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瑛
鲁迅也是收藏家
刘瑛
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收藏家。他的收藏不但涉猎很广,而且造诣很深。尽管他已逝去半个多世纪,但他的收藏活动和所取得的功绩,至今仍焕发着夺目的光彩,给我们以极大的昭示和教益。
鲁迅是个藏书家。早年在日本求学时,就喜欢逛神田町旧书店和银座丸善书楼,并买回了大量古旧书籍,这对他以后走上文学的道路,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1911年,鲁迅任绍兴师范学校校长,搜集古旧图书的兴趣更浓,许多书商常抱着书去找他求售。
1912年,鲁迅应蔡元培的邀请,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工作,同年随政府迁往北京,住在宣武门外绍兴会馆的琉璃厂附近。辛亥革命失败,鲁迅的思想十分苦闷彷徨,旧教育部的衙门生活,又使他感到厌倦,于是就经常到琉璃厂大量搜集古旧书籍,从事中国古籍的考证、纂辑和校勘工作。
这一时期鲁迅在琉璃厂的活动十分频繁,几乎一天去一次。当时,他的月薪200多元,除了赡养母亲之外,还要负担周作人的生活费用。但由于酷爱书籍,每月都要用十分之一的薪金去买书。在日记中,鲁迅写道:“京师视古籍为骨董,唯大力者能致之耳。今人处世不必读书,而我辈复无购书之力,尚复月掷二十余金,收拾破书数册以自怡悦。”
尽管收入不丰,但月掷20余金,以自怡悦,这种乐此不倦的精神,至今亦让人为之赞叹。除此之外,鲁迅每月还要从日本邮购回一些书籍。
由于经常游逛琉璃厂,鲁迅养成了一些习惯。先至青云阁饮茗,后至升平园洗澡,然后再来到宁静的琉璃厂,徜徉在旧书屋里,仔细收集古旧书籍。每有收藏,他总是如获至宝,喜出望外。有一次,鲁迅无意中发现一本《太平广记》残本,急忙付款购买,一连兴奋许多天。
除了逛琉璃厂,鲁迅还爱上了宣武门口的小市。清朝以来,北京外城便出现了拍卖估衣、桌椅、文物、旧书之类的地摊,即小市。鲁迅从琉璃厂出来以后,总是要专门绕到小市,带着浓厚的兴趣到处走走看看,翻翻找找,以求有所发现。在日记中,他时常记下“午后之小市”,“往小市,因风无一地摊,遂归”,“晚绕小市归”的词句。
如果有夜市,鲁迅也是常客。至于岁首一年一度的庙会,他也是非常珍惜的。一些古书如有破残,他便委托琉璃厂本立堂予以修缮。如修缮不好,就退回去重新装订。在他的日记中,曾记载一次收到本立堂旧书店伙计送来的委托装订的旧书多达一百册。他自己还买了一把锥子,经常在夜间亲自修整。
鲁迅每年年终都有个专门统计购书账目的“书账”。从“书账”记载的书目来看,他所买书籍数量之多,范围之广,令人惊叹。正是由于搜集了大量书籍,他才能进行《稽康集》、《谢承后汉书》、《中国小说史略》等重要文集、著作的校订和写作。完全可以这样认为,鲁迅早期在琉璃厂的古籍收藏活动,和他一生学术上的巨大成就有着直接关系。对此郭沫若认为,鲁迅辑录逸书,校对典籍,尤其是撰写了《中国小说史略》,是前无古人的拓荒工作和权威成就,领导了百万后学。
鲁迅还是个文物爱好者和收藏者。每次路过古玩铺,都要进去赏玩一番,也时常买下一些瓷器、箭镞、石章、铜像等文物。在小市地摊上,他曾高兴地买到一些古钱、瓷印泥盒、笔盂。有一段时间,他专门从文斋、李竹泉等古玩铺购买古钱,并且仔细研究钱币上的文字。他还喜欢买松筠阁的俑像。为了通过俑像研究我国古代的社会生活,又特别从日本丸善书屋买来《支那偶考》一书进行参考,涉猎很深,入痴入迷。
此外,鲁迅还喜欢收藏铜镜。他在1915年2月28日的日记中记载:“午后往厂甸买十二辰竟(镜)一枚,有铭,鼻损,价银二元。又唐端午竟(镜)一枚,一元。”
同年3月1日的日记中又记载:“夜季自求来,赠鼯鼠蒲桃镜一枚,叶上有小圈,内楷书一‘马’字,言得之地摊.”
1918年3月25日又记:“午后往留黎(琉璃)厂买未央东阁拓本一枚,卷一元。又买青羊竟(镜)一枚。日有熹竟(镜)一枚。合价十一元。”
后来,鲁迅写下了抨击反动派的有名杂文《看镜有感》,他从一面海兽葡萄镜上指出汉武帝时我国艺术家尚能吸收西方大宛、安息的文化来丰富我国自己的文化,而后来的统治者却闭关自守,反而做不到这一点。没有丰富的文物知识,鲁迅不会写出这样的好文章。而且他从一面古镜上联想文化、历史、现实,这种收藏态度和发挥收藏文物的作用,不是一般收藏者所能比拟的。
因为时常收藏文物,鲁迅具备了很高的文物鉴别能力。1924年7月,鲁迅应邀到西安讲学,返回时路过郑州,游逛了几家古玩铺,他当时就判断:“所列大抵膺品”。
临去世的前几个月,鲁迅在《且介亭杂文》集序言中谦虚地评价自己的文章“决不是英雄的百宝箱,一朝打开,便见光辉灿烂。我只在深夜的街头摆着一个地摊,所有的无非几个小钉、几个瓦砾,但也希望,并且相信,有些人会从中寻出合乎他的用处的东西。”此段文字深沉幽默,不但发人深省,而且也是他多年搜集文物内心体验的真实写照。
郭沫若专门研究过鲁迅的收藏活动,十分可惜鲁迅全集中见不到他自己这方面的专门论述和文章。郭沫若对鲁迅的收藏评价甚高,认为搜罗丰富,尤其秦以后的金石铭刻搜罗得多。从帮助鲁迅取得辉煌成就方面来看,收藏的作用功不可没。
栏目主持:吕燕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