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兴 徐菲菲 李 卉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和孤独感现状
王福兴 徐菲菲 李 卉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目的 探讨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和孤独感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感量表和UCLA孤独感量表对252名老年人进行访谈式的问卷调查。结果 ①男性老年人在主观幸福感上显著高于女性,而孤独感低于女性。②相比于初中、小学以及文盲文化程度的老年人,大学学历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更高,而孤独感较低。③在老年大学学习的老人相对于其他养老方式的老人感到更幸福,孤独感更低。④有偶同居老人与其他婚姻状况的老人相比,主观幸福感更高,孤独感更低。⑤拥有退休金的老人较少感到孤独,主观幸福感较高。⑥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和孤独感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结论 性别、受教育程度、养老方式、婚姻状况以及经济来源是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和孤独感的重要因素,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与孤独感呈反向关系。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孤独感
主观幸福感 (S WB)和孤独感是评价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组成部分。S WB是指个人对自己生活状态的情绪性和认知性评价,它包括对生活的满意程度、自我实现感、愉悦感、安宁感,也包括感觉到积极情绪的出现和消极情绪的消失〔1,2〕。许多研究表明:S WB是衡量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也是老年学研究中被广泛使用的一个社会心理变量〔3,4〕。同时,孤独是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也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5〕。因此,本研究拟以老年人的 S WB和孤独感为切入点,探讨老年人 S WB和孤独感的影响因素以及这二者之间的关系,为寻求增强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1.1 对象 在宁波市选取 252名老年人 (男 148例,女 104例)。年龄 59~89〔平均 (72.34±13.21)〕岁;养老方式:其中散居 72人,老年大学 81人,养老院 49人,福利院 50人;受教育程度 :文盲 51人 ,小学 98人,中学 85人 ,大学 17人,缺失 1人;婚姻状况:有偶同住 121人,丧偶 121人,有偶分居 4人,离婚和从未结婚 6人;经济来源:退休金 98人,依靠子女供给 80人,低保户 59人,其他 15人。
1.2 工具及程序 采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的中文修订版〔6〕测量老年人的 S WB。该量表由 24个条目组成,10个条目反映正性 (PA)和负性情感 (NA);14个条目反映正性 (PE)和负性体验 (NE)。总的幸福度 =PA-NA+PENE+24,分值范围为 0~48。采用 UCLA孤独感量表〔6〕测量老年人的孤独感。该量表由 20个项目组成,项目采用四级频次记分 ,回答为“一直 ”、“有时 ”、“很少 ”、“从未 ”,分别记 4~1分。得分越高表示孤独感越强烈。研究通过与老人面访的形式获取调查数据。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11.5统计软件,对组别和性别等变量进行方差分析,并对主观幸福感和孤独感进行相关分析。
2.1 人口学变量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分析 对男女性别进行独立样本 t检验发现结果差异显著,表现为男性老年人的 S WB高于女性(P<0.05)。对受教育程度变量进行方差分析发现结果差异显著 (P<0.01),事后平均数检验 (LSD,下同)发现,受过大学教育的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高于中学 (MD=7.39,P<0.05)、小学 (MD=14.59,P<0.05)和文盲 (MD=18.03,P<0.05);受过中学教育老人的主观幸福感高于小学(MD=7.20,P <0.05)和文盲 (MD=10.64,P <0.05);受过小学教育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高于文盲 (MD=3.44,P<0.05)。对不同养老方式进行方差分析发现,不同养老类型之间的 S WB差异显著 (P<0.01),事后平均数检验发现,老年大学老人的主观幸福感高于散居老人=8.69,P <0.05)、福利院=9.49,P<0.05)和养老院老人=18.69,P<0.05);散居老人的幸福感高于养老院老人=10.00,P<0.05);福利院老人的 S WB高于养老院老人=9.20,P<0.05)。由于有偶分居老人有 4人,离婚或者从未结婚老人有 6人,数量偏少,所以只对有偶同住和丧偶的老人进行了 t检验比较,结果发现不同婚姻状况之间的主观幸福感差异显著 (P<0.01),表现为有偶同住老人的主观幸福感高于丧偶老人。对不同经济来源的老人进行了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差异显著 (P<0.01),事后检验发现,有退休金老人的主观幸福感高于子女给=11.53,P < 0.05)、低保=12.51,P<0.05)和其他=15.87,P<0.05)的老人。见表1。
2.2 人口学变量对老年人孤独感的影响分析 对不同性别的老年人孤独感进行独立样本 t检验发现,性别差异显著 (P<0.01),表现为男性老年人的孤独感低于女性。对受教育程度进行方差分析发现差异显著 (P<0.01),事后平均数检验发现,受过大学教育的老年人孤独感低于中学=-4.79,P<0.05)、小学=-10.48,P<0.05)和文盲=-14.12,P<0.05);受过中学教育老人的孤独感低于小学=-5.69,P<0.05)和文盲=-9.33,P<0.05);受过小学教育老人的孤独感低于文盲=-3.64,P<0.05)。对不同养老类型的分析发现差异显著 (P<0.01),进一步的事后比较发现,老年大学老人的孤独感低于散居老人=-7.27,P <0.05)、福利院老人=-9.00,P<0.05)和养老院老人=-14.72,P<0.05);散居老人低于养老院老人=-7.46,P<0.05);福利院老人低于养老院老人=-5.73,P<0.05)。对有偶同住和丧偶的老人进行了 t检验比较,结果发现婚姻状况差异显著 (P<0.01),表现为有偶同住老人的孤独感低于丧偶老人。对不同经济来源老人的孤独感分析发现差异显著 (P<0.01),事后检验发现,有退休金老人的孤独感低于子女给=-9.60,P<0.05)、低保=-9.32,P<0.05)和其他=-11.06,P<0.05)。见表2。
表1 人口学变量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表2 人口学变量对老年人孤独感的影响
2.3 老年人的 S WB和孤独感的相关分析 根据对老年人的S WB和孤独感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老年人的 S WB和孤独感是负相关的 (r=-0.78,P<0.001),即 S WB的老年人孤独感低,S WB低的老年人孤独感高。
研究表明性别、受教育程度、养老方式、经济来源以及婚姻状况是影响老年人 S WB和孤独感的重要因素。不同性别的老年人 S WB和独孤感水平不同,表现为男性老年人的 S WB显著高于女性,而孤独感显著低于女性。这一研究结果和以往相关研究的结果不完全一致。有研究表明女性老年人的 S WB高于男性,而孤独感低于男性〔7,8〕。出现这一结果可能是因为取样方式的差异导致了样本的代表性水平不完全一致,也有可能是因为各研究所选取的样本来自不同的地区,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文化风俗等潜在的地域差异造成了结果间的分歧,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还有待证明。
受教育程度对老年人 S WB和孤独感的影响表现出非常明显的梯度差异。受教育程度程度相对高的老年人在 S WB上的得分要高于受教育程度较低的老人。具体表现为,受过大学教育的老年人的 S WB高于中学、小学和文盲;受过中学教育老人的 S WB高于小学和文盲;受过小学教育老年人的 S WB高于文盲。而在孤独感方面,受教育程度低的老人相比于受教育程度高的老年人而言,感到更加孤独。这可能是由于受教育程度较高的老年人由于文化水平相对较高,因此拥有更高的自我保健意识、更注重生活的情趣。他们经常读书看报,积极地投入到各种老年文体活动之中,由此接触到大量新鲜的事物,结交到更多的老年朋友。这些都有利于老年人陶冶情操,体验到更多的社会支持,从而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因此,鼓励老年人“活到老,学到老”,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提高文化素质是提高老年人 S WB以及应对老年孤独的重要方式之一〔4〕。
养老方式也是影响老年人 S WB和孤独感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的结果表明,相对于老年大学老人和散居老人,养老院和福利院老人的 S WB更低,而孤独感更高。中国人在传统上比较认同家庭养老,因为在家庭中养老的老人可以与家人有更多的交流与互动,由此体验到更多的亲子支持以及家庭的安全感和归属感,这对于老年人保持积极、良好的心态以及较高的 S WB水平都是十分重要的。而在养老院和福利院的老人可能较少甚至无法在与子女的交往过程中体验到子女给予的亲子支持,失去了在家庭中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因而使得他们在 S WB上的得分要显著低于散居老人和老年大学的老人〔9〕。同时,有研究者曾指出孤独感体验来源于个体与外界的隔离,加强并获得与他人亲密的社会联结可以帮助个体摆脱孤独〔10〕。因此,相对于散居老人和老年大学的老人,养老院和福利院老人可能正是因为缺乏亲密的社会连接而使得孤独感相对较强〔11〕。
对于不同经济来源的老年人,拥有退休金的老人相比子女给、低保以及其他经济来源方式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更高,而孤独感较低。这可能是由于拥有退休金的老年人在经济上能够自给自足,能够自由地支配自己的开销而不会给子女或是社会造成负担,因而在心态上更加积极、轻松。
婚姻状况与 S WB和孤独感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从未结婚以及其他几种婚姻状态的老年人,与偶同居老人的孤独感最低,这与国外学者的研究结果相同〔12〕。但是,也有研究者认为,婚姻状况与孤独感之间可能并不是直接相关的,婚姻状况可能是间接地通过社会支持而导致了孤独感,独居老年人的孤独感与他们缺乏家庭温暖、家庭交流有关〔13,14〕。
本研究表明,老年人的 S WB和孤独感之间存在显著的负性相关,即 S WB高的老年人孤独感低,S WB低的老年人孤独感高。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一方面,S WB是一个受到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变量。而孤独感作为一种负性情感和体验,是评判 S WB的一个重要指标。有研究表明,孤独感以及社会支持、自尊感、恩情感对 S WB的解释率达 36%〔3〕。另一方面,S WB高的老人,其社会交往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看待事情的态度、满意度都比较高,因此,产生孤独的情况较少〔15〕。总之,老年人的 S WB和孤独感都是受到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变量,二者之间可以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但这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的验证。
1 Diener E,Oishi S,Lucas RE.Personality,culture,and subjective well-being:emotional and cognitiveevaluations of life〔J〕.Annu Rev Psychol,2003;54(1):403-25.
2 唐 丹,邹 君,申继亮,等.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3):160-2.
3 王大华,佟 雁,周丽清,等.亲子支持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J〕.心理学报 ,2004;36(1):78-82.
4 蒋怀滨,林良章.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其调适的调查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24):2461-2.
5 Kempen GI,Ormel J,Brilman EI,et al.Adaptive responses among Dutch elderly:the impact of eight chronic medical conditions on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J〕.Am J Public Health,1997;87(1):38-44.
6 汪向东,王希林,马 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 (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86-8,284-7.
7 许加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9;29(24):3241-3.
8 刘志荣,倪进发.老年人孤独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 ,2003;19(3):293-5.
9 马 艳,化前珍,傅菊芳,等.社会化养老机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社会性因素研究〔J〕.现代护理:上旬版,2007;13(4):931-3.
10 Van Baarsen B.Theories on coping with loss:the impact of social support and self-esteem on adjustment to emotional and social loneliness following a partner′s death in later life〔J〕.J Gerontol SB:Psychol Sci Soc Sci,2002;57(1):33-42.
11 申继亮,周丽清,佟 雁,等.亲子支持和孝顺期待对老年人孤独感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11(3):167-9.
12 Cohen-Mansfield J,Shmotkin D,Goldberg S.Loneliness in old age:longitudinal changes and their determinants in an Israeli sample〔J〕.Int Psychogeriatr,2009;21(6):1160-70.
13 Barron CR,FoxallMJ,vonDollen K,et al.Marital status,social support,and loneliness in visually impaired elderly people〔J〕.J Adv Nurs,1994;19(2):272-80.
14 郭晋武.家庭结构与老年人身心健康关系的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 ,1997;17(2):72-4.
15 王希华,周华发.老年人生活质量,孤独感与主观幸福感现状及相互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5):676-7.
B849
A
1005-9202(2011)13-2533-03
李 卉 (1981-),女,讲师,主要从事发展心理学研究。
王福兴 (1981-),男,博士,讲师,主要从事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
〔2010-04-26收稿 2010-10-29修回〕
(编辑 袁左鸣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