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建水紫陶艺术风格形成原因探析

2011-11-17 02:47王坤茜LIAOliangWANGkunqian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1年2期
关键词:紫陶制陶建水

廖 亮 王坤茜 LIAOliang,WANGkun-qian

1.昆明理工大学 昆明 650500

1.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Kunming,650500

2.河南科技大学 洛阳 471003

2.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Luoyang,471003

清末民初建水紫陶艺术风格形成原因探析

廖 亮1王坤茜2LIAOliang1,WANGkun-qian2

1.昆明理工大学 昆明 650500

1.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Kunming,650500

2.河南科技大学 洛阳 471003

2.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Luoyang,471003

云南建水紫陶由建水民间实用陶器发展演变而来。清末民初,建水文人直接参与制陶或将文人画与建水“阴刻阳贴”、“残帖淡艳”、“无釉磨光”等传统制陶工艺技术相结合,容艺术与技术于一身,从而直接改变了建水制陶的风格和艺术取向,提升了建水陶的艺术品位,使其由民间实用陶器向艺术紫陶发生了巨大转变。

建水紫陶;艺术;装饰;文人画;

1、前 言

云南省建水地区的建水紫陶形成于清代,始创于道光年间,是由明代粗陶生产昌盛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建水紫陶以它朴雅庄重的形、色、质,刻雕填磨的精细工艺,古意盎然的断简残帖装饰在全国众多陶艺中独树一帜[1]。在陶瓷发展史上就有“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之说[2],曾与江苏宜兴陶,广东石湾陶、四川荣昌陶齐名。

建水紫陶的产生其实是日用陶向艺术陶发展演变过程的一种结果。在紫陶产生之前,建水已有上千年成规模的陶瓷烧制历史,早在3500多年前便出现了原始的制陶业,到了汉代就已经有了较为完美的陶器,至宋代则能烧制出成熟的青瓷。从元代到明代,建水青花瓷业进入了百花争艳的鼎盛时期,成为云南省生产陶瓷的中心。建水紫陶生产之初,主要生产烟斗、茶具、花瓶、笔筒、印盒、烛台等日用陶,造型大多古朴典雅,别具一格,但并不特别注重装饰的精美,实用才是第一位的。可见,在建水紫陶形成之处,建水制陶业一直以民间实用陶器为市场定位,它既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又同当地多民族的民俗文化相关,但又受到市场定位的影响,无论其做工还是艺术性都难以登上“大雅之堂”。

2、建水紫陶的艺术风格特征

建水紫陶的独特魅力在于将书画艺术与雕刻填泥工艺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俗称“阴刻阳填”。在制作上精工细作,注重装饰,以书画镂刻、彩泥镶填为主要手段。清以来,建水的文人墨客以半干的陶坯为纸,尽情挥洒泼墨,移字画于陶坯之上。陶坯落墨后,艺人们依样将墨迹精心雕刻成模,再经填充彩泥、修坯、风干、入窑焙烧、分次打磨后,使建水紫陶呈现出斑驳陆离的肌理变化,产生出古拙斑斓的金石之气。以建水紫陶中最为有名的“残贴”为例,制作时将陶坯上的字画分别以阴、阳两种刻法交叉刻出,再在刻模上以不同颜色的彩泥交替填充,多则五六块,少则两三贴。在制作残贴图案时,有些胎体需要剔掉,而有些图案需要保留,甚至在一个字或一片草叶图案上,也要经过几次的剔除和预留,以体现其艺术效果。最为复杂的残贴居然达七层之多,最小的填彩只有米粒大小,层层叠叠决无差错,形成类似现实中“断简残篇”的表象特征,如图一所示。在装饰技法上,建水紫陶制作工艺采用“淡艳装饰”,此技法为民国时期建水制陶名家丁吉三所发明,他根据画面艺术表现力的需要,在泥坯上选用由浅到深,由淡到浓的各种色泥镶填,以表现画面的虚实,具有传统水墨画“墨分五色”的效果,层次分明,气韵生动。在制作紫陶作品时,通常将“残帖”、“淡艳装饰”两种手法结合使用,二者相得益彰,使得紫陶作品书画意味更加浓郁。由此可见,建水紫陶在制作过程中所采用的“阴刻阳贴”、“残帖淡艳”、“无釉磨光”等独特的工艺技术将书法、绘画艺术融入到制陶工艺当中,因容技术与艺术于一身,既有文人字画之书卷雅气,又彰显制陶工艺之绝技,使得建水紫陶有“雅陶”之美誉。

3、建水紫陶艺术风格形成原因

建水紫陶自形成以来,将陶器视为载体,以“拉坯精准、名家书画、阴刻阳填、残帖断简、淡艳装饰、无釉磨光”为制作工艺,广泛采用唐诗宋词,名家书法,碑贴以及花鸟山水、楼阁亭榭等为装饰纹样而制陶,无不透出“文人陶”的特征。

文人参与制陶其实早有记载,在陶瓷器上引入绘画艺术开始于唐代长沙窑,长沙窑釉下彩绘装饰的内容有人物、花草、动物、山水云气等多种题材,并在瓷上题写诗词、谚语、联句等,形成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景象。到宋代,在“兴文教,抑武事”的宽松文化政策下,进入统治机构的文人学士受到尊重和优待。瓷器生产在此生活氛围中有浓厚的文化基础,有古瓷窑的地方也有着优良的文化传统,制瓷工耳濡目染,将书画传统融入瓷工艺[3]。宋代磁州窑就曾将书法纳入其装饰体系中,形成了自己书法装饰的独特风貌,使陶瓷书法装饰达到了较高水平。进入元明清以来,这种陶瓷上的书画装饰逐步走向精微,从宫廷到民间,无不可见。可以说,以文人画饰陶在我国有着深厚的传统和渊源。正是由于文人的参与,才使得陶瓷成为了文化传播一种新的载体,文人画的产生,也促使了日用陶瓷逐渐向艺术陶瓷的方向发展。范曾先生曾说过:“善诗、善文、善书矣,其砚中剩墨正无所施用,适案上有陈宣一纸,则跌宕数笔,竟有高雅之趣。久之,画石;又久之,画竹,文人画形成之过程,无一例外者此也”[4]。建水历来作为云南古之重镇,无疑具备产生文人画的土壤。明清时建水为临安府治所,毗连蒙自、石屏、通海,是滇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史有“临半榜”之称,即在云南的科举考试中,临安学士中榜者占半榜之多。中原文化传统在建水有深远影响,建水人才荟萃,书画艺术在滇南首屈一指,因有“文献名邦”的美誉。这也为建水的日用陶发展为具有文学艺术气息的建水紫陶奠定了相应的文化基础。清末以来,建水许多书画名家就以紫陶为载体保存了大量的墨宝真迹,“残帖”创始人王永清就是其中之一。王永清,字定一,号老农,清代贡士,建水著名书法家、篆刻家、陶艺家。书载王永清:“书法出入王虚舟,又学虞永兴,草书学《十七帖》,小篆学李阳冰,隶书似桂末谷……生平殚精竭虑,沉潜于携石制陶,每作一印章,必聚精会神,期于善美,而讨论刀法,无微不至。”王永清在建水紫陶中地位显赫,是建水紫陶近代发展进程中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在建水地区有“三王”之首的美誉[5]。建水其他书画名家在清末民初之际也积极投入到建水紫陶的创作之中,这正是建水陶由日用陶发展成为艺术陶并具备独特艺术特征的关键所在,在建水紫陶的书画表现形式上较为突出的有:刘光烈的板桥体书,王式稷的金文,王克敏、王孝全的花卉翎毛,王宪斌的竹子,王垂书的草书,肖茂园的山水,沈河清的鱼虾,马吉生的菊花,向逢春的山水、人物、梅兰竹菊和各种字体及李贯夫的楷书等[6]。特别是“三王”:王永清、王受之、王式稷三人作为建水有名的书画名家,都是集绘画、书法、刻填、烧制技法于一身的全才。建水紫陶在创建之初仅仅只是文人进行书画,进而由制陶人进行制作,艺术是艺术,技术是技术,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而“三王”在制陶过程中都能将书画造诣与制陶技法集于一身,从泥坯上书画草样到烧烤,打磨浑然一体,由此可看出,当时的文人雅士已不仅仅只从事书画创作,而且还投入到了紫陶的创作与制作当中,可见,建水地区的文人雅士对建水紫陶的形成和发展影响之巨大,加入文人画后的建水紫陶既保留了名家笔墨的气韵,也传承了建水陶“阴刻阳填、淡艳装饰、无釉磨光”等特殊的制陶工艺。正是由于文人雅士与工匠们的倾力合作,精心打造,才使建水紫陶脱离日用陶生产而成为集实用价值、审美价值于一体的高贵、典雅的艺术品而荣登大雅之堂。

4、结 语

建水紫陶的形成可以说是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结果。清末民初文人参与制陶,使得文人画在建水紫陶的装饰图案和书法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与其制作工艺相比,建水的制陶工艺只是继承了历代制陶技术而已,于建水紫陶的形成及影响意义不大。而文人参与制陶及文人画的装饰则直接改变了建水制陶的风格和取向,为建水陶注入了新的活力,继而提升了建水陶的艺术品位,使其由民间实用陶器向艺术紫陶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1]孙和林.云南建水紫陶[M].昆明:昆明国际统一出版社,1997

[2]谢恒.建水萦陶[M].昆明:昆明国际统一出版社,2004

[3]杨冰,袁惠敏.瓷器与中国文人画[J].景德镇陶瓷,2009(3)

[4]范曾.文人画刍议[J].群言,2009(06)

[5]孔明.“似残非残、有残至美”—论建水紫陶装饰艺术“残帖”美[J].装饰,2009(03)

[6]高媛菲,宣宏宇.“建水陶”的审美内涵与装饰语言新气象[J].陶瓷科学与技术,2009(01)

ANALYSIS ON THE CAUSES FOR ART STYLE FORMATION OF JIANSHUI PURPLE POTTERY

Jianshui purple pottery is developedby yunnan Jianshui folkpractical pottery.The later Qing dynasty,thehydrological people of Jianshui were directlyinvolvedin potteryor combinedtraditional technologies such as literati paintings andJianshui"intaglioYang stick","residual esther pale colourful"and"noglaze polished",andthis directlychangedthe Jianshui style on pottery-making andartistic orientation,andpromoted theJianshui”s pottery arttaste,made its practicalpotteryart byfolkto purple pottery undergonetremendous changes.

Jianshuipurplepottery,art,decoration,theliterati paintings

图1 《焚香诰天》│作者:陈绍康

猜你喜欢
紫陶制陶建水
建水陶艺新观察
建水紫陶研究:学生紫陶作品(二)
巧手制陶,玩出文化味——甘肃省秦安县五营初级中学陶艺社活动侧记
云南建水陶博物馆馆藏作品欣赏
青木木米制陶风格探析
马行云艺术作品欣赏
建水紫陶:中国建水紫陶古陶斗美术
大辛庄商代制陶工艺研究
建水紫陶·升华
大象的澡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