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宁淡远 简中求丰
——评邹明林新作《旺》兼谈陶艺创新问题

2011-11-17 02:48沈奇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1年3期
关键词:醴陵白瓷五彩

沈奇

西安财经学院 西安 710043

平宁淡远 简中求丰
——评邹明林新作《旺》兼谈陶艺创新问题

ANAPPRECIATION OFZOU MING LIN'S NEWARTWORK,“W ANG”,WITHTHE DISCUSSIONABOUTTHE INNOVATIONINCERAMICSART

沈奇

西安财经学院 西安 710043

在“2010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展”中,邹明林的醴陵高白瓷釉下五彩新作《旺》,引起了同道们的一片喝彩声。笔者因脚伤未能赴会观赏原件,但仅从后来刊发于《陶瓷科学与艺术》2010年第9期《旺》的作品图片上看,就眼为之一亮,过目难忘。这些年于诗学主业之外,“玩票”书画陶艺,看作品多了,便总结出一个笨经验:万紫千红放眼去,撩过看过回头思量过,哪件东西能留在记忆中,并能“回放”其大概意思和印象,那便“有戏”。

其实无须回放,明林的这件《旺》就一直在脑子里“静养”着,时不时引人回味,想说点什么。也推荐给来访的文朋艺友欣赏过,大都叫好,赞之有中国陶艺的本味,真正是推陈出新——新得细巧,新得自然,新得不矫不饰、含蓄洗练,而得平宁淡远、简中求丰之功,细品之中,还有一抹朦朦胧胧的诗意弥留萦绕,养眼之外,尚添一份诗意的心境。

有话要说,先话说回来:近年在著名陶瓷艺术家张尧的开启与推动下,醴陵高白瓷釉下五彩的艺术转型,已然大面积奏效且“捷报频传”、佳作多多,何以独选邹明林的这件《旺》来说话?

其一,就作者而言,明林从事陶瓷美术创作二十余年,本是由传统工艺中一路走过来的,虽不乏学养、技艺和经验的积累,但由此中规中矩的创作历程所形成的局限之束缚,可想而知,一时要脱茧化蝶,谈何容易?而明林到底还是走了出来,且别开生面,出手不凡,算得一个典型个案;

其二,从作品来说,仅就陶瓷艺术之“质”与“饰”的关系而言——尤其是在醴陵高白瓷釉下五彩创作中,《旺》的出现,无疑为其“天生丽质”的本质属性,以及这一属性的现代性转型,作了一个推至极致的“文本阐释”,从而为醴陵高白瓷釉下五彩创作如何提升质地之美以胜于敷彩之美,并使之重获纯净典雅的艺术气质,给出了一个新的提示。

于此我是想说:《旺》于明林,是其艺术历程之“拐点”中的亮点;《旺》于本文,则是一个不失学理思考的“切入点”。一件陶瓷艺术作品能在让我们过目不忘之后,还想说点有关的话题,已属难得。

我曾用《红楼梦》中“林黛玉”比喻醴陵高白瓷的“天生丽质”,其潜在的学理性思考,是想就此提醒:近世中国陶瓷艺术之根本弊病,在于饰大于质而华过于实,失去了陶瓷艺术的本质性审美属性。

西人庞德(美国意象派大诗人)曾说过:线条比色彩更具审美价值。我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有两点:其一,相当于汉语中的“质有余而不受饰”,线条是质,色彩是敷彩之饰,质地之美胜于敷彩之美;其二是强调单纯美的价值;在这里,单纯不仅是一种美的风度,更是一种美的力量。

而东方美学的基质在于简约、自由、合心性。具体而言,一是虚静为本:澄怀观照,空纳万境,静了群动;二是以少胜多,不以多为多;三是天人合一,法自然、师造化,自然为大美。

将以上两点综合考量,不是恰好可对应陶瓷艺术的审美本质吗?

回到醴陵高白瓷说事

其实现在细想来,单讲质地的“天生丽质”也不免偏颇。在以传统工艺为根脉的当代醴陵高白瓷艺术中,也不乏令人叹赏而珍重的精品力作,即或满画通绘,若心性与技艺和谐畅达而境界到了,也不失“天生丽质”的内在品质。这里的关键在于“质”的“有余”,方可无所谓“饰”的浓淡。

便又想到宋代大诗人苏轼的那首名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这里需要再次提醒的是:只有有了“西子”这样的“天生丽质”,才能说到“浓妆淡抹总相宜”。具体到醴陵高白瓷,也就是说,只有充分理解并完美展现出它的本质审美属性,达到“质”的“有余”,则如何“饰”及“饰”的程度如何,就可依从作者的眼光和创意而“相宜”以定,无妨基本的品质所在的了。

笔者曾有幸获得一件由张尧设计监制、黄小玲工艺大师绘饰烧制的高白瓷釉下五彩笔洗,纯粹传统路数,且几近满绘,但因色彩的淡雅清逸、画工的超凡脱俗和工艺的精良考究,依然不失“天生丽质”之美,更添“增华加富”之赏,可谓另一种创新理路的典型佐证。

再回头细读邹明林的《旺》以进一步论证

中国陶瓷艺术的基因元素有三:一是简朴,二是写意,三是以形写神。这三点在《旺》作中都得以较好的体现——

其一,线条简括,器型凝重。圆顶方足,如天地初生,浑然一白,寓万物本色;素宁,淡定,旷远;泰然之中又有一息勃勃生机的隐隐脉动,让人联想到“胎息”之妙境;整体气息单纯到极致却又饱满到极致,颇具视觉张力;

其二,立意巧致,以小见大。通体素白的形体之上,仅刻画出一丝微云,一缕柳烟,两叶半新芽,却已气象尽出,意蕴完满,令人联想无穷。而尤其可贵的是,因了构思的奇巧,以最少的刻画点染,已得神满意足,则尽可留大白于“质”,而将高白瓷的“丽质”展现到极致,“饰”“质”两相宜,深得写意之妙;

《旺》瓷 釉下五彩

其三,形神兼备,形胜神逸。点题为“旺”,却仅以形体的张力体现生命的旺盛,复以轻描淡写的绘饰之点染,透显天人合一的生命哲学,如美学大师宗白华先生所言:“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抵达禅的物态化、或物态化的禅之境界。

如此解读一番,已觉太累。其实笔者最初看到明林的这件作品,首先念念于心的,是它带给我的感性之美:有如漫步春日,天抹微云,柳吐新芽,神清气爽而无心回家——后来还为此草就四句歪诗:微云淡抹曙色新,小丫初绽待分明,借得湖光清白好,与物同春岁月宁。

总括上述学理“解读”和诗性“感念”,可谓既享受了一次美的散步,又收藏了一颗诗意的灵魂——一件小小的陶瓷作品,能生此二美之意,当为可珍视并可借鉴之物了。

沈奇,诗人,文艺评论家,陕西美术博物馆学术委员,西安财经学院文艺系教授,中国首届陶瓷大会论文评审评委,中国《陶瓷科学与艺术》杂志评论专栏主任。

邹明林,男,湖南醴陵人。高级工艺美术师,湖南省陶瓷艺术大师,工艺美术设计大师,中国陶瓷馆特聘研究员,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理事,湖南省陶艺家协会主任委员,中国《陶瓷科学与艺术》杂志总编辑。

猜你喜欢
醴陵白瓷五彩
五彩的秋
神奇的五彩混色瓶
德化白瓷雕塑作品选
快编五彩绳
因瓷而生 为瓷而兴——1915醴陵国际陶瓷文化特色街区打造醴陵陶瓷文创新模式
2018·醴陵收藏名瓷春节展在醴陵瓷谷隆重开幕
王兴虎陶瓷艺术作品选
醴陵尚方窑制“世界和瓶”闪耀巴西里约奥运会
景德镇早期青白瓷的器型与色度
先有青瓷还是先有白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