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铃木方翅网蝽越冬始发与温度的关系

2011-11-18 05:50夏文胜刘超胡泽龙等
湖北农业科学 2011年16期
关键词:越冬死亡率温度

夏文胜 刘超 胡泽龙等

摘要:通过对悬铃木方翅网蝽越冬与出蛰活动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越冬代成虫主要集中在树干基部翘皮内,次年2月份越冬虫数明显低于12月份越冬虫数,当次年连续数日最低气温都在10 ℃以上时,越冬代成虫才能转移到悬铃木下层叶片。成虫通过24 h低温处理, -6 ℃、-7 ℃、-8 ℃、-9 ℃、-10 ℃下其平均死亡率分别为21.11%、34.44%、51.11%、78.89%、100.00%。

关键词:悬铃木方翅网蝽;越冬;温度;死亡率

中图分类号:Q968.1;S43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1)16-3290-04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Wintering and Reviving of Corythucha ciliata(Say),

and Temperature

XIA Wen-sheng1,LIU Chao1,HU Ze-long2,DONG Li-kun1,OU Ke-fang1

(1.Wuhan Botanical Garden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 Wuhan 430081,China;2.Wuhan Heping Park,Wuhan 430081,China)

Abstract: Analyses on the wintering and reviving of Corythucha ciliata(Say) showed that overwintering adult mainly gathered in the bark at the base of the trunk. The number of overwintering adult in February of the following year was lower than that in December the same year. Overwintering adult moved to the foot of leaves when the lowest temperature was above 10℃ for several days in the next year. After treated by the low temperature for 24 h, the mortality rate for the adult at -6℃,-7℃,

-8℃,-9℃, and -10℃ were 21.11%, 34.44%, 1.11%, 8.89%, and 100.00% respectively.

Key words: Corythucha ciliata(Say); wintering; temperature; mortality rate

懸铃木方翅网蝽[Corythucha ciliate(Say)]2002年在我国最先发现于湖北省武汉市,2006年鉴定其种名[1,2],国家林业局随即将其增列入我国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名单,该虫在湖北、浙江、江苏、四川、湖南、河南、贵州、上海和重庆等省(市)皆有发生[3-5],危害我国城市行道树之王——悬铃木。浙江省和四川省对该虫进行了风险分析,并评定为中度危险有害生物[6,7]。尽管该虫的成虫飞行能力不强,但国内较多文献证实该虫的传播速度较快,现已扩散蔓延到整个长江流域,其主要原因是该虫隐蔽性好、耐寒性强、繁殖系数高,有利于人为远距离传播、大地域范围发生及在入侵地频繁暴发。从武汉市多年来悬铃木方翅网蝽发生情况来看,每年的冬季气温与该虫发生有密切关系,据刘亚军等[8]测定的湖北荆州种群和河南郑州种群的5日龄成虫的结冰点和过冷却点可达-18 ℃、-21 ℃,美国学者Halbert等[9]也记述了该虫可以抵御-23.3 ℃的低温。所以,开展悬铃木方翅网蝽的防控有必要了解温度对悬铃木方翅网蝽越冬与发生的影响,以做好早期防治工作。

1材料与方法

1.1室外越冬调查

调查地点:武汉市中山大道、东湖路、徐东路3条路段;调查时间:2008年12月10日和2009年2月5日;调查方法:每条路段随机选取4株悬铃木(英桐),将树体主干分成两段调查,下部为树干距基部1.5 m以下,上部为树干的1.5~2.0 m,调查树体的高度与胸围,记录每棵树上部和下部越冬成虫的数量,计算越冬成虫的虫口下降率。

1.2室内低温适应能力测试

采集悬铃木方翅网蝽第二代高龄若虫,用悬铃木嫩叶饲养,待若虫羽化为成虫后,挑取健康虫体放入SPX-150C恒温恒湿培养箱,处理24 h后取出,并让虫体在室温下(25 ℃)恢复2 h,检查虫体的死亡数。试验设定0 ℃、-5 ℃、-6 ℃、-7 ℃、-8 ℃、-9 ℃、-10 ℃ 7个温度处理,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的供试虫数为30头。

1.3始发与温度的关系

2009年4月和2010年4月,选取东湖路的悬铃木进行定点调查,东湖路双排悬铃木,一排临靠东湖水面,一排临靠武汉大学珞珈山,树体胸径50 cm左右、树高20 m以上,没有开展过悬铃木方翅网蝽防治。调查选取16株悬铃木,每隔3 d 1次,主要观察悬铃木方翅网蝽越冬代成虫的活动情况,同时记录每天的最低气温。2010年调查时,在每株树干距地1.5 m处用粘虫胶涂刷一圈30 cm宽胶带,定期观察胶带上贴虫情况。

2结果与分析

2.1悬铃木方翅网蝽室外越冬

在武汉地区当气温的低温达10 ℃左右时,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开始寻找越冬场所,每年11月中下旬为该虫的越冬高峰期,其最主要越冬场所为悬龄木主干或主枝的驳皮和缝隙或落叶,而行道上的落叶大都被清扫,只有少量绿带中残存有落叶,所以本次调查虫数为树干上成虫的越冬情况。

调查数据(表1)反映了悬铃木方翅网蝽越冬的三个层面:一是调查的3条路段以东湖路越冬虫量最大,平均每株虫量为626.0头,徐东路越冬虫量最少,平均每株虫量为59.3头,说明该虫越冬虫量与树干的胸围大小有关,树干越粗,树体的驳皮和缝隙越多,提供给悬铃木方翅网蝽越冬场所多,树干细,其树皮光滑,驳皮大都脱落,能提供的越冬场所少,故越冬虫量低;另外,在同一路段不同树体上的越冬虫量有很大差距,这与在同一路段不同植株受该虫危害程度不一致的实际情况相吻合。二是从悬铃木方翅网蝽在树干不同部位的越冬虫量来看,在树干下部越冬的虫数明显高于上部,越冬前期(2008年12月10日)树干上部越冬虫数只有下部的35.5%~37.4%,在越冬后期其百分比则是更小,最小值为东湖路树干上下部虫量比,为5.8%。三是3条路段悬铃木方翅网蝽调查数据表明,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通过越冬后虫口数量皆有明显下降,徐东路虫口下降率为77.22%,中山大道为73.06%,东湖路为38.90%。引起越冬成虫虫口数量下降的原因很多,如越冬场所、天敌种类和数量、人为干扰以及气候因素等,但其主要原因是气温的变化。徐东路、中山大道分别是武昌和汉口的中心道路,冬季小环境气温变化频繁,东湖路则是武昌东湖景区道路,地理位置靠山临水,小环境内气温变化较为稳缓,因此东湖路越冬虫量多,其越冬虫口下降率小,越冬后期树干上下部位越冬虫口比最小。

2.2悬铃木方翅网蝽低温适应能力测试

悬铃木方翅网蝽在武汉地区以成虫越冬,武汉地区历史极端低温为1977年的-18.1 ℃。2008年初,武汉经历了一次严重的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气候事件,期间共出现4次大范围低温雨雪天气过程,最低气温为-5.2 ℃,持续低温从2008年1月12日至2月3日,共22 d[10]。虽然其极端低温不强,但从其前3年(2004~2007年)与后3年(2008~2010年)悬铃木方翅网蝽在武汉市总体发生程度来看,后3年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发生程度明显下降;对此,本次室内低温适应能力测试也可进行佐证(表2)。成虫通过24 h低温处理,在0 ℃下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未见死亡;当低温达到-5 ℃时,成虫出现死亡,平均死亡率为7.78%;随着温度进一步降低,其成虫平均死亡率明显上升,-6 ℃、-7 ℃、-8 ℃、-9 ℃下其平均死亡率分别为21.11%、34.44%、51.11%、78.89%;当低温达到-10 ℃时成虫全部死亡,死亡率达100.00%。7种温度处理间成虫平均死亡率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其中-10 ℃、-9 ℃、-8 ℃、-7 ℃、-6 ℃、-5 ℃各处理间平均死亡率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说明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虽然可以抵御短暂的-20 ℃以下的理论低温,但持续低温对成虫造成死亡是明显的,特是在-5 ℃以下时。而武汉地区冬季低温在-5 ℃以下的年份不多,大多年份冬季低温为-3~-1 ℃,符合悬铃木方翅网蝽发生的越冬温度条件,每年需要结合冬季低温情况做好该虫发生程度预测。

2.3始发期与温度的关系

悬铃木方翅网蝽在武汉市一年发生5代,发生期最长可达9个月,全年通常在6月上旬、7月中旬和10月上旬出现3个发生高峰期,以7月中旬发生量最大。该虫在早期防治容易且效果明显,后期防治难度较大。为实现防治越冬代成虫,控制第一代若虫,试验连续调查、观察了2009年和2010年东湖路悬铃木方翅网蝽越冬代成虫活动情况。从气温曲线图(图1)看出,2009年4月份日最低气温大致呈平稳上升,4月8~14日最低气温均高于14 ℃,虽然在4月15~19日的最低气温有较大变化,但最低气温仍为14 ℃,对悬铃木方翅网蝽越冬代成虫的活动没有明显影响,2009年调查记录4月7日在东湖路悬铃木树干上首次发现有越冬代成虫爬行,4月13日在树冠下部叶片上发现成虫,同时树干上也有不少成虫爬行,4月19日后树干上就看不到成虫了,大都已经上树为害叶片。2010年4月份气温变化较大,4月7~10日最低气温由14 ℃一下子降至6.5 ℃,然后在12日又回升到14 ℃,接着气温继续下降,在4月17日最低气温为2 ℃,然后又慢慢回升,21日最低气温达到18 ℃,以后最低气温均在10 ℃以上;2010年4月16日以前在东湖路调查,树干、叶片上均未见成虫,粘虫胶上未见悬铃木方翅网蝽,一直到4月20日,树干上才有成虫爬行,下部叶片也有少量悬铃木方翅网蝽,粘虫胶上有成虫,但驳皮下仍有大量成虫,树干上的越冬代成虫活动到5月初才结束。可见,当最低气温达到10 ℃时,越冬代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开始出蛰活动,但是只有连续数日最低气温都在10 ℃以上时,越冬代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才能转移到悬铃木下层叶片,4月气温较低能推延越冬代成虫上树。因此,开展悬铃木方翅网蝽越冬代成虫防治的最佳时期为4月中旬至5月初,具体时间要结合气温掌握。

3讨论

通过悬铃木方翅网蝽越冬代虫量调查、始发期与气温变化的相关观察,以及室内较长时间不同低温适应能力测试,发现越冬代成虫在武汉经过冬季低温后,虫量显著降低,导致越冬代成虫数量降低原因存在多方面因素,但越冬温度是影响悬铃木方翅网蝽死亡与活动的关键因子。在不同地域、不同年份、不同小生境温度存在差异,即使低温相同,不同湿度、不同持续时间、不同虫体性别、不同虫体龄期,悬铃木方翅网蝽个体对低温的抵御能力也不一样。所以,开展悬铃木方翅网蝽入侵的区域可能性、危险性评估,发生区发生程度的监测,以及年度该虫的防治,都有必要结合地方气温条件,尤其是极端低温、低温持续时间、低温变化幅度以及高湿低温等方面作进一步细致研究。

参考文献:

[1] 夏文胜,刘超,董立坤,等. 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发生与生物学特性 [J].植物保护,2007,33(6):142-145.

[2] 李传仁,夏文胜,王福莲. 悬铃木方翅网蝽在中国的首次发现 [J].动物分类学报,2007,32(4):944-946.

[3] 朱兵,李跃忠,鞠瑞亭,等. 悬铃木方翅网蝽在浦东危害情况调查[J]. 上海农业科技,2008(4):100-101.

[4] 王福莲,李传仁,刘万学,等. 新入侵物种悬铃木方翅网蝽的生物学特性与防治技术研究进展[J].林业科学,2008,44(6):138-142.

[5] 蒋金炜,丁识伯. 外来害虫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发生与危害[J].植物检疫,2008,22(6):374-376.

[6] 朱云峰,蒋平,杨小丰,等. 悬铃木方翅网蝽在浙江的风险分析及防控对策[J].植物保护,2008,34(6):39-42.

[7] 陈小平,李映平,李涛,等. 悬铃木方翅网蝽风险分析评估[J].四川林业科技,2009,30(1):59-61.

[8] 刘亚军,李传仁. 懸铃木方翅网蝽越冬种群的过冷却点测定[J].昆虫知识,2009,46(6):898-900.

[9] HALBERT S E, MEEKER J R. The sycamore lace bug,Corythucha ciliata(Say)(Hemiptera: Tingidae)[J]. Entomology Circular(Gainesville),1998,387:2.

[10] 李兰,陈正洪,周月华,等.湖北省2008年初低温雨雪冰冻过程气候特征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18(3):291-295.

猜你喜欢
越冬死亡率温度
奶牛安全越冬要抓好防寒保温
一张票的温度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停留在心的温度
北方园林植物常见越冬防寒措施
流苏越冬种条低温贮藏扦插繁育试验初报
测个温度再盖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