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网融合背景下图书馆拓展服务新平台之我见

2011-11-21 16:54:44亮,刘涛,赵飞,王
图书馆界 2011年5期
关键词:三网馆藏数字化

杜 亮,刘 涛,赵 飞,王 芳

(1.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辽宁 沈阳 110136;2.沈阳体育学院,辽宁 沈阳 110102)

1 引言

2010年初,国务院常务会议做出了实施三网融合的重大决策,明确了推进三网融合的阶段性目标和重点工作,并确定了北京、上海、大连等12座首批试点城市。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计算机网、广播电视网高端业务应用的融合。[1]主要表现为技术上趋向一致、网络层上互联互通、业务层上互相渗透、应用层上使用统一的通信协议。三网融合是现代信息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它将给我国广电业、电信业以及互联网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创新,对于不断推动信息技术的进步,打造高品质的文化、娱乐生活,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网融合在国外发达国家起步较早,如美国、日本、法国、英国等国家在10年前就已经开始了相关的研究,并迈过了重要的政策门槛。目前,更是在移动通信业务、有线数字电视业务、宽带接入业务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如近期备受关注的物联网等新型服务,不同的用户群可以得到电信网、互联网和广电网等同时提供的该项服务。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三网融合还处于发展阶段,在产业链的构建、运营、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关键元器件制造等方面都严重滞后于发达国家。但随着试点工作的启动,国家对三网融合产业在政策、投融资、技术、税收等方面都给予了积极的扶持,并初步打破了传统电信与广电之间行业的壁垒。作为三网融合最早的受益者之一——杭州数字图书馆,是国内首家通过计算机、手机、电视三个平台向市民提供专业、便捷、多样化信息服务的图书馆,体现了“读者在哪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的全新服务理念。[2]

3 三网融合给图书馆带来的影响

3.1 拓宽服务平台

传统图书馆的服务平台仅仅局限于物理馆舍和图书馆的门户网站上。三网融合后,互联网、广播电视网、电信网都可以成为推广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平台。三网融合,对于广大百姓来讲,其最终的改革目标就是计算机、电视机、手机的“三屏合一”。[3]用户可以通过网站、手机、电视等进入数字图书馆尽情借阅,充分发挥各个平台的优势,保障用户方便、快捷、高效地利用图书馆的馆藏数字资源。

3.2 扩展服务用户

三网融合后,图书馆潜在用户数量将成倍增加。传统图书馆因为地理条件、网络条件的限制,用户通常局限在地域范围内。三网融合打破了馆内读者和馆外读者的藩篱,扩展了服务的范围,突破了信息资源的地域、时空限制,并有效解决了有限的信息资源与无限的用户信息需求之间的矛盾,从用户的角度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特别是对促进因信息不畅和文化落后而导致经济不发达的老、少、边、穷地区的发展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4]

3.3 整合服务内容

三网融合后,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方式也向提供文字、语音、数据、图像、视频等多媒体综合性业务转变。图书馆作为收藏、组织、整理信息资源的专业机构,更应侧重于服务内容的多样化、特色化、个性化。图书馆一方面要加强馆藏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建设,增强信息资源的保障能力;另一方面还要根据自身的馆藏特点建设特色资源并提供特色服务,为用户提供某一学科、专业方面最为权威的信息。同时,图书馆要能够为用户提供更深层次的知识导航和个性化的信息推送服务,满足用户全方位的文献信息需求。

3.4 加快数字化资源建设

三网融合后,图书馆馆藏的数字化资源将有更为广阔的拓展平台,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合适的方式获取数字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和在线服务,从而实现馆藏信息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三网融合还会促使馆藏数字化文献在新增馆藏文献中的比例逐步增加。

馆藏文献数字化的建设工作主要包括馆藏书目数据数字化、电子出版物采购和馆藏文献数字化。馆藏书目数据数字化是将馆藏的印刷型文献和其他载体类型的文献信息汇总后而建立的书目信息数据库,供用户和工作人员使用,这是三网融合后数字图书馆实现网络化服务的基础。在电子出版物采购的过程中,对于单独发行的电子文献,应重点考虑一次文献的各类光盘数据库的收藏;对于网络电子文献,可以根据图书馆的馆藏特色、重点及读者的利用需求,有选择地采集网络版数据库,或者在图书馆网站上建立数据库的镜像站点,直接为读者提供检索服务。馆藏文献数字化并不是对馆内文献进行全盘的数字化,而是有选择地从读者信息需求、文献本身价值及收藏特色等几方面选取文献进行数字化。在文献数字化的过程中,可利用扫描、光学字符识别(OCR)等现代信息化处理技术。

4 利用三网融合拓展多领域服务

4.1 网站平台服务

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用户急剧增加,网站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综合性信息平台。图书馆网站平台除了实现物理图书馆的基本服务功能之外,还可以实现物理图书馆不具备或者无法实现的功能,超越现实图书馆服务的基本模式,充分体现数字资源的优势,使用户真正获得随时随地、触手可及的信息服务。图书馆网站主要为用户提供书目查询、预约续借、资源检索、浏览下载、参考咨询、培训教育等服务,集中体现了图书馆文献收藏、文化传播、社会教育和信息服务等多项功能。

4.2 手机平台服务

近年来,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发展迅速,几乎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的随身必需品,根据Gartner预测,到2013年,我国智能手机和可浏览互联网的增强型手机的数量将超过18.2亿台,超出个人电脑的装机数量[5]。同时,手机已经成为最及时、最便捷的信息获取途径,具有其他终端无法比拟的优势。移动通信是三网融合的重要内容之一,三网融合后,移动通信速率将大幅提升,手机平台利用其及时互动性和强制携带性的特点,成为图书馆非常重要的信息分享平台。1)个人图书馆服务:智能手机用户登陆图书馆Web服务网站,就可以查询自己的图书借阅记录,从而进行图书预约、续借等操作;自助完成用户的注册、注销、用户档案管理、借阅证挂失以及解挂等服务;进行个性化的定制服务,包括检索工具、数据库、电子出版物、用户界面等方面的定制。2)数字文献浏览、下载服务:三网融合后,移动互联网的网络速度明显提升,同时,随着手机性能大幅提高,高配置、大屏幕、支持多种格式文档阅读的智能手机已成为主流,通过手机快捷、准确地接收大容量的文献资源将成为现实。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随身地浏览、下载图书馆提供的数字化文献资源。3)视频参考咨询服务:在三网融合时代,用户可以享受到全天候、不间断、不受任何系统资源和时空限制的信息咨询服务。用户可以通过手机与图书馆咨询人员进行无线远程可视咨询,其交流方式直观、生动、准确,同时,还可以进行多人互动讨论。

4.3 电视平台服务

电视机作为一种最为普及的信息传播工具,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与计算机、手机相比,电视机普及率更高、更易于操作。三网融合后,有线电视网络具有正反向传输功能,就可以成为数字图书馆的传输途径,而数字电视则成为图书馆服务用户的一个新兴平台。[6]电视图书馆平台的页面设计要尽可能简单、方便、易于操作,可以提供书目查询、预约续借、新书通报、文献阅读、活动信息预告等服务。其中,根据电视机的直观性强、清晰度高、屏幕大等特点,最适合利用电视平台开展的服务是视频点播服务。图书馆收藏了大量的视频资源,包括课堂视频、多媒体视频数据库、学术报告等,通过电视平台,可以将这些丰富的多媒体资源提供给用户,让用户享受到比纯文字资源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直观的视频资源,充分体现图书馆主动为用户服务的理念。

[1]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现代经济词典[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5:873.

[2]谢希德.杭州数字图书馆开通运行与上海图书馆联网[N].文汇报,2010-12-30(10).

[3]胡潇滢.李毅中:三网融合将有实质性进展[N].证券日报,2011-3-12(01).

[4]王丽华.三网融合对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影响[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7):13—14.

[5]小 贝.Gartner称2013年手机取代PC成最常用上网设备[EB/OL].[2010-01-15].http://tech.qq.com/a/20100115/000249.htm.

[6]王丽华.三网融合对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影响[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7):13—14.

猜你喜欢
三网馆藏数字化
馆藏
现代装饰(2022年6期)2022-12-17 01:07:32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艺术品鉴(2019年11期)2019-12-27 09:06:18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成都“三网融合”实现智慧治理
数字化制胜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30
一网不捞鱼,二网不捞鱼,三网捞出了……
环境与生活(2016年6期)2016-02-27 13:47:05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
文物春秋(2014年2期)2014-12-24 21:2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