消弱和衰退,并不断地缩小它的能力,最后必会引起器官的消灭。”[4]

休闲体育是人在生物学前提下所进行的自我积极的塑造与发展,正是遵从“用进废退”原则展开的。休闲体育是使人在个体生长发育的可塑性范围内与发展的可能性中,通过积极的、有意识的“用进”与“废退”,实现个体协调、合理的发展。同时,“用进废退”作为休闲体育的生物学原则,不仅限定了休闲体育的基本活动方式必然是身体活动;也规定了“身体力行”的自我进行休闲体育实践是体育运动的内在要求;并且还决定了为有效的对人不同部分、不同属性、不同层次产生积极的运动效应,应形成和构建丰富多彩的休闲体育运动形式和运动方法,并原则上指导运动形式和运动方法的形成或构建。

1.3不同生命阶段对休闲体育的需求

有许多休闲体育活动,当你还处在童年时代时,一点也不觉得它们有趣,可现在却可能在你的生活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有时我们很难理解,在生命的另一个阶段我们为什么会从那样一种休闲体育活动得到快乐。[5]在从生到死的漫漫长途中,那些让我们心甘情愿地去参与的活动都随着生命的展开而不断地变化。同时,经济、社会等因素对人们的自由时间、健康状况和工作性质的约束也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所以这些变化都将影响到人们的休闲心态和休闲行为。在人的不同生命阶段,休闲方式的许多变化都是社会状况的变化所导致的,而社会状况又与年龄有关。因此,有必要在此对不同生命阶段人们对休闲体育的需求加以论述。

1.3.1儿童期

对学龄前儿童来说,“休闲”一词毫无意义,因为儿童还没有工作和休闲之间的分离。他们可以自由的选择他们想要做的事。但活泼好动是他们的天性,体育活动正好迎合了儿童这种成长的需要。生理学的研究证明:0—3岁是身体结构、机能快速生长发育变化的时期,是人一生中两个加速生长时期中的第一个时期。4—6岁生长发育的速度仍然很快,但相对比较平稳。因此,在这个阶段,体育活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学前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1.3.2青少年期

当儿童进入青春期时,他们开始逐渐脱离父母,日趋独立。他们更多的被同龄人所影响。在生命的这个阶段,随着年龄和学识的逐渐增多,自由逐渐增加,能获得的资源也逐渐增加。他们开始获得了很大范围的休闲选择。对于这个时期的青少年来说,他们都要比年龄大一些的人更愿意参加户外休闲体育活动。在这个阶段,生理上,他们经历着快速的成长和蜕变,个人的“神经—骨骼—肌肉”系统在进一步的成长与成熟中,在体能和动作的发展上,多数人在这个阶段已达到人生的巅峰状态。这使他们可以享受各式各样的休闲体育活动带来的乐趣,也使他们可以参加更复杂的休闲体育活动。

另外,青少年时期的一个重要发展任务在于建立自我认同、培养自信心。通过从事休闲体育活动,他们可进一步认识自己、尝试种种不同的价值观,这有助于自我认同的确立。在青少年时期,友谊的建立和同伙的认同是非常重要的。这个年龄阶段的人已较难像幼年时仅靠从事共同的活动或讨人喜欢的外表与他人建立起友谊,而彼此性格相投、意气相通是建立友谊的必要条件。透过休闲体育活动,青少年有更多的机会从不同角度来认识彼此、与志同道合者建立友谊。

1.3.3中年期

从发展变化的角度看,中年人的生理特点为体质由强变弱,体能开始下降,由于工作和生活的担子较重,是疾病易于发生的时期。在体格方面的各种形态指标无明显变化,而在体重、围度方面的指标还有较大增长的趋势,身体发福,特别是腹部发胖尤为明显,而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指标水平出现停滞,并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中年人在这个时期坚持参与休闲体育,可以延缓衰老的到来、预防疾病的发生、增强体质。因此,在生命的这个阶段,能否积极主动的参与休闲体育活动对人们以后的生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3.4老年期

进入老年期,最明显的是身体外表与各种机能的逐日衰退,老年人的各种感官功能、肌力、协调性等皆逐日衰退,适应能力减弱,抵抗能力降低。这是老年期生理变化的特征。在这个时期,老年人必须接受死亡以及某些功能衰退这一不可逆转的现实。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老人们只能坐以待毙。在这个时期,积极参与休闲体育活动,可以减缓人体机能的衰退速度,能延年益寿,使老人保持自身能力与生活意义的独立性,从而使他们更好的主宰自己的生活。

总之,休闲体育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贯穿于人的整个生命周期。在人们的不同生命阶段,休闲体育的参与与否,直接影响个人的成长、人生观和幸福感受。

2 休闲体育的心理学基础

2.1休闲体育与心理健康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深入了解,促使人们对体育功能有了更新的认识,而通过身体活动来增进健康、调节人的心理是休闲体育的价值所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增加愉快体验,保持良好心境。心境是指具有感染力的微弱而较持久的情绪状态。保持良好的主导心境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通过休闲体育活动可使情绪得到调控。不良情绪是导致生理、心理异常和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休闲体育能给个体带来诸如愉快、自信、自豪的情绪体验,从而调控人的情绪,改善心理健康。研究表明:用力的运动可使人减少情绪上的负担,甚至能减轻因精神压力的偶发事件而造成的心理负担。如同人们在愤怒时摔东西所起到的迁怒、宣泄作用,通过运动行为的替代作用,可以减弱或消除情绪障碍。

第二,强化自我概念和自尊。自我概念是个体主观上关于自己的看法和感觉的总和。通过休闲体育活动可以改善自我概念,并能培养人们的主体意识和活泼愉快、积极向上的精神。由于休闲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个体根据自身的兴趣、能力和条件等选择的,他们一般能够很好地胜任活动的内容,这有助于增强个体的自信心和运动兴趣。众多研究表明:经常参加休闲体育活动,可以使自我概念清晰度明显提高,增加心理坚强性和自信心,并提高自己的自尊心。

第三,协调人际关系。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人际关系是影响人的心理的重要因素之一。人们进行休闲体育的环境是一种有别于实际生活的虚构环境,不同于社会生活中人与人共处的生活环境。在这种环境之中,人们以不同寻常的关系进行交往,用语言、文字进行的交往少,用身体或身体的动作表情等非语言进行交往的多,再加之体育运动本身的游戏性,使人摆脱了社会实际环境中人与人交往易产生的利益性,这一切都使得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个体之间容易产生亲和感。因此,通过休闲体育活动,不仅可以满足人的基本需要——活动的需要,更能满足人际交往的需要,使得个体可以通过体育运动,与他人建立起一种在其他社会活动或环境中难以获得的良好的人际关系。这在培养人的心理适应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2休闲体育产生的心理动机分析

任何社会现象和生命现象,无不以社会的需要和人的需要作为其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依据,休闲体育也不例外。休闲体育心理动机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求,也不是贯穿于历史时空的现象,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在生产力不发达,人类还需要为生存而疲于奔命的早期社会,生理需要的满足就成为生活中的要事甚至是全部内容,能促发休闲体育需要形成的心理动机仅仅是个别的,或者是属于特权阶层的。只有在社会进入到较为富裕的阶段,并赋予个人以一定的自由时间,尤其是步入后工业社会,休闲需要开始“内生”于人类的需要系统,由此休闲也就成为困扰现代人、创造现代人心理匮乏的、新的机会的一种重要生活方式。[6]而休闲体育作为休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人们心理需要的首选内容。

心理学理论认为:需要是有机体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人脑中的反映,它通常以意向愿望和动机的形成表现出来。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受尊敬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根据马斯洛理论,只有当下一级的需要获得相对满足之后,追求上一级的需要才有动力。因此,当人们的生活水平达到一定层次后,由于追求生活的享受和生活的价值的自我回报,人们必然要产生更高层次的追求。休闲体育作为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等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后的更高层次的需要,体现了人们“心理需要动机上升规律”的特点(见图1)。

图2 不同社会的需要分布比较

休闲体育心理需要动机的产生,还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不足之感,即感到机体欠缺某种生理或心理需求。如当人们意识到身体欠佳需要锻炼时,或从体验中感到了它特有的娱乐性和精神享受时,心理产生失衡,需要动机开始萌生;二是求足之愿,即人们产生追求满足之愿。如果只有需要,没有追求满足之愿,需要动机不会产生。但是如果两者兼而有之却因收入水平、消费观念、休闲体育消费环境等因素限制而产生自我仰制,同样难以形成动机。也就是说,产生休闲体育的心理动机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3 休闲体育的社会学基础

3.1休闲体育与人的社会化

人的社会化是指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人,在从生物人到社会人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接受社会文化和规范,使自己逐步适应社会生活,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并形成独特自我发展和完善的过程。[7]简单而言,人的社会化就是指把一个呱呱坠地的“自然人”塑造成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人是大自然的造物,当然具有生物本性,社会化是个人形成社会属性,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是社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培养、塑造自己的成员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文化不断延续和发展的过程。通过社会化,个体获得在社会中进行正常活动所必需的品质、价值、信念以及社会所赞许的行为方式。社会化也是人们学会共同生活和彼此有效相互作用的过程。它要求人们掌握人际关系的技能,形成一定的社会规范、社会职能,并且获得顺利实现这些所必需的技能和技巧。

人的社会化是一个复杂的教化过程,一个社会成员或群体是否实现社会化,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同时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进步。因此,人的社会化程度,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反映社会发展,文明与进步的标志。休闲体育是一种走向社会,融入大自然的健身运动,参加休闲体育的人群以健身为媒介,可以直接交流,提高人的社交与处事能力,以及搜集信息的能力,并且休闲体育活动一般是户外活动,风吹日晒,使人体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也得到提高。

总之,人的社会化对个体、对社会都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通过休闲体育活动实现人的社会化是一种生活化的自然演进的过程。社会化的最终标志是使个体适应社会的制度规范和道德规范,让我们把这种规范化为休闲体育活动过程中的各种生活化的自然演进的因素,促进人的社会化,提高人的社会职能。

3.2休闲体育与社会角色

社会角色是有着特定的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的人。对个体来讲,角色决定了被他人所预期的行为,并且,它还是自我感觉的主要来源;角色使个体拥有某些经历,而这些经历将有可能影响到其后的态度、情感和行为。[8]

人总是以不同的角色来适应社会,按照社会对不同的角色要求来支配自己的行为。自主性的休闲体育是进行角色扮演与表现自我的最愉快的场所。因为休闲体育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满足社会生活中的个体要求,为他们提供尝试社会角色的各种机会。在休闲体育中,通过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可有助于人们具体的感受社会生活,了解社会对不同角色的期待,理解角色的多样性和稳定性,锻炼扮演角色的技能,培养角色的心理习惯和社会角色感;有助于现实生活的角色扮演和接受社会、适应社会。通过角色扮演的种种体验和感受,人们可以发现自我,并自己对自己以及自己与集体和社会关系的意识,逐步认识自己的社会角色地位,理解自己的行为方式,继而不断的完善自我。

从发展的角度看,休闲体育是人们在积累和渐进的过程中寻求自我并成为自我的地方。在社会角色中,我们学会了在一般的社会情境中应当怎么做,以及如何在扮演角色的同时也为自己提供一些发展和表达的机会。但是,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都有一些尚未实现的潜力,我们都有可能变得比现在更好。而休闲体育则有助于更好地帮助人们挖掘自身的潜力。

当然,通过休闲体育可能无法完全摆脱角色结构或评估,但它依然是生活中最可能进行自由尝试、最不担心失败的领域。休闲体育不是与生活割裂开来的,但也的确包含一些从生活主流的持久承诺中暂时脱离出来的因素。因此,休闲体育作为个体的选择表达,是个人能力的一种反映,它可以使人对自己的生命力量和未来的可能性产生信心。

3.3休闲体育与社会互动理论

人类社会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活动,可以说,互动是人类社会最基本、最普遍的日常生活现象,人性、自我和社会都是在社会互动中形成的。那么什么是社会互动呢?社会互动,是社会学的专用词汇,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活动,或人们对他人的行动和反应过程。

互动论指出:人们的行为包括种种选择,而选择则以人们彼此互动时所创造的意义或“情景定义”为基础。根据互动论的观点,我们人类不只是自动地对周围的世界做出反应;相反,我们选择某种特定的行为方式,期待我们的行为能够影响我们自己、我们周围的人以及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世界。[9]

在互动论者看来,当我们行动并看到我们的行为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时,我们意识到我们是谁,怎样与这个社会世界的其他部分相联系。“我们是谁”这种意识即是我们的自我认同。当我们解释我们的生活与这个世界之间的关系时,认同就形成了。而后当我们与他人发生联系并“建构”我们的社会世界时,认同影响我们的选择。换言之,认同是我们生活中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的基础,认同的形成从未一劳永逸,因为它源于我们与其他人的关系。当我们遇到新的人、新的变化,面对新的情景时,这些方面也不断的发生变化。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大众社会,工业化、城市化、大众传媒及社会服务日常化,已消除了人际交往的个人层面,各种传真机、手机、电子邮件、网络和其他技术的变化不仅使我们的生活复杂化,而且还将威胁到我们的身份本身。我们在这样的大众社会里需要寻求社会的认同,寻求对于“我们是谁”的承认。而休闲体育则为此提供了可能,因为大多休闲体育活动必须在人与人之间的直接、开放、全面的交往互动中方能得以进行。马克思认为,人的需要以及满足需要的方式,既存在于人与人的联系中,又存在于各种人际交往的活动之中。人与人的联系不仅存在于物质领域,也在精神上相互创造着,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离不开人的交往关系的全面性。而在休闲体育中人们在与同伴共同参与的休闲体育活动中,实现着广泛的交往:技艺的相互切磋、技巧的相互传递、配合中的默契、合作中的协调……这些均是人们表达感情、增进了解、发展交往共同体的好时机,它不仅获得令人满意的个人和社会认同,还提供了一个可能进行创造的整体环境。

4 结论

第一,从生物学角度看,休闲体育贯穿于人的整个生命周期,它对于人体机能的适应性和生理活动的变化具有重要作用。

第二,从心理学角度看,休闲体育对人们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其产生与人的心理动机有着直接的关系,并且在不同的生命阶段人们对休闲体育的需求也会随着心理的发展而有所不同。

第三,从社会学角度看,休闲体育对于人的社会化及社会角色的转化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且休闲体育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总之,通过对影响休闲体育的三个基本层面的分析,我们探求到推动休闲体育建设的合理的基础成分。当人类健康状况的演变逼迫医学对象发生转移、模式发生可变时,用生物、心理、社会三位一体的整体观来认识和理解三维健身的健康职能,才具有时代特征。我们也正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把三维健康基础理论和休闲体育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推动休闲体育的建设,这正是我们的初衷之所在。

[1] 王健,马军,王翔.健康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美]威廉·A·哈维兰.当代人类学[M].王铭铭,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53.

[3] 王广虎,冉学东.体育运动的生物学基础[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5:(1):13-17.

[4] 李难.进化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5.

[5][美]杰弗瑞·戈比,你生命中的休闲[M].康筝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199.

[6] 李仲广,卢昌崇.基础休闲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142.

[7] [8]孙立平,应星,吕新萍.社会学导论[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9] 郑杭生,李强.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23.

Three-dimensionalViewofHealthfromthePerspectiveoftheScientificTheoryofLeisureSports

Zhang Xiaoning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Huaibei,235000,Anhui,China)

Three-dimensional view of health is the base of scientific theories of recreational sports.Body functions application laws,the physiological activities of changing rules,the demand of different stages of life of leisure constitute the base of recreational sports.The healthy thoughts,good moods can urge the recreational sports developing towards good aims.Different of stages of lives offer different demands to recreational sports.These make up the base of psychology of recreational sports.People’s socialization,people’s social role and people’s social situation can make people realize their self-position.These constitute the social base of recreational sports should obey the rules of the above contents.

3D outlook on health;Leisure athletics;theory foundation

G80-05

A

1672-1365(2011)06-0032-04

2011-05-24;

2011-06-27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从淮北游艺民俗文化视野看休闲体育在淮北的发展”(2011sk223)。

张晓宁(1979-),女,山东寿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猜你喜欢
心理体育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