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润方》壶

2011-11-16 02:09邹成程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1年10期
关键词:方壶宜兴紫砂壶

邹成程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我与《润方》壶

邹成程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世上万物,随时间的流逝皆烟消云散,唯文字、艺品,能记载着人类发展长河的渊源,还原历史。它沉淀于生活,源于生活的浓缩的写实;又高山流水般,让人在静静回味中,找回渊源文化的根。

润方壶;紫砂

在辽阔的江南水乡,有一颗耀眼的“明珠”,她就是太湖,三万六千倾的广阔胸怀包孕吴越,在这片美丽丰饶的土地上,勤劳智慧的人民,他们把这片徒弟装扮的更加美丽诱人。

山也美,水也美,用紫砂“五色土”制作的紫砂壶更美。

人们常把紫砂壶直接呼作“茶壶”。壶与茶之间的密切关系由此可知。当元饮清茶,至明废煮兴泡,茶已不单单是解渴,而是品味自然、解读人生、寄咏情怀的一种茶文化。

紫砂壶以其素面素心和特有的宜茶性,当之不愧地作为茶文化的载体,自然有很多文化蕴含。自供春于金沙寺僧学得制陶术而渐起制陶,艺人们以独特的成型技法,用匠心的慧灵,塑出了紫砂的心语。

砂壶造型多样,但无一例外都体现了阴阳五行理论,所谓万物负阴而抱养,壶体分上下两部分,一阴一阳。砂壶原料五行相杂,所以壶色亦有五色,金木水火土的寓意灌于其中。

好的砂壶,是集材质美、工艺美、造型美、功能美、品位美于一体的,是火与土的艺术,每一件经过高温的烧制收缩,不可能产生一模一样的器皿,它的唯一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如果缺乏作者主观能动的创作激情,就没有流淌的自然美,无法让人感受作者的心境、艺术涵养造诣的表现。

首先,作品的“形”即代表了生命,明暗转折,虚实对比,必须有度。其次,通过形象散发出的情趣,即为“神”。创作时,须既有平面的探索,又有起伏的思路。试想一个带有灵性的壶向你迎面而来,向你诉说表达,这种强烈的内在言语不正是壶的“神韵”吗?第三,是气质,是壶的精神思想内涵,以实质性来表达健康的意境。如果一件新创作的砂壶作品只有线条、体积、比例的关系,充其量只是一件实用品。没有意境的东西,就没有了生命。

有了思想,就有了作品诞生的根源。我设计的“润方壶”,就是一件秉承“简单实用”、“传承创新”理念的作品。圆润的壶身一改方壶见棱见角的外形,方中寓圆,柔中带刚,是以取名“润方”。壶身上以白描的手法,用寥寥数笔刻画出笑容可掬的布袋和尚,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与壶型相应和,让人在赏壶的过程中感受“悠然一笑天地宽”的情怀。

紫砂壶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现在,当我与紫砂壶相处8年之后,我越来越坚信,简单而实用就是紫砂壶的本来面目。千百年来紫砂壶作为一种艺术而流传是不争的事实,与此同时,其泡茶的实用功能也是最具魅力的特色之一。时代的进步,给了紫砂壶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也给其带来了不小的困扰,一少部分急功近利的人打着艺术的幌子,对紫砂进行所谓的创新,一味地追求外表的华丽,而忽略了本质的探求应该为紫砂洗去铅华,创作简单而实用的作品。

我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学习运用前辈的技巧,在紫砂花盆的造型中不断探索,不断尝试,不断总结,每次都会有不同感受和极大的收获。我坚信,只有在紫砂领域里努力探索、追求,不断总结,才有可能不断进步,创作设计更多新品、精品。正如本名字意,耕耘出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

并且我也相信,无论未来的艺术领域会掀起怎样的风潮,他都会将“简单与实用”进行到底。

[1]《宜兴陶艺》香港市政局茶具文物馆1990年重版

[2]《紫砂陶》 1991年台湾《茶与艺术》杂志社

[3]紫砂壶鉴赏》香港万里机构·万里书店1992年版

猜你喜欢
方壶宜兴紫砂壶
“冠方壶”艺术特征刍议
浅析“弦儒无方壶”的创新特征
宜兴釉陶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
浅谈紫砂《六方掇球壶》的文化及其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