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世芳
(430064湖北武汉市武昌区南湖花园城中央花园红社里6栋2单元301室)
在当过私塾先生父亲的影响下,我从小就喜欢对联,特别是书屋联。
小时候,记得在教感老屋有一间不大的耳房,那是父亲的书屋,门楣上贴着他亲笔题写的书屋联:
无事屋中坐;
有求书里寻。
这里就成了我好奇和时常光顾的地方,也是我学习成长的地方。
一日,我在父亲的书屋里,发现一副林则徐的自题书屋联:
师友肯临容膝地;
子孙莫负等身书。
父亲的解释,让我对书屋联产生无限的兴趣和对读书的渴求。一声“莫负”表达了上辈对下辈的殷切希望。一语“等身”说明要读的书何其多,要学成何其难。于是我暗下了“读破万卷书,神交古人”(左宗棠自题家塾联)的决心。
以后,我时常在想,书屋虽小但它却藏有“沧海变桑田,日月定乾坤”的大自然、“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的宏伟历史画廊、“金戈刺铁马,鼓角搅狼烟”群雄争霸的战场”、“岁月经风云,人间历烟雨”的宏微观测站、“秦砖杂汉瓦,墨客兼文人”风流韵事的舞台,至此,我已是离不开这间小小的书屋了。
到了中年,我又在这小屋里读到了方志敏自题书屋的对联:
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
园栽四物,苍松翠竹白梅兰。
联意在爱书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扩大作者的志趣,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方志敏作为一个军人,除了爱书外,还爱上驰骋的骏马和祖国的大好河山,这是他广阔心胸中真情的流露。至于园栽四物,也表明了他高尚俊雅的气质,十足一个令人敬佩的儒军事家。那时候,正值“文革”时期,无书可读,我只好移爱于琴棋书画,做个逍遥派罢了。闲暇时,在父亲小小的书屋里,练练颜柳,学学丹青,演示《橘中秘》,拉拉“样板戏”,我在探索美的存在、美的追求中得到了“从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自勉联)的甜头。
后来,父亲的书屋里的书画渐多了起来,我又有书可读了。在读书时很自然地接触到一些书联,诸如郑燮的“百尺高梧,撑得起一轮月色;数椽矮屋,锁不住午夜书声”,蔡元培的“都无作官意;唯有读书声”,郁达夫的“绝交流俗因耽懒;出卖文章为读书”,吴玉章的“荆树有花兄弟乐;砚田无税子孙耕”,张大千的“懒思身外无穷事;多读人间未见书”。凭借着夜读的氛围、穷读的决心、续读的企望、心读的执著,汇成了一种有情、有景、有声、高旷幽远的意境,使我沉浸在至乐、有味、骋怀、意无疆的情志之中,至老仍读书不辍。
而今,在城市扩建中,老屋没有了,父亲的书屋也不存在了,觉得怪可惜的。退休后,长住在女儿家。为防盗,向南的阳台已封闭,我便把它布置成了一间书屋,并自撰了一联贴在屋里。其联曰:
独座了无尘事扰;
一窗单为书翁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