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联成趣乐人生
——退休干部邵运德撰联纪事

2011-11-20 00:54杨希平
对联 2011年7期
关键词:运城市三等奖一等奖

●杨希平

(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民政局)

改革铺画卷,市政振兴,六载放歌,生机无限情无限;

发展竞风流,公司鼎盛,八方获誉,思路更新景更新。

这是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总工会退休干部邵运,去年二月夺得江西省南昌市市政公用集团公司征联一等奖的作品。说起老邵创作楹联,屡屡获奖,乐在其中的情形来,还有一番鲜为人知、耐人寻味的经历哩!

老邵今年63岁,2002年在区总工会主席岗位上内退,2007年荣退。他从小就对方块字情有独钟。他所写的汉字飘逸洒脱,遒劲清秀,令同辈赞不绝口。但要说他编撰楹联的事情来,恐怕熟识者寥寥无几。他是从2003年参加该市福同惠征联时才步入此道的,且一发不可收。

殊不知,楹联创作与其它学问大相径庭,它是一种独特的文体。老邵是通过此次征联,才初步了解其中之奥妙。他经过几个昼夜的苦思冥想,将自感满意的三副联摆上市楹联学会领导薛起珠的案头。薛起珠对他说,所写楹联立意、对仗还能说得过去,就是韵律平仄欠佳,还需好好“充电”,遂赠他四本楹联杂志。回家后,他如饥似渴地学了起来,越学越觉自己专业知识的肤浅,越学越觉对联创作是件很有趣的事情,还极利于养脑、健身。这样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之后,他又重写了四副楹联报送。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一副作品终于获得此次征联的纪念奖。

拜名师求教,不断提高技艺,是老邵楹联创作走向成功的“秘诀”。此后三年多,老邵乐此不疲,笔耕不辍,写过几十副作品,但未有一副作品入围。他思来想去,还是自己功底不到家。经过走访名家,最后他拜市楹联学会十大新秀、市楹联学会副秘书长、岁数比他小约20岁的扆军宣为师,不辞辛苦多次上门求教,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随后,他所写的作品大都请老师指导、修改。而良老师对他虚心和诚恳的态度也很敬佩,每次都是有求必应,耐心辅导。在老师的教导之下,老邵同志编撰能力提高很快,2006年12月他在黄河“金三角”征联中荣获三等奖。

编撰楹联,苦中有趣,趣中求乐。老邵深有感触地说,对联撰写说来是件苦差事,说它苦就是因征联内容所限,每次参加活动都是从零开始,评委从不因为作者以前在全国获得大奖而优先考虑,加之参赛者众多,高手如林,其压力可想而知。但它又是个令人颇有成就感的事情,每当一副好作品“出炉”,最终在全国性征联活动中获奖,自己和家人心里都感到像喝了蜜一样甜。为了尝到成功的甜蜜,他乐于吃苦,甚至达到食不甘味、夜不成寐的程度。无论是在看电视时想到佳句,还是在夜半睡不着时想到妙辞,他都会立刻找出纸笔记录下来。有时为了找到一个恰当的词语,他走路时在想、休息时也在想,真乃咬文嚼字,如醉如痴啊!如他在编撰万荣县李家大院景区征联时,为了一个“峰”字,真是殚精竭虑、绞尽脑汁。

当时他写这副联是:

隔山隔海,笑话搭桥,台胞顿感孤山近;

旅美旅欧,乡音萦梦,游子更觉后土亲。

联中的“孤山”为平声,“后土”为仄声,按其韵律是可行的,但“山”字的重用是致命的硬伤,非换不可。为此他推敲再三,直到入睡时还想不出恰当的字来调换。次日清晨,他拿上初稿来到杨开茂老师住处欲求“高招”。他走着想着,不停地琢磨用何字较为恰当。蓦然间,当他看到峰峦叠嶂的中条山时,眼前为之一亮,何不就用“峰”字呢?既是平声,又与原意相符。见到杨老师后,他欲言又止,看其如何修改。杨老师经过思考,挥笔将“山”字改为“峰”字。杨老师与他真是不谋而合,想到一起了。当他说了自己刚才在路上的想法时,二人都禁不住大笑起来。此联应征后被评为三等奖。

有耕耘,就有收获。2007年以来,邵运德的作品在全国性征联大赛中连连获奖,其中一等奖二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五个,优秀奖十六个。他两年多来所获奖项,在全区乃至全市屈指可数。难怪运城市楹联学会名誉会长岳民立说道:“邵运德2010年能在全国性大赛中夺得两个一等奖,在全市楹联编撰史上实属罕见!”

猜你喜欢
运城市三等奖一等奖
山西省运城市绛县古绛镇乔野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做好粮食种植“大文章”
2020年书画临摹获奖作品选登
运城市盐湖区:“三抓三消除”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
登临沂天蒙山 行歌沂蒙调
前腳放生 後腳撈魚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5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WZW—bewell摄影月赛
三等奖获奖名单(初中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