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烟洞,我又来了。
由于来的次数已多得数不清,这里的每一个山头,每一条小径都留下过脚印;有春天的,有秋天的,有泥泞,也有雪痕。而其间隐匿的神秘和它何以声名远播更是烂熟于心。若单就熟悉程度而言,不亚于任何一个土著。
和黄烟洞结缘于写作。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时在山西人民出版社任文学编辑的王东满兄来晋东南组织写黄烟洞的长篇小说。人选则选中了我和钮宇大先生。那时,我和钮先生正为合写的一部长篇告吹而心有不甘,于是一拍即合,从速上马运作开《黄烟洞》长篇。先是一次次去踏勘兵工厂的厂址和保卫战的遗址,后来便找当地老乡细细察访当年的各种往事……假若把脚印算成数,合起来早够一个长篇了。
写作一开始激情飞扬,信心百倍,不到二十天就写出六万多字。为此我曾赋诗一首:
吞云六万字,
吐雾两条烟,
时闻咳嗽声,
早晚不得闲。
那时,我俩抽烟都很凶,一人一天两盒烟也不够,引起严重的咳嗽也就自在情理之中。
但是,就在吞云吐雾换得十几万字后,却彻底泄气了。
这要从一个叫张书祥的采访对象说起。他原是武乡人。十七岁那年家乡遭日本人烧杀,便落荒而逃,逃到黄烟洞一带来避乱世,谁想没过几天安生日子,又遇上了激烈的黄烟洞保卫战,而且以民兵的身份见证了那段历史。他脑瓜子好,也爱想问题,采访时,常会反诘一些叫我们回答不上来的问题。其中便有这么一句,“咱中国人一说日本就是小日本长小日本短,听说日本也真是个小不点儿的国家。我见过的日本鬼子也都个儿小小的,腿儿短短的……可这么一个国也小、个儿也小、腿儿也短的小日本,怎就能打进中国,甚至打到黄烟洞这号山旮旯里来?”
他猛地撂出这么一个问题,让两个上过大学中文系的写书人愣住了。在我们接受的传统抗日战争教育中,从没听说过这类问题,几乎千篇一律说的是我们用地雷战、地道战就把鬼子赶出了中国。再有就是我们的民族如何伟大、文化如何灿烂、历史如何悠久,抗日军民如何奋勇;日本鬼子呢,当然只配落花流水,一败涂地……事实上,我们也正是按上述思维来构思这部长篇的。由于这类抗日题材的作品都是这么个套路,从没见过哪部作品从日本人何以打进中国来落过笔,写起来自然照猫画虎、轻车熟路、下笔如飞。可要回答起这个问题来,可就张口结舌,说不出个子丑寅卯了。
不仅回答不了,而且还把下笔如飞的底气也泄了。
幸亏泄了那底气,又回过头来偷偷写开贴近现实的《爱与恨》。否则,死沤在黄烟洞里,即使写成出版了,也不过是多了一部千人一面、千部一腔的雷同之作。
这样的作品,有一部就不少了。
那部《黄烟洞》长篇虽及时抽身划了句号,但张书祥提的问号却几十年来一直搁在心窝口慢慢儿琢磨着。
假若现在那家出版社再来约写,我一定会正视并破解这段历史的真实——那真实便是日本国也小,人的个头也小,腿儿也短,怎就能远涉重洋,攻城掠地,长驱直入打进中国,乃至跑到黄烟洞这等山高皇帝远的地方来?
不错,黄烟洞保卫战是胜利了!而且凭借天时、地利、人和,取得了敌寇死伤六倍于我的辉煌战绩,应该永载史册。尤其那个把守在瓮圪廊隘口年仅十八岁的八路军战士崔振芳,在守隘口时,真称得上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为守住隘口,他往敌群里居高临下扔手榴弹,扔得胳膊都肿了。最后虽已壮烈殉国,仍叫倭寇匍匐在地、畏缩不前。
但是,我们在仰敬英烈时,不要忘记这场保卫战是在我们的锦绣河山上素有铜墙铁壁之称的太行腹地内打的。设若我们真的强大,应是御敌于国门之外,那才可见我中华的气象。
若一直沾沾自喜于此,而不去深挖日本人何以打进中国、蹂躏这片国土整整八年之久,甚至寻觅到这等深山大壑来剿灭我抗日军民,那可真是一种“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式的悲哀了。
这次重踏黄烟洞,和从前的路线不同。往日都是从黎城县城出发,一入此境,除了仰视,还是仰视;在仰视那山势巍峨的同时,也仰视着敌寇伤亡六倍于我的骄人战绩。
这次则是从武乡的板山新建成的一个眺望点,居高临下鸟瞰黄烟洞的,由于视角不同,也就有了观察的差异。鸟瞰时,昔日那巍峨高峻消失了,但见炎炎秋阳下,千山万壑形成的铜墙铁壁都在蔚蓝的天空里,低下去了。
我想望远点,再望远点,一直望到那个历史上曾把我们当老师,而在近代史上却一次次把“老师”当侵扰劫掠对象的鸟国,想窥探到那个个头虽小,野心偏大的大和民族,会不会有一天又向我泱泱中华伸出魔爪。
自然窥探不到。低头想想,也许不会了吧?要知道中国已非昨日之中华,不仅在改革中崛起,而且成了经济大国,那排位已跻身世界第二。
但是,再细想想,觉得还是有居安思危的必要。据说日本因为中国经济排名第二,很是不安,也很是不甘。而该国参拜靖国神社的阴魂从来没散过。他的领土胃口仍然很贪婪,不仅对抢占中国钓鱼岛的贼心不死,而且还要染指南海争端。这一切的一切,难道可以高枕无忧?
我曾陪不少文学友人来过黄烟洞,来时,总是有意说一个固定的话题:日本人为啥能打进中国来?如果来此一趟不想想这个问题,而仅止于浏览山水,仰慕英烈,自豪那辉煌的保卫战战绩,不敢说是白来了,起码意义锐减。
这个话题想过多少次,但至今也不敢说已彻底想明白了。一个人没想明白不要紧,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大部分人没想明白,或者说是压根儿就没想过,可就有隐患了!
谁敢说黄烟洞不会再有烽火狼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