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来
本版文章不付稿酬,我们将给每位来信被刊登者赠3本当期杂志。
知道考研结果的那个傍晚,我一个人爬到城外的小山上,站在最高的地方俯瞰全城。脚底下是一片灯海,我的悲伤却无法稀释在这片海中。我以为自己会大哭出来,可是很奇怪,对着那一片扑面而来的温暖,我的嘴角却一直保持着上扬的弧度。或许这一年独自漂泊的生活,已经让我学会坚强,已经让我试着去接受一些无法改变的事情。咆哮和哀嚎有用吗?生活不是依然要继续?我实在太自信了,以为那样的成绩是可以笑傲群雄的,于是心安理得地躲在自己用盲目和无知建筑的城堡里,编织着名列榜首的童话。然而现实再一次教育了我。任何事情不到最后一刻,都会有变数。所以,永远不能懈怠。
我知道,学习这件事情,最终还是要靠自己。三年的时间并不是太短,就算我从零学起,只要努力,也并不就是一无所获。那些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诗词歌赋,从今往后就要充斥在我的生活里,我将要在这些繁体竖排的线装书中钻研苦读。朋友跟我说,有一天你能在这些僵硬没有温度的书本里悟出天地之道,你就找到文学的真谛了。我不知道自己何时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只知道每读一行,我都要费半天功夫,就像一个蜗牛艰难地向金字塔顶攀登。一天过去了,我只是看了寥寥的几页,这样下去,那些东西要看多久呀?可是,这些我必须忍受,既然学习古代文学,这些都是必须要克服的。我知道,以后懈怠厌烦的时候还会很多,但我知道自己会坚持。我总会在那一片苍茫中看到希望的灯塔,我总能穿越千年的时光,走进岁月深处,和那些我爱的古人促膝长谈,我总会领略到他们心中那些被历史尘封的美好和苍凉。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华大道56号 王小璐
著名学者牟宗三先生说过,读书有三个工夫,其一是文字,其二是逻辑,其三是“见”。虽然对古书的文字及逻辑,你仍存在窒碍,但在“见”上,却是不错的,比如,“穿越千年的时光”,领略到“历史尘封的美好与苍凉”。你有一定的慧命,也有静笃之心。
光就读书来说,一定要虚心,不是美德方面的,而是作为人本身的虚心——对自己的知识保持警醒,不要让心思粘着在某一个方向上,陷入意的牢结。所谓“意的牢结”(比纷驰的物欲更为可怕),也就是一套套的思想系统,一孔之见的知识。它们都有着自己的偏见,智慧和知识不是一种物什。这些话有点难懂,但所有的道理都匪言之艰,证之维艰。用自己的生命体验去证成一个道理,才是最困难的。
从你的来信中,可以看到,你学的还是中国的学问,这方面我还想说几句。自“五四”以来,科学肇兴,很快这种思路便弥散到学问的各个方面,一切唯科学是瞻。在中国学问方面,思考、证量乃至行文方式都有“科学”的油烟味儿。讲科学,必讲对象,所以,我们做论文,总是把一些东西看作“材料”,把自己的心向外转,不重体会,不往回走。中国的学问在推求客观真理方面比较弱,但在主观真理方面,是绝对有殊胜之处的。这是个大问题,兹不详言。
很高兴看到你的来信,很高兴你还在读书。在人人都行走江湖的时代,能够坐下来,看看山岚,看看河水,看看字里行间的月光心影,是很好的事情。游侠总把刀指向别人,我指向自己。
——小编·诚
经过小编们一个下午的秘密商讨、部署,终于成功窃得树洞一个,编号为:shiyewanglai@163. com,要是小松鼠们有什么小心事、小秘密、想不通的杂七杂八,都可以投到里面,小编们将免费为你八卦几句,逗逗闷子,缓缓心气儿。很多事情,说出来会好一点哦,小编们会整天竖起了耳朵——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