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设立“农村图书馆发展基金会”的思考

2011-11-20 03:16黑龙江省图书馆
新世纪图书馆 2011年1期
关键词:公益图书馆农村

张 铁(黑龙江省图书馆)

1 引 言

近几年有关农村图书馆建设研究,从已发表的论文、专著看,大多集中在对农村图书馆或基层图书馆的概念、现状,农家书屋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农村地区的信息需求与信息素养等方面展开论述,散见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总分馆模式研究中涉及到农村图书馆建设的实践。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农村图书馆建设资金短缺的途径之一:设立“农村图书馆发展基金会”,以资助在乡镇建立公共图书馆、在乡村社区和学校捐建小型图书馆、在贫困地区建立乡村图书室、资助农村图书馆员培训等与农村图书馆建设发展相关项目,形成农村图书馆建设主体的多样性,缩小城乡图书馆建设的差距,对唤起全社会关注农村图书馆事业、整合社会力量办馆资源、加快农村图书馆的提档升级、完善公共图书馆事业体系将起到助推的作用,为今后农村图书馆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2 设立“农村图书馆发展基金会”的背景

2004年6月颁布实施的《基金会管理条例》将基金会定义为“利用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捐赠的财产,以从事公益事业为目的,按照本条例的规定成立的非营利性法人”,强调基金会的公益性质,使基金会与其他管理信托投资基金、以营利为目的的基金管理组织以及其他民间互益组织区别开来。基金会的公益性质决定了其财产必须用于公益目的。《条例》第26条规定“基金会及捐赠人、受益人可以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此项规定确立了税收优惠的总原则,表明基金会、捐赠人、受益人三方面都能够依照法规享受税收优惠。

2005年“两会”政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并写进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决定中,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在此以后,各级政府都纷纷对此有所关注,有所行动。如重庆市宣传文化发展基金会、湖南省文化艺术基金会、天津桃李源文化基金会以及分别创建于1986年、1996年、1999年、2003年的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北京文化发展基金会、广东省文化基金会、杭州市图书馆事业基金会等等。

2010年文化系统体制改革工作要点明确要求“深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着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大力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投入办法,建立健全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鼓励采取建立基金、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等方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通过政府招标采购、服务合同外包、社会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多元化、社会化。推出一批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创新先进典型”[1]。

社会各阶层的社会责任感有所提高。就全社会而言,人们意识到社会问题需要除政府以外的全社会力量来解决。特别是公益事业进入了企业的关注范围,积极公益的企业家也日益增长,出现了一批热心公益事业活动家和组织者,志愿服务也提上一般人的日程。

农村图书馆建设也出现了一些变化,包括个人、非营利性组织在内的社会力量援助农村图书馆建设的热情很高,数量很多,如海外基金会援助的图书馆项目、各种文化团体援建的农村或学校图书室、农民自办图书馆等等。然而由于其力量较分散和缺乏图书馆界的专业援助,社会力量资助农村图书馆建设的可持续运作问题尚未达到最佳实践效果。

图书馆是社会性公益事业,设立“农村图书馆发展基金会”符合我国对基金会的界定,能够合法地接受社会各界的捐赠,拓展农村图书馆建设的资金来源,确保对农村图书馆的各种捐赠活动纳入法制轨道,确保对社会捐赠的善款实行有效管理。

3 “农村图书馆发展基金会”的运行模式

3.1 与乡镇政府或村民合作,建立乡镇或乡村公共图书馆

设置农村公共图书馆是政府的责任和义务,乡镇政府虽然在名义上对农村图书馆建设负责,但是却没有足够的经费,因而农村公共图书馆的具体运作应由“农村图书馆发展基金会”与乡镇政府保持紧密的联系,并获得政府经费资助以保证公共图书馆的持续发展。在乡镇、社区建立公共图书馆是公益捐助的最佳领域,这方面英国走在前面,许多建筑实际上是基金会捐赠的,大量的书也是私人所捐,地方政府负责管理并保证其存续和发展。

3.2 与乡镇学校合作建立或加强学校图书馆,并向村民开放服务

从目前农村图书馆实际状况分析,依托当地的学校图书馆为师生服务的同时向村民开放是一种比较可行的办法。

3.3 与社会力量办馆资源合作,举办较高水平的农村公共图书馆

“农村图书馆发展基金会”应在现有农村图书馆建设基础上,整合社会力量办馆资源,举办较高水平的农村公共图书馆,引导和规范农村图书馆专业化程度,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等方面发挥作用。

3.4 “农村图书馆发展基金会”的功能、资金筹措、使用管理和安全保障

“农村图书馆发展基金会”应具有主导示范功能、吸纳资源功能、展示推广功能。通过对项目的资助和支持,体现鲜明的专业导向、积极的社会效益、广泛的公益服务、国际化的操作规范,起到良好的主导示范作用;通过基金会的运作,可以使分散的资金发挥规模效应,使资助的风险得到有效的规避和化解,使资助者支持农村图书馆建设发展的良好愿望得以实现。

基金会募集资金、运作资金的能力是保证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基金会只有募集大量的资金,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其章程所要追求的公益目的。目前,不少基金会不擅募捐,很少开展有影响的公益活动,因缺乏活力而逐渐萎缩。而一些成功的基金会往往是通过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来形成自身的良性循环机制。“农村图书馆发展基金会”在筹资过程中要大力宣传图书馆的“公平、公益、平等、包容”的理念与服务宗旨,让社会了解公共图书馆是以普遍均等的、低成本高效益的专业化图书馆服务,促进全体社会成员的终身自主学习,促进全社会的知识传承、文化创造和科技创新的公益性机构。一个全民学习、和谐文明、激励创新的社会,离不开图书馆的知识与信息服务支撑。可以经常组织公众、社会各界人士和赞助者、新闻媒体参观图书馆;通过阅读推广活动、公益讲座、公益展览、读者联谊活动等形式;充分利用媒体的公益广告资源,挖掘图书馆与媒体宣传的结合点,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注弱势群体、乡村文化建设等等,向社会宣传图书馆的新形象,让社会了解图书馆特别是农村图书馆存在的价值。可以利用义卖、义演、义拍、广告劝募、传媒报道劝募、上街劝募等方式进行筹资,让社会认识到建立起立足基层、面向大众,融入社会、方便读者的图书馆服务网络的重要性。

在资金使用上要建立严格的评审审批制度,应当遵循公开、透明的原则,确保资助项目能够达到预期目的。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基金会需要严格的审计监督,对受助方的资金使用进行全方位监控,确保资金真正落实到项目中,保证基金合理合法使用。

对于基金来说,安全是第一位的,基金会要按照“合法、安全、有效”的原则进行保值增值工作,禁止从事营利性的经营活动。要在媒体上公布,接受社会的查询、监督。农村图书馆发展基金会组织募捐,应当向社会公布募得资金后拟开展的公益活动和资金的详细使用计划。

4 设立“农村图书馆发展基金会”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4.1 必要性

设立“农村图书馆发展基金会”是支撑农村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现在已基本实现了县县有图书馆的目标,由于县图书馆的服务范围通常仅限于县城或周边地区,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体系实际上将我国大部分农村人口排斥在公共图书馆服务范围之外。加快农村图书馆网络建设,实现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和普遍均等的图书馆服务理念的实践日趋紧迫。在现行的公共图书馆建设体制下,“农村图书馆将由公共图书馆建设主体中能力最弱的乡镇政府、村委会来实现”[2],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图书馆建设发展就不能只依靠政府财政的支持,更应该广泛筹措资金。即使是在西方发达国家,图书馆基金会为图书馆事业提供广泛的资助,是图书馆建设、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设立“农村图书馆发展基金会”是现代图书馆服务理念的体现。现代图书馆理念决定了图书馆的服务始终从知识与信息的角度维护着社会的公正,始终体现全社会普遍开放、对所有人平等服务、对利用图书馆有困难的人群实施人文关怀、缩小数字鸿沟等等。公共图书馆要在图书馆服务理念和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坚持不懈地自加压力、自主创新,用服务成绩与效益示范,才能赢得读者的尊重、社会的肯定、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设立“农村图书馆发展基金会”是实践《中国图书馆学会图书馆服务宣言(2008)》的需要。《宣言》郑重承诺:图书馆以公益服务为基本原则;图书馆向所有读者提供平等服务;图书馆致力于消除弱势群体利用图书馆的困难;图书馆与一切关心图书馆事业的组织和个人真诚合作。图书馆欢迎社会各界通过资助、捐赠、媒体宣传、志愿者活动等各种方式参与图书馆建设。

设立“农村图书馆发展基金会”是建设覆盖全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要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都提出了与“覆盖全社会”的目标相一致的文化建设任务和措施。

设立“农村图书馆发展基金会”是社会力量办馆资源整合的需要。“一些已建成的农村图书馆由于经费、人员等原因相继关闭,对各种社会力量进行适当整合与调控,是农村图书馆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办法”[3]。通过基金会的模式,可使社会各界对农村图书馆事业的捐赠变为组织化和专业化,能够更好地管理,更加规范地接受和管理社会各界捐助的基金,更好地为广大的捐助方和受助方提供良好的平台。

4.2 可行性

设立基金会有法律政策保障。为了鼓励捐赠,规范捐赠和受赠行为,保护捐赠人、受赠人和受益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公益事业的发展,制定了《公益事业捐赠法》(1999年9月1日施行);为了规范基金会的组织和活动,维护基金会、捐赠人和受益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力量参与公益事业,制定了《基金会管理条例》(2006年6月1日施行);为了规范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国家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了《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2005年1月1日起施行)及民政部、财政部有关捐赠免税文件和《社会福利性募捐义演管理暂行办法》等。新的会计制度吸收了欧美的经验,并根据中国国情加以改进。这是一项重要发展,大大有利于非营利组织改进管理、加强可问责制和财务的透明度,并有助于政府和公众的监督。

设立图书馆发展基金会,通过基金会筹措发展基金,接受各种渠道的资助,尤其是社会资助,是现代世界发展图书馆通用的方式。美国图书馆基金会比较发达,“各种基金会和个人每年用于图书馆的捐赠达到3 600美元,‘美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委员会’是美国最重要的独立图书馆基金会,该委员会还得到诸如福特基金会、盖茨图书馆基金会等著名基金会的支持”[4]。图书馆是卡耐基捐款的首选对象,卡耐基捐款给资金困难的早期图书馆的建设,使美国的图书馆事业获得了超常规的发展。

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图书馆建设的成功实践为设立“农村图书馆发展基金会”奠定了基础。目前已形成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图书馆建设的多样性尝试,如非营利机构北京天下溪教育咨询中心的“天下溪乡村图书馆援助项目”;全国出版发行单位举办的“光华公益书海工程”;文化部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NGO中国网的“百草园公益图书馆工程”;新闻出版署推动的“农家书屋”工程;政府职能部门联合推出的“万村书库”工程;教育部和中国移动共同组织的“中国移动爱心图书馆(室)”;美国青树教育基金会成立了“中国青树乡村图书馆中心”;《中国妇女》杂志社在全国乡镇兴建的“星星火农村妇女家庭图书室”等等。通过“农村图书馆发展基金会”的设立,能够以更加透明、更加专业和更加有效的方式来整合社会捐助资源。随着体制的不断完善,对于社会各界的捐助,“农村图书馆发展基金会”也会争取更多的优惠政策。

设立“农村图书馆发展基金会”可以使图书馆界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参与农村图书馆建设,对唤起全社会关注农村图书馆事业、整合社会力量办馆资源、加快农村图书馆的提档升级、促进农村图书馆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是必要的、可行的。

1 文化系统2010年体制改革将围绕六大重点[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02/15/content_1298930 9.htm.

2 于良芝.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J].图书与情报,2007(5):23~24

3 王淼,扬玉麟.对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图书馆建设的思考[J].图书馆论坛,2009(1):10~12

4 杨岭雪.美国图书馆基金会的类型与运作[J].图书馆杂志,2005(5):69~71

猜你喜欢
公益图书馆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公益
公益
公益
公益
图书馆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