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当网经营了10年,为什么到2010年下半年却受到热捧?是惊喜还是陷阱?当当网和京东商城在2010年下半年获得美国华尔街的追捧,那时中国正好开始通货膨胀。
在2010年的最后3个月,中国企业到美国实施的IPO突然都得到了批准,IPO数量及融资企业估值之高,都是创纪录的,发行市盈率超过20倍的有6家企业,其中还有3家超过60倍。2010年第四季度,有12家企业登陆美国股市,融资总额达14.80亿美元。相比第三季度提高50%,环比提高85.3%,无论IPO的数量还是融资金额都达到三年来的最高水平。这些钱会让已经炒得很高的商业股炒得更高,以直接推高中国通胀,加大中国货币紧缩政策的调控难度。这时美国的资金投入不再是为了在IPO市场上的获利,而是整体战略的一部分。
是惊喜还是陷阱?当当网和京东商城在2010年下半年获得美国华尔街的追捧,那时中国正好开始通货膨胀。当当网经营了10年,为什么2008年、2009年美国人不要,到2010年下半年却受到热捧?2010年下半年中国物流仓库租金到现在上升了30%~50%。经济分三部分——生产、物流和消费,通货膨胀也分三部分——生产、物流和消费。推高物流成本,必定推高通货膨胀,接着是消费下降,再接着是生产恶化。
当当网CEO李国庆在美国表示,当当上市以后,将随时应对一切价格战。为了抑制通胀,要B2C公司不要火并,这是一个不可能的伪命题,因为它们生存的环境和存在的基因注定了它们的行为必定加大中国的产能过剩。产能严重过剩这一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标志性基因。
当当网上市、京东商城融资会带来什么后果?那就是新一轮的价格战、服务战、圈地战。2011年对于中国电子商来说就是抢风险投资、抢地盘、抢用户,一些没有拿到美国钱的B2C公司也必须加入价格战。中国参与2011年这场B2C大战的企业除了互联网公司当当网、京东商城、凡客等,还有苏宁、国美,甚至海尔、海信这样的传统品牌企业。中国B2C电子商务企业在兴奋中角逐,美国在这个时刻选择对中国商业领域撒“兴奋剂”,正是它的布局。
现在的电子商务打的不是表面的价格战,其实质是增加投资引起的相关经济体价格的上升,直接推高中国的通胀。电子商务在中国的经济体总量中所占分量很轻,但是各个领域的众多“很轻”最终会汇集成海啸。
2011年是中国中央银行大幅紧缩货币政策时期,2010年被美国资本拼命喂饱的中国互联网,将“杀掉”多少中国传统商业?在这个特定时期,这是美国毁灭中国民族产业的又一手段。海外上市本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但却因为美国的布局而可能危害中国的总体利益。这是一个美国设下的怪圈吗?
2011年3月15日这个消费者标志性的日子,当当网和京东商城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火并。它们的价格战是中国电子商务竞争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当当网不仅要打,还要持续打三年。这将是一场在美国资金注入中毁灭的闹剧。
所以,美国华尔街掏出几十亿美元捧红当当网和京东商城,是否是为了中国资产价格大崩盘后,使美国跨国公司和金融部门手上囤积的超过3万亿的美元现金可以非常廉价和合法地变身为“白马骑士”来救助中国资产?一个中国非常成功的科技投资者,实在按捺不住,提出优酷网从来就没有赢利的记录,为什么美国投资者会傻瓜一样疯狂抢购?更可笑的是,有时候同一部电影上优酷网要付费,而到暴风影音却是免费。如果我们站在美国囤积的3万亿美元这个角度来看美国对当当网、京东商城、优酷网、百度的热捧,美国战略的目的就非常清楚了。不要忘了,清朝时,洋人大量卖军火给曾国藩,也拼命卖军火给洪秀全。不是洋人们加速推动当时中国的国内火并,随后的甲午战争惨败可能就不会出现。
历史在今天会不会重演呢?
(作者系经济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