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一些东西让他去生长”——《流水梦影》后记

2011-11-21 19:52王立世
山西文学 2011年10期
关键词:著名诗人题写文学

王立世

“流水落花春去也”,人生确像一个梦。我们喃喃的心语,就是梦的影子在摇晃。

一转眼十余年又匆匆而去,生命最灿烂的这段时光,我的文学梦却日渐暗淡和憔悴,回首往事常因无所作为而愧疚不已。一个难忘的良宵,与几位朋友开怀畅饮,其中一位叫王居栋的青年不久前参加了某个单位的公开招聘,在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面试在即,也许是对前程的担忧吧,他感慨“自古天意高难问”,以此作了一首小诗用短信发给我。为了不扫年轻人的兴,我拿起放下多年的笔,硬着头皮用“自古男儿多壮志”串了一首小诗作为酬答,为其壮行。我得感谢居栋,是他唤醒我沉睡的情感和创作的欲望,也唤起我对前半生的回眸和反思。

我出生在洪涛山下、桑干河畔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祖祖辈辈以务农为生,父亲他们这一辈大多进了城。童年的记忆除天高云淡、风平浪静的乡村美景外,更多的是和小伙伴们一块踢毽子、捕鸟、捉迷藏、玩打仗的情景。为了缓解家庭经济的紧张,我孩提时就参加了大队的生产劳动。记得掰玉米时我老是冲在最前面,村里的年长者很欣赏我的吃苦耐劳,预言我将来一定是个好劳力,那时我一颗小小的心感到无比的自豪。因过早体验了生活的种种艰辛,我从小就养成了独立向上的志趣,为人做事不求奢华张扬,崇尚自然质朴。十五岁初中毕业后,在异常激烈的竞争中考入朔州师范。离开家乡和父母的那一天,乡亲们为我送行的情景到现在还历历在目。刚入师范时,我对学校的功课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因为我做的还是大学梦。在文学素养很深的郝米山老师的影响下,一改“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雄心壮志,一头扎进浩如烟海的文学书籍中,有时一天就读一本长篇小说。那时,我非常喜欢看一本叫《通俗哲学》的书,书中“人是核酸和蛋白质的存在方式”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对我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现在与朋友们探讨人生时,我还常常引用它。朋友们多认为太悲观,感到像把人华丽的衣服一下剥光,人的神圣感荡然无存,其实这是真正的唯物主义观点。人的本质是物质的,是物质的一种寄存方式。用这个哲学观点看世界,有恍然大悟、茅塞顿开之感,有利于把人从偏见和奴役状态中解放出来,更加珍视普通人的尊严和价值,在现实生活中更好地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

我大学时的一位老师才学过人,学术成就斐然,博士研究生毕业后,没找关系分到了一个普通单位。同学们庆幸之余深深为之惋惜。我的老师却不以为然地说“都一样,死了都是一堆烂骨头”。初听觉得有点悲凉和消极,但细想就是这么回事。人哭哭啼啼来到这个世界上,最后又无可奈何地离开它,生不能带来什么,死不能带走什么,一切都是身外之物,只有平安、健康、幸福、快乐弥足珍贵,只有亲情、友情和爱情让我们永难忘怀。人也不会满足于猪一样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生活,卑微的人也可有崇高的思想,贫穷的人也可有美好的情感,平凡的人同样可以忧国忧民。生活中只有经过与人同甘共苦的历练,才能使你在别人心中留下深刻的记忆。奉献自己的快乐和分担别人的痛苦都是一种幸福,共享与分担应是人生的两大主题。“留下一些东西让他去生长”,比尔·马克格林所言极是。我很向往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卑”这种达观的人生态度,人与人交往应该跨越世俗的障碍和时空的限制,追求心灵的感应和精神的契合,多层次、全方位的互补才能使你的人生更加充实和丰满。

人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茫茫然不知所终。路上欣赏到的各样风景、遇到的各色人物、发生的各种故事构成你的人生。人生究竟靠什么支撑?名誉、地位、金钱、权力……多少人向往这些、追逐这些没有终极目标的东西,在追逐的过程中已变得两鬓苍苍,步履蹒跚。物质只能解决人类的生存问题,解决不了生活的质量,因为这个世界毕竟是由物质和精神两大要素构成的。物质匮乏的生活使人痛苦,精神空虚的生活更使人受煎熬。物质与精神像两个半球合在一起才能旋转,才能奏出美妙的人生旋律。没有思想,浑浑噩噩,就等于丢掉了灵魂,这是最可怕,最可悲,最值得怜悯的。做一棵左右逢源的墙头草,还是做一片有情调会思想的芦苇,这是人生最艰难的抉择。草木还脉脉有情,人非草木,岂能无情?情感是人生的营养液和润滑剂,能滋补你缺钙的人生,减少摩擦、碰撞和损伤,抚慰你流血的伤口,排遣你心灵深处的孤独。无情的人,唯利是图的人,就像爱的荒漠,缺少水的滋润,长不出一棵小草,开不出一朵小花;就像死水一潭,缺乏风的吹拂,荡不起一圈涟漪,飞不出一朵浪花。思想和情感就像人的两条腿,协调配合才能支撑着你在坎坷的人生路上不断前进。我为自己感到悲哀,就是在人生路上没有奋力跋涉,就像种子萌芽后没有拔节一样,只能成为一丛低矮的倔强的灌木。

人是一本永远也读不透的书,某种时候潜能会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天马行空,任其翱翔。有时又像一片浮萍一样,任风摇摆,茫然漂流。人生的旅程中除了和风细雨、明媚阳光外,还有阴云弥漫、暗礁潜伏。物理学上有能量守恒定律,我总感到人也有一个总量守恒定律。总量是一个定数,此消彼长,此多彼少,长短、优劣、雅俗、得失、祸福、苦乐等等相依互补,均衡有度。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那种单纯的快乐是任何一个帝王也无法企及的;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其生态环境往往让人垂涎三尺。如果总量稍有失衡,就会生出淡淡的忧伤;如果总量严重失衡,人的精神就会发生可怕的断裂。人生的各种要素无时无刻无不处在制衡状态,总量不足或过量都应引起警戒。在深邃无垠的宇宙中,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时空,在自己有限的时空里“什么也可以想,什么也可以不想”,像品茶一样品味着自己的苦乐年华,幸福指数就会节节攀高。顺其自然,知足常乐,花赏到半开,酒饮到微醉,不能不说是一种至高至美的人生和艺术境界。“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学会以宽容的胸襟和豁达的心态去面对各种不测风云,用智慧和耐力守护自己心中的理想和信念。关爱与伤害、欢乐与痛苦相互依存,相互辉映,共同构成我温暖而苍茫的人生风景。

人生路漫漫,一种与生俱来的孤独谁都难以抹去。文学是一位让你神清气爽的旅伴,她是神圣的、迷人的、暖人的,“它尽职地捍卫使生命成为一件看得见的作品的永久据点”,用微弱的声音呼唤,用真情去滋润,用善良去感化,用美去装点。对于和平时代的民众来说更多的是精神消遣和文化娱乐。由于认识、学力和洞察力的不足,春天播种夏天耕耘后,秋天只能得到微薄的收获,想到这,禁不住扼腕长叹,唏嘘不已,但我还是鼓起勇气,整理了这本文集。所选内容多为有感而发,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情、那些景永远珍藏在我的心中,过去、现在、未来都在温暖着、美丽着一个普通的生命。罗马诗人马西尔说得好,“能够记得过去的生活就是活了两次”。我得感谢生活,感谢含辛茹苦把我养育成人的父母,感谢和我携手走过艰难人生的妻子,感谢给了我美好憧憬和牵挂的儿子,感谢我生命中那些情同手足的朋友,感谢给过我很多帮助的领导和同事,感谢所有关心过我的人,就是一个浅浅的微笑,一句温暖的话语,我都会永铭心中。我得感谢文学,她化解了我人生的寂寞和烦恼,引导我走向更加美好的人生境地。她使我卑微的生命有了自己的色彩,短暂的生命有了值得回味的东西。

精彩文坛,灿若群星。蒙难25年、仍在苦苦跋涉的著名诗人牛汉使我理解了文学的真谛和苦难的价值;雷抒雁的《小草在歌唱》使我看到了一个真正的诗人为真理而燃烧自己的火光;叶文福确是一位为诗歌而生、与日月同在的诗人,我曾聆听过先生的文学讲座,确是荡气回肠,慷慨激昂。当先生旁若无人、自我陶醉、满怀深情地朗诵自己的诗作时,简直是天籁之音,美妙至极,使我享受了一次艺术上的洗礼。他是一座灿烂的丰碑,巍然屹立在我仰慕已久的心中……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和文明的泱泱大国也是一个热爱文学和艺术的大国,众多的诗人、作家以文字和思想的光芒照亮并温暖着我的风雨人生。

回顾我自己走过的文学之路,只能说是人生履痕和生命感悟的小记,离真正的创作还很遥远。而今已过不惑之年,文不成,武不就,更觉世界之大,人生之空,内心之虚。早年迷醉文学,感觉精神充实,格调高雅,而今已罢笔多年,文字生涩,情思凝滞。但回眸我当初追求文学的时候,却也是如醉如痴。文学在我单调寂寞的人生岁月给了我温暖,给了我力量,给了我情操的陶冶和道德的感化,在某种程度上也改写了我的人生轨迹。1989年9月,我从山阴县一所中学考入山西省教育学院中文系。校园美丽的风景留下我匆匆的身影,藏书丰富的图书馆留下我深深的足迹,中文系博学儒雅的教授更是让我恋恋不舍,也就是这个时期,我的文学创作有了突破和超越。其时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风风火火地拜访了不少知名作家,以做人的真诚和对文学的执著追求赢得了人民作家冈夫、著名诗人马作楫、马晋乾、梁志宏、钟声扬、李杜、毕福堂等名家的教诲与提携,也得到众多默默无闻为作者无私奉献心血和智慧的编辑们的关爱和帮助。

在本书编撰的过程中,中国作协副主席、山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著名作家张平题写了“清越若高山流水,浓郁如春日梦影”,山西省政协副主席、博士生导师卫小春题写了“流水有情,春风无色”,原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现任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著名诗人、翻译家屠岸题写了“著书不为稻粱谋”,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王悦题写了“诗美如画”,安徽省文联主席、作协主席、著名作家季宇题写了“扎根生活沃土,抒发人生真情”,河南省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二月河题写了“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原诗刊编委、著名诗歌评论家朱先树题写了“诗歌总能照亮人们的生活”,著名诗人李旦初题写了“文以载道”,著名画家亢佐天题写了“秀艳芳园”,著名书法家张铁锁题写了“心中存真情,笔端见雅趣”,《火花》杂志主编王作忠题写了“岁如流水长遗梦,心似秋鸿去有声”,享誉海内外的著名诗人叶文福先生不吝笔墨欣然为拙著题写书名并题写了“高山诗香”,著名诗人牛汉、雷抒雁、马作楫、著名书法家陈巨锁、徐炳林等分别题词。著名作家、原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厅厅长、文联主席许怀中教授,山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著名文艺评论家杜学文先生,以《检察长的眼睛》饮誉诗坛的著名诗人梁志宏先生在百忙中分别为本书作序。姚芝楼先生、孔庆云先生、吴志国先生不辞辛劳为我刻了数枚篆书印章。以上种种,对我都是一种深切的关怀和厚爱,更多的是鼓励和鞭策,就像古希腊希波克拉底所发誓言一样,我对你们及所有知识的传授者和创造者永远心存感激。

“逝者如斯夫”,在历史浩瀚深邃的苍空中,一代文豪面江而立响彻千古的一声慨叹又一次在我耳边响起。人生很短暂,如白驹过隙;人很渺小,如一粒尘埃;人的生命很宝贵,只有一次。不管长与短,伟大与渺小,人都是核酸和蛋白质的存在方式,只是形态各异,色彩有别。滚滚红尘,芸芸众生,看上去千差万别,但放眼望去最终的归宿都一样。“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好在这个倏忽即逝的过程中,还有几朵飞溅的浪花和几个摇曳的梦影让我聊以自慰。浪花和梦影会转瞬即逝,心血滋养的花草会零落成泥,生命也会和时间的河流一块逝去,这些都不足挂齿,重要的是怀念美好昨天的同时,珍惜今天的幸福和快乐,满怀希望地迎接明天冉冉升起的朝阳。

是为记。

猜你喜欢
著名诗人题写文学
我们需要文学
著名诗人马莉
著名诗人郭辉
著名诗人陆健
著名诗人
郭老为《徐孝穆刻竹》题写的封面
詹石窗教授为本刊题写寄语,勉励学报发展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我与文学三十年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