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横生 英雄感怆——论辛弃疾的咏白发词

2011-11-20 07:15
中国韵文学刊 2011年3期
关键词:稼轩白鸟辛弃疾

张 进

(西安文理学院 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辛弃疾(1140~1207)是一位文武兼备、气宇轩昂的爱国英雄。翻开辛词,白发、华发、头白、白首、霜鬓、星星,这些字眼触目可见。他现存词 626首,①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例言》(增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年第 1版。本文引用辛弃疾词均据此书,并附注页码。而咏及白发的词达 70首之多,占到全部作品的十分之一。足见,在辛弃疾心中,白发是他外在形象的突出特征,也是他内心世界的外化表现。因此,分析辛弃疾的咏白发词,有助于我们从“外”到“内”地观照这位英雄词人,更好地把握辛词的个人风格与艺术魅力。目前,尚未见这方面的系统论述,笔者愿作尝试。

辛弃疾现存的词中,从 35岁起有咏白发的词,到 40岁左右这类词始多,直到 68岁去世。他的咏白发词,寄托了丰厚的情感内涵,其中有闲愁、愤懑与慨叹,也有调侃、坦然与多情,为读者塑造出一位有血有肉的白发英雄形象。

1.闲愁 以“白发”写愁是最常见的。所谓“白发镊不尽,根在愁肠中。”辛弃疾自 20多岁投奔南宋朝廷,时时都在盼望受命赴抗金第一线,然南归四十馀年间,大半皆闲置不用,他的内中充满无限“愁绪”,所以他的咏白发,每每与“愁”相连:

《鹧鸪天》:“闲愁做弄天样大,白发栽埋日许多。”[1](P318)

辛弃疾的“愁”,明明是家国之愁,可他偏偏说成是“闲愁”,此 “愁 ”,蓄积已久,如 “天样大 ”,压在头顶,使得白发如同栽埋一般,日日生长许多。所以他疾呼:“闲愁最苦 !”(《摸鱼儿》)一年四季,在他的眼里,“春色如愁”(《新荷叶》)“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祝英台近·晚春》)而秋天更满目是愁,“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水龙吟》)愁多如许,焉能不生几多白发?它能让人一夜之间,鬓丝如霜、头白如雪:

《鹧鸪天》:“一夜清霜变鬓丝,怕愁刚把酒禁持。”([1]P392)

《生查子》“不见可怜人,一夜头如雪。”([1]P203)

这正是伍子胥故事的翻写。这“闲愁”中也包含着许多离愁别恨。《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1](P224)《昭君怨》:“试看如今白发,却为中年离别。风雨正崔嵬,早归来。”[1](P206)《鹧鸪天》:“别恨粧成白发新,空教儿女笑陈人。”[1](P53)与亲友的一次次的离别,平添了无数白发。

2.愤懑 最能体现辛词特点的是他借咏白发,发泄壮志难酬的愤懑与不平。如悲笳万鼓,激荡人心。《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上片: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1]P33)

抗金复国的壮志未酬,而流年似水,白发欺人,辛弃疾的笔下,充满着强烈的愤激色彩!罢居带湖初期作的《水调歌头·白日射金阙》,上片写对友人汤朝美频上“谏疏”而遭贬的称颂和劝慰;下片则写自身赋闲的处境:

笑吾庐,门掩草,径封苔。未应两手无用,要把蟹螯杯。说剑论诗馀事,醉舞狂歌欲倒,老子颇堪哀。白发宁有种,一一醒时栽。([1]P117)

前面数句写自己门前冷落,两手无用的悲哀,结句“白发宁有种,一一醒时栽”,将一腔幽愤推向高潮。黄庭坚有诗云:“白发齐生如有种。”(《次韵裴仲谋同年》)意谓白发齐生,如种萌发。辛词则谓白发无种,非睡时醉时自生,而是醒时一一栽种。一个“栽”字,无限愤懑。国事堪忧,睡中、醉中尚可暂忘,而醒来则不胜其愁,此白发“一一醒时栽”也。这样,作者通过根根白发,抒发了报国无门的满腔不平之气,具有强烈的震撼力量。

3.慨叹 与“泄愤”相连的,是辛弃疾借咏白发发出的深沉慨叹。所谓“稼轩敛雄心,抗高调,变温婉,成悲凉。”(周济《宋四家词选序论》)

《满江红·江行,简杨济翁、周显先》:“……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 吴楚地,东南坼。英雄事,曹刘敌。被西风吹尽,了无尘迹。楼观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1]P60)

周卫大夫蘧伯玉,年五十,知四十九年之非。词人自笑半生辛劳,长年为客;慨叹三国英雄之事,被西风无情吹尽;自己频繁调动,事业未就而鬓发先白,只能悲叹人间的哀乐相循。格调悲凉、沉郁。《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P242)

此词寄于好友陈亮。写夜醉而入梦,梦回而感叹。词中有挑灯看剑、啖肉奏乐的军人豪气,有沙场点兵、弓马激战的热烈场景,也有忠君报国、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而结句“可怜白发生!”一声浩叹,却是词人从梦境回到清醒、由理想跌入现实的沉重喟叹。国事未了,而白发横生,这是他心里长久的痛。如此的慨叹,令人心颤。

4.坦然 稼轩的门人范开云:“世言稼轩居士辛公之词似东坡,非有意于学坡也,自其发于所蓄者言之,则不能不坡若也。”[2](P365)稼轩一生仰慕苏轼,苏公坦然磊落的胸襟对他不无濡染。所以,稼轩一方面耿耿国忧,心怀悲慨;一方面借咏白发,表达了坦然的心态:

《满江红》:“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笑江州司马太多情,青衫湿。”[1](P40)

《水调歌头》:“万事到白发,日月几西东。羊肠九折歧路,老我惯经从。竹树前溪风月,鸡酒东家父老,一笑偶相逢。此乐竟谁觉,天外有冥鸿。”[1](P158)

《江神子·博山道中书王氏壁》:“一川松竹任横斜,有人家,被云遮。雪后疏梅,时见两三花。比着桃源溪上路,风景好,不争多。……白发苍颜吾老矣,只此地,是生涯。”[1](P169)

在这些词句中,他表达了对“不如人意事”的通达态度,笑白居易不能自解而青衫泪湿;惯经歧路,看破官场,他学会开解自己,觉得村居生活倒是淳朴自然,其乐无穷,才是他的“生涯”。这便表现了一种“放得下”的态度,尽管是一种被动的选择。

5.调侃 辛弃疾的性格,有激昂豪迈的一面,也有诙谐风趣的一面。譬如他写醉酒、止酒、齿落的一些词,写得十分诙谐有趣。咏白发的词亦如是。虽然白发显得人老,让人伤感,但他却常以调侃、自嘲的口吻来说事,化沉重为轻松,化悲酸为一笑。如:

《水调歌头·元日投宿博山寺,见者惊叹其老》:“头白齿牙缺,君勿笑衰翁。无穷天地今古,人在四之中。臭腐神奇俱尽,贵贱贤愚等耳,造物也儿童。”[1](P243)

此首写人皆见其头白,惊叹其老,而他却并不介意。以为天地今古之中,皆可平等对待,无所谓老幼,乃自我解嘲耳。又如:

《临江仙》:“鼓子花开春烂漫,荒园无限思量。今朝拄杖过西乡。急呼桃叶渡,为看牡丹忙。……白头陪奉少年场。一枝簪不住,推道帽檐长。”[1](P520)

《御街行 》:“白头笑我,年年送客,自唤春江渡。”[1](P250)

《水调歌头·寿南涧》:“莫怪新来白发,恐是当年柱下,道德五千言。”[1](P140)

第一首,自嘲发白而稀,簪不住花儿,而推说帽檐太长,不宜簪花。正所谓“白发短如许,黄菊倩谁簪。”[1](P441)(《水调歌头》)第二首,笑自己白头之人,年年送客,故而自唤“春江摆渡人”。第三首,席上为韩南涧开解。韩《水调歌头》词云:“少年期,功名事,觅燕然。如今憔悴,萧萧华发抱尘编。”稼轩解道,新生的白发,恐怕是老子写下的五千言吧。按照《老子内传》的说法,他生下来就是满头白发,所以号为“老子”。稼轩以轻松调侃的语言,宽慰朋友,实则也是自嘲自解自慰。这些词句,诙谐幽默,博人一笑。

6.多情 辛弃疾是一位沙场英雄,他意志坚定 ,曾言:“白发自怜心似铁 ”[1](P179)(《定风波》)却也是一位多情之人。他写白发,也写出了他的多情:

《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1](P187)

此闲居带湖之作。荠菜花开,春色满眼。词人说自己因多情而白了头发,春也无奈。唯有青帘赊酒,自我消遣。下片写农家风情,尤其是他以轻快欢愉的笔墨,描写身着黑裙白衣的少妇趁农闲回娘家探亲,给全词增添了浪漫的色彩。他在《念奴娇》(洞庭春晚)里说自己:“多情易感,愁点星星发。”[1](P274)在《梅花》诗中说:“我与梅花有旧盟,即今白发未忘情。”适见得是一位多情男儿。再看以下这首:

《鹊桥仙·送粉卿行》:“轿儿排了,担儿装了,杜宇一声催起。从今一步一回头,怎睚得一千余里。……莫嫌白发不思量,也须有思量去里。”[1](P384)

词写送女侍粉卿归去,一步一回头,不胜伤怀。朱德才说:“结二句直笔抒情,强调人虽白发,犹自多情。”[3](P260)清谢章铤说:“稼轩是极有性情人。”[4](P3330)此言不虚。

辛弃疾的咏白发词,调动了诸如联想、虚写、对比、夸张等多种表现手法。这些手法,他人未必不用,而辛公与其特定的情感内涵相融合,构成了辛词的奇特之趣、空灵之境、顿挫之致与豪杰之气,独具艺术魅力。简论如下:

1.联想——奇特之趣 辛弃疾最长于将白发与白鸟作联想。淳熙元年,35岁的辛弃疾作《菩萨蛮·赏心亭为叶丞相赋》,表达了期盼能与志同道合的“高人”共商国事的心情。下片云: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1](P32)

白居易《白鹭》诗云:“人生四十未全衰,我为愁多白发垂。何故水边双白鹭,无愁头上亦垂丝?”杨万里《有叹》诗云:“君道愁多头易白,鹭鸶从小鬓成丝。”白、杨两位诗人都以“愁多头白”为话头,反问白鹭难道有愁吗?从小就两鬓垂丝?辛弃疾借用其意,来说沙鸥。他笑沙鸥通体皆白,那就“一身都是愁”吧?这种将“白发”与“沙鸥”之间诙谐有趣的联想,使词人后来格外关注“白鸟”。在闲居带湖之时,他甚至作出“盟鸥”的奇举:

《水调歌头·盟鸥》上片:“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履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鸟,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1](P115)

词人既与白鸥盟约,亦希冀白鹤也能偕来。这种对“白鸟”的偏爱,一则在于他的 “白发”与“白鸟”之间的联想,使他把自己与白鸟归为同类,视为盟友;二则也在于他深受陶诗中“鸟意象”的影响,爱慕鸟类的自由,《沁园春》云:“算只因鱼鸟,天然自乐。”[1](P377)《瑞鹧鸪 》云:“却笑使君那得似 :清江万顷白鸥飞!”[1](P551)《玉楼春》云:“悠悠兴废不关心,惟有沙洲双白鹭。”[1](P556)正是这种 “白发”与 “白鸟”之间有趣的联想,形成了他半生的“白鸟情结”:

《柳梢青 ·三山归途,代白鸥见嘲》:“白鸟相迎,相怜相笑,满面尘埃。华发苍颜,去时曾劝,闻早归来。”[1](P340)

《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话?”[1](P171)

《水调歌头》:“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1](P317)

有时他觉得自己与白鸟为盟友,有时又深感自己未能“忘机”,而羞比白鸟。总之,“白发”与“白鸟”的有趣联想,使得辛公笔下的白发词颇具奇特之趣。

2.虚写——空灵之境 词人写白发,还善于借助想象来虚写,使得词境空灵流转。《念奴娇·书东流村壁》一词,开篇由惊叹时光的匆匆,而引出与伊人在此地的轻别。下片云:

闻道绮陌东头,行人曾见,帘底纤纤月。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1](P52)

换头由闻说伊人的行踪,而慨叹“旧恨”、“新恨”万千。“料得”以下几句,说即便明日尊前重逢,也应惊问我近来新生多少白发!朱德才解析说:“由镜花难折而惊问白发,层层推进,但纯属想象虚写,旨在为旧恨两句出力。”[3](P31)

有趣的是,他太关注白发了,以至移情于人,把陶渊明、嫦娥也想象虚写成白发之人。《水龙吟》上片云:

老来曾识渊明,梦中一见参差是。觉来幽恨,停觞不御,欲歌还止。白发西风,折腰五斗,不应堪此。问北窗高卧,东篱自醉,应别有、归来意。[1](P521)

他说自己梦见了陶渊明,因不堪忍受“折腰”之耻,宁肯白发萧萧对西风,辞官归隐。渊明归隐时才 41岁,未必头白,而稼轩纯以想象虚笔写之。《满江红·中秋寄远》上片:

谁做冰壶凉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嫦娥、孤令有愁无?应华发。[1](P14)

他设想在那高寒的月宫里,嫦娥很孤零,她有愁苦吗?应该是满头白发了吧!这种虚写,实属文艺心理学中的“移情”,使得稼轩笔下的咏白发词,颇富空灵之境,也特有人情味。

3.对比——顿挫之致 借咏白发以示今昔对比,突出情感的悲慨、顿挫,是辛弃疾常用的手法。《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杨济翁、周显先韵》[1](P58)即以“白首”与“年少”作对比。上片写十七年前金兵南猎、宋军北拒的鏖战场面,勾画出自己英雄年少,“匹马黑貂裘”的英姿气概。下片“今老矣,搔白首,过扬州”几句,突出今昔之变。其实,词人是年只有 39岁,调任为湖北转运副使,泊驻扬州。作为力主北伐的一员武将,不能驰骋疆场,内心极度压抑和愤懑。杨济翁原唱云:“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所以辛弃疾通过“搔白首”,将满腹悲慨、牢骚寄托其间。再如:

《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革录,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1](P483)

词人将“壮岁”夜闯金营,活捉叛将的英雄壮举,与“今吾”须发皆白、“春风不染”的苍颜相对比,慨叹空有万字平戎策,只落得与邻家一起种树田园的境况,其悲慨溢于言表。

《一枝花》:“千丈擎天手,万卷悬河口。黄金腰下印,大如斗。更千骑弓刀,挥霍遮前后。……算枉了,双眉长恁皱,白发空回首。……且自栽花柳 。”[1](P334)

词写昔日横刀跃马,塞北江南,今日华发苍颜,自栽花柳。今昔之比,世事之变,使词人心头充满无限悲慨,却又不得不将这满腔悲慨摧挫磨揉。在这对比之中,情感的起伏变化、顿挫转折,油然而见出,构成了稼轩勃郁悲壮的词风。

4.夸张——豪杰之气 刘熙载说:“稼轩,豪杰之词。”(《艺概》)他咏白发亦不乏夸张之语、豪杰之气。前举数例中,“闲愁做弄天样大,白发栽埋日许多”[1](P318)、“不见可怜人,一夜头如雪”[1](P203)等,已用夸张手法,再举一例:

《贺新郎》:“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1](P515)

此词抒发年老体衰、交游零落的孤寂之情。“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用李白诗“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而不失新意。李白诗两句说的一个“愁”字,极言愁思之长。稼轩则以“空垂”二字,感慨岁月蹉跎、白发徒长,又以“一笑”二字,表达对人世沧桑的了悟、参透。以夸张手法写白发,虽不免悲凄,终不失豪杰之气。

此外,辛词极喜好用典,他咏白发,也几乎处处用典,体现出浓厚的书卷气。不再赘述。

古来写白发的诗词,可谓多矣,几乎每位大诗人都有咏叹白发的诗句和诗篇。辛公的咏白发词与他们有何不同?在总体上有何风貌?将是以下讨论的问题。

1.前代诗人咏白发诗词与辛公咏白发词之比较

文人中最早咏白发的当属曹丕的《短歌行》:“嗟我白发,生一何早”,发出了青春苦短、白发早生的嗟叹。只有在人的生命意识觉醒的魏晋时期,才开始有了这样的嗟叹。

陶渊明诗中咏及白发的只有两首。《岁暮和张常侍》云:“素颜敛光润,白发一已繁。”《责子》诗云:“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抒发的是己年已暮,而五子不学的失望与无奈。

李白的咏白发诗极具夸张色彩:“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之十五),抒发的是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之情。

王维的咏白发诗带有浓厚的感伤情调。他有两首引人瞩目的《叹白发》。其一曰:“我年一何长,鬓发日已白。俯仰天地间,能为几时客?惆怅故山云,徘徊空日夕。何事与时人,东城复南陌?”其二曰:“宿昔朱颜成暮齿,须臾白发变垂髫。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两诗中,都因白发而生出无限惆怅和伤悲,企图凭藉佛门得以解脱。

杜甫的咏白发往往与忧国伤时连在一起:“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望》),“况我堕胡尘,及归尽华发”(《北征》),“白发千茎雪,丹心一寸灰”(《郑驸马池台喜遇郑广文同饮》),通过白发抒写了乱离忧患之中潦倒困顿的心境与处境。

白居易的咏白发诗数量较多,从四十岁作《初见白发》,到年过古稀作《喜老自嘲》,在一系列咏白发诗中,白居易集中表达了两个意思。一是对时光易逝、功名难成的慨叹。他说:“鬓发苍浪牙齿疏,不觉身年四十七。前去五十有几年,把镜照面心茫然。既无长绳系白日,又无大药驻朱颜。朱颜日渐不如故,青史功名在何处。欲留年少待富贵,富贵不来年少去。”(《浩歌行》)二是表达知足常乐、比下有余的惬意。他说:“二十年前一茎白,如今变作满头丝。吟罢回头索酒杯,醉来屈指数亲知。老于我者多穷贱,设使身存穷且饥。少于我者半为土,墓树已抽三五枝。我今幸得见白发,禄俸不薄官不卑。眼前有酒心不苦,只合欢娱不合悲。”(《对镜吟》)

苏轼的咏白发诗词,总体格调是豪爽乐观的,他说:“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浣溪沙》)对人们通常说的黄鸡催晓、白发催年的意思,反其意而用之。他对白发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他说:“铅膏染髭须,旋露霜雪根。不如闭目坐,丹府夜自暾。”(《正月十八日……次子由韵二首》其二)

黄庭坚的咏白发诗词不少,最为人称许的莫过于《鹧鸪天》(黄菊枝头生晓寒),词中勾勒出一个狂狷者的形象:尽管词人被贬逐戎州,但“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写出了这位白发人不谐世俗、不屈己志的凛然傲骨。

陆游的白发诗悲慨与豪气交汇。《书愤》云:“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渡浮桥至南台》云:“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

综观上述诗人的咏白发诗词,或嗟叹,或无奈,或苦闷,或感伤,或潦倒困顿,或知足有余,或豪爽乐观,或凛然不屈,均表现出各自鲜明的个性特征。显然,辛公有取于各家而又不同于各家。他的咏白发词,表现的是英雄失路的愤懑悲慨。在情感的外张与内敛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力量,尤能感荡人心。正如叶嘉莹先生所说:

辛词中感发之生命,原是由两种互相冲击的力量结合而成的,一种力量是来自他本身内心所凝聚的带着家国之恨的想要收复中原的奋发的冲力,另一种力量则是来自外在环境的,……这两种力量之相互冲击和消长,遂在辛词中表现出了一种盘旋激荡的多变的姿态……(《论辛弃疾词》)[5](P224)

这种多变的姿态,显现在他的白发词中,便是奇特之趣、空灵之境、顿挫之致与豪杰之气。陆游的白发诗也抒写悲慨与豪气,与辛公比较接近,但在数量和力量上均不及也。

2.辛公咏白发词的总体风格:淋漓慷慨、摧刚为柔宋末爱国词人刘辰翁作《辛稼轩词序》谓:

斯人北来,喑呜鸷悍,欲何为者?而谗摈销沮,白发横生,亦如刘越石陷绝失望,花时中酒,托之陶写,淋漓慷慨,此意何可复道?……英雄感怆,有在常情之外,其难言者未必区区妇人孺子间也。[6]

此段文字慷慨激越,醒人耳目。其一,指出稼轩的遭际;其二,揭示出辛词的特点。“亦如刘越石”,“托之陶写,淋漓慷慨”、“英雄感怆,有在常情之外”,这也是对辛公咏白发词的极好概括。

如前所述,辛弃疾词的咏白发词,是其“托之陶写”之具,他以白发,寄寓了丰厚的情感内涵,尤其是寄托他的一腔爱国热忱与壮志难酬的悲愤不平,其“器大声闳”,发来“淋漓慷慨”。他的 “感怆”,是英雄豪壮与英雄失路所交织纽结成的巨大“悲情”,超越常情,难以与常人言表。他不到四十,“白发横生”,在常人来说,情何以堪。而他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将一腔悲情摧挫揉磨而成词,创立了摧刚为柔的词风。刘辰翁将稼轩比之刘越石,正着意于此。刘琨(字越石)曾在艰危困顿中志存社稷,屡经挫败,却锲而不舍,奋斗不遗余力。他在狱中写了一首《重赠卢谌诗》,后半段云:“功业未及建,夕阳忽西流。时哉不我与,去乎若云浮。朱实陨劲风,繁英落素秋。狭路倾华盖,骇驷摧双辀。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悲凉慷慨,千载之下,尚动人心魄。辰翁之论,可谓知稼轩者也。

[1]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例言(增订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2]范开.稼轩词序[A].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二)[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3]朱德才.辛弃疾词选[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4](清)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卷一)[M].唐圭璋.词话丛编(四)[Z].北京:中华书局,1986.

[5]叶嘉莹.唐宋词名家论稿[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6]刘辰翁.须溪集(卷六)[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86.

猜你喜欢
稼轩白鸟辛弃疾
寄稼轩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辛弃疾:男儿到死心如铁(上)
试谈辛弃疾的田园词
明志
辛弃疾:男儿到死心如铁(下)
辛弃疾的抗金岁月
剑歌
白鸟
白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