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瑞晔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部,浙江 杭州 310018)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体育拓展训练课程教学设计
——基于高职院校职业岗位需求的实证调查
赵瑞晔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部,浙江 杭州 310018)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教学总结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托对高职院校拓展训练课程进行教学设计,得出以下建议:该教学设计方案充分体现学生的中心、主体地位,极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够适度提升学生社会适应性,对职业人培养有积极的意义;在目前的课程教学中学习评价仍是一个薄弱环节,评价主体、评价目标、评价手段比较单一。
建构主义;高职院校;拓展训练;教学设计
21世纪,世界形势风云变化,对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各个国家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教育必须要紧随世界形势进行变化,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我国高等教育自1999年大规模扩招以来,发展可谓日新月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更是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成为高等教育中重要的新生力量[1]。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职教育传统教学已不能适应现代高职教育的要求,高职教育的发展由数量增加、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建设与质量提升。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首次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种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适应形势要求,全国高职院校大力推行的课程体系改革。体育教育要充分发挥其特殊的作用来完善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努力提升教学质量,开展切实有效的实用体育课程[2]。拓展训练凭借其独特的功能成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拓展训练是通过设定一定的情景或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让团队和个人以游戏的方式完成一定的身体活动内容,达到提高团队意识,磨炼意志,开发个人潜能,全面提高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一种体验式学习方式[3]。由于其良好的培训效果,拓展训练还成为现代人休闲娱乐的健身方式,逐渐走向校园。很多高职院校也尝试拓展训练课程的开设。但多数高职院校开设拓展训练课程的时间不长,教学师资有限,场地器材不足,将拓展训练引入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还处在研究和摸索的阶段,特别是在以培养“准职业人”为目标的今天,加强对拓展训练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的研究,已是当务之急。
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学的一个重要领域,是课程建设的基础,也是课程建设质量提升的关键和重点。教学设计自80年代传入我国,就凭借其独特的程序化、精确化和合理化等现代教学技术魅力独领风骚,备受人们的关注和青睐,挑战传统教学。我国研究者提出了关于“教学设计”概念的定义:“教学设计(教学系统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作出具体安排的过程[4]。”
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的又一发展,至今已成为一个枝叶繁茂的巨大理论群落。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皮亚杰的理论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5]。当今的建构主义者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建构主义是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故而建构主义可以较好地描述学习发生、概念形成、意义建构的过程,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应该说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形成的认知学习理论是行之有效的[6]。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教学设计具有充分的利用价值,强调情景、任务和问题探讨等模式的学习,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灌溉者转变为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学习[7]。这种教育体系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遵循体育运动的发展规律和“职业人”培养目标,紧紧围绕职业人所需的“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创新精神”和“人际沟通能力、岗位适应能力、业务操作能力”的主题,不仅增强体育教育的实效性,还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现代体育教育理念;课程内容以提高身心素质为主线,在学生知、情、意、行健康发展的同时,培养积极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态度,激发学生生命潜能,培养健全人格,提高适应社会、承受挫折的能力,培养适应职业特点的身心素质,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储备技能,强化沟通、协作、团队精神与人际交往的能力。
2.1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原则
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是以学生为中心,认为教学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重视情境和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由此我们可以明确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的原则:①所有的学习活动以项目导向或任务驱动,应具有针对性、目的性,学以致用。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③提供具有与现实世界相似的复杂性的学习环境。④注重“协作学习”对学习者的关键作用。这是建构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⑤重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在学习过程中要尽可能为学习者提供各种类型的教学媒体与教学资料,用于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协作式探索。⑥强调非量化的整体评价,通过让学习者完成同一实际任务来检验其学习结果[8]。
2.2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方案
本研究的体育拓展训练课程教学设计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根据教学设计的要求,结合高职院校服务类专业特点和岗位需求,通过对学生体育需要进行分析,确定拓展训练课程教学设计的主体框架为课程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媒体、考核与评价,这些要素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互相联系。
2.2.1 教学目标明确,定位准确。本研究的教学设计包括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职业特殊体育素质和职业社会适应性四大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学会制订锻炼计划,成为自然“体育人口”;了解和掌握突发性意外事故基本知识技能;提高学生在危险时有效利用周围环境和工具进行自救的能力;增强学生挑战自我的信心;让学生重塑自我,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并从中体验体育运动以及拓展训练所带来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团队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能力。让学生具有较好的适应未来职业工作需要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礼仪、职业气质等社会服务规范。
2.2.2 教学内容丰富,有针对性。课程主要内容是把体验式教学方法引入体育课堂,将个人潜力提升、个人品质培养、团队文化建设、职业综合素质等与体育教学相结合,教学内容纲要包括:①学校体育目标、任务;科学体育锻炼的内容、原则、方法与体育锻炼计划的制订;常见性运动损伤的急救与处理;发展身体素质的一般练习方法;体育欣赏等基础理论和拓展训练的内容和方式方法、训练途径;职业素质拓展训练的作用和意义;拓展训练的分类和课程解析;拓展训练的安全和注意事项等专项理论;②野外生存的基本技能、个人能力突破与挑战、团队合作的拓展训练项目;③力量、速度、耐力、灵敏等身体素质;跑、跳、攀爬、协调等一般基本活动能力。
2.2.3 教学策略选择合理,学习活动设计灵活多变。为了实现课程教学目标,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每一个拓展训练项目,不能仅靠单一的方法策略来完成,而是通过支架式 、抛锚式 、随机通达式、 问题解决式、研究式、协作式(讨论式、辩论式、竞争式、角色扮演式)等多种不同方法策略的组合运用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2.2.4 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工具的设计恰当。设计需要至少一个拓展教学基地和多个多媒体教室来满足教学的需要。
2.2.5 教学过程设计清晰。采取小班化教学手段,以团队构建、团队竞争性项目、小队活动项目安排为主。课程结构一般采取气氛营造、布置项目任务、反思、教师引导与总结几个阶段。
2.2.6 学习评价科学全面,实际与理论想结合。本研究的教学设计通过分析服务类“准职业人”的岗位特点和需求,在理论上从思路、条理、书写和创新性方面;在实践上从态度、考勤、活动过程、能力创新和学生在项目中发挥的作用两大块来进行评价。
3.1 本研究的教学设计通过对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开展的现状调查及其对“职业人”社会适应能力的七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从表1可见拓展均值8.01 大于排球-.94、羽毛球-.95、形体-.65,表明拓展课对学生人际适应性能力提高有显著影响。
表1 不同课程各类别社会适应性变化的均值、标准差
3.2 为引入学生上课前各类别适应性作为协变量进行方差分析,从表2可见,原人际适应性与课程、原角色适应性与课程、原环境的总体认同与课程、原身心症状表现与课程两个变量的主效应等达到了0.000的显著性水平,表明不同的课程以及原有的人际适应性、角色适应性、环境的总体认同、身心症状表现对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水平都有影响。原学习适应性、原职业选择适应性、原生活自理适应性的主效应分别达到0.000,而课程主效应分别为0.373、0.122、0.212.,表明原学习适应性、原职业选择适应性、原生活自理适应性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有影响,而不同课程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无影响。
表2
3.3 通过对不同课程的多重比较,从表3可见,不同课程对学生社会适应性能力有显著影响。拓展与排球、羽毛球、形体有差异,而排球、羽毛球、形体三者之间无差异。
表3 不同课程人际适应性变化的多重比较
4.1 基于建构主义的拓展训练课程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学生的中心、主体地位,极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4.2 该教学设计能提升学生社会适应性,对职业人培养有积极意义。
4.3 在目前的课程教学中学习评价仍是课程建设的一个薄弱环节,评价主体、评价目标、评价手段比较单一。
根据上述研究结论,并依据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工作的时代背景、服务类从业人员身体、心理等方面素质的特殊要求以及当前浙江省体育教育改革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工作的现实状况等具体情况,本研究提出以下针对性的发展对策:
5.1 提高拓展训练课程教学设计者的专业水平和理论知识。
5.2 提高对服务类专业岗位需求的认识,以职业人培养方案为依据,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5.3 让学生切实地参与到评价中来,使评价体系更科学化,加强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评价。
[1] 李飞鸿.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特征与建设途径[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15).
[2] 翁惠根,庞正志.高等职业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的整体设计[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8).
[3] 王春生.高职院校体育课开展拓展训练教学的实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4] 何克抗,等.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 夏基松.现代西方哲学教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6] 陈琦.认知结构理论与教育[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8(1).
[7] 潘帅英.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教学设计 [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6).
[8] 刘海明.高等体育专业篮球专修课运用建构主义教学横式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
ATeachingDesignontheSportsExtendedTrainingCurriculumundertheGuidanceofConstructivistTheory—— based on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n the position requirement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ZHAO Rui-ye
(Basement Department,Zhejiang Yuy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Hangzhou 310018,China)
Based on the constructivist theory, through many methods such as literature study,questionnaire survey,expert interviews,teaching summary,statistics and logic analysis,this paper designs the teaching of extended training curriculum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obtains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The teaching design program embodies students’ central and principal position, brings their initiative and enthusiasm into full play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adapt to the society, thus having a positive effect on fostering professionals.In current teaching , the assessment on learning is still a weak link.Its main part,objective and means are still rather simplistic.
constructivist theory;vocational colleges;extended training;teaching design
2011-02-18
赵瑞晔(1980-),女,江西临川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学校体育教学.
1004-3624(2011)03-0095-03
G807.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