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人生 挚爱收藏

2011-11-16 02:09王进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1年11期
关键词:高古瓷器

王进

南京收藏家 南京 211800

感悟人生 挚爱收藏

王进

南京收藏家 南京 211800

当下,我们生活在一个快节奏而又充满竞争、压力和变革的时代,不得不承认,这样的氛围让人倍感压抑。可纵然有再多的抱怨,也不能使现状发生丝毫改变,与其把自己弄的心烦气躁,不如静下心来,寻找别的心灵慰藉。不同的心态,不同的人生。正是在这般心境下,我爱上了高古瓷收藏。

我与高古瓷的初见可以追溯到二十年前的一场拍卖会。在品种繁多、造型各异的拍品中,它清新淡雅,内敛从容,似一朵洁白的睡莲静静绽放,所谓“洗尽铅华不著妆,一般真色自生香”说的就是它吧,自此我便对它分外留心。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赏玩知识的累积,我对高古瓷的爱愈发浓烈,目前的收藏也算得上小有成就吧(见部分藏品鉴赏照片)。

除了恬静脱俗的外表,高古瓷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我对它情有独钟的关键。高古瓷主要指元代以前的瓷器,集中于汉、唐、宋,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积淀,凝聚着祖先的智慧与创造。看看那体形稍大却工艺精美的汉青瓷水罐、小巧通透仍巧夺天工的唐白瓷净瓶,再看看那简练朴实但匀清细腻的宋汝窑三足炉……一件件瓷器散发着历史的芬芳,再现了当时的生活细节,向当今社会诠释着宁静质朴的远古气息。

高古瓷中的宋瓷是位谦谦君子,他超凡脱俗、愈久弥香。于初期宋瓷尚属时玩,渐渐有人心生倾慕,发展到痴狂,以致后世王宫贵族对其钟爱有加,究其根源就是北宋,特别是徽宗时期文人墨客所追求的唯美世风。历史学家说宋朝重文轻武,的确,时代赋予宋的精神早已不在刀枪剑戟上,而在笔墨纸砚间。没有哪个朝代会像宋那样,上至帝王将相,下到黎民百姓,举国参与,窑业林立,百花齐放,千万人的齐心协力促使宋瓷成为两宋文化的一朵绚丽的奇葩,造就了被后人称之为宋代五大名窑的“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工艺精美绝伦官窑瓷器与异彩纷呈的民窑交相辉映,蔚为奇观,将中华特有的瓷文化推向了艺术的巅峰。

现代瓷器收藏多以明清为重点,历年中外各大拍卖会上明清作品独占鳌头,虽说文玩鉴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我认为,高古瓷器型之多变,釉色之精美绝不输明清之佳作,明清官窑瓷器固然好,但就神韵、釉色,甚至文化方面远不及宋瓷。宋瓷光致茂美、如冰似玉,虽色调单一却给人无限的想象。反观明清之作多款式繁缛,颜色庞杂,工艺着实精湛,独失了份遐想。19世纪,法国象征主义诗人玛拉美曾出版一本诗集,诗集里每一页除了诗句外,还有大量的留白,供读者去想象、补充。深知每个人对美都有独到的见底,固而留以足够的思考空间,我想这正是高古瓷与玛拉美诗集的异曲同工之处。

俗话说“国运昌,收藏兴”,“乱世黄金,盛世收藏”。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不再局限于物质满足,而是提升到了精神层面上,这也使得古瓷收藏逐步成为一种品位高雅、处延广阔、内涵丰厚的社会职业。上世纪八十年改革开放至今的3 0年,尤其是近五年间,出土(出水)文物数量更是远超于历史上各个时期出土文物总和之数倍乃至数十倍,古人造作,每臻惊奇,纤维必至,毕智穷工,艺术造诣更是登峰造极,若能拥有一件珍玩精品,不仅是拥有财富,更多的是为自己添了一份快乐,多了一份雅趣。

磁州窑三国“火烧博望”故事图枕

文玩收藏是一件复杂而艰辛的工作,想要成为藏界的佼佼者,除了有必要的经济条件做支撑外,眼力和耐性都很重要。初学时可选择从古瓷片入手,虽说瓷片与完整瓷器的价值不可同日而语,但一片在手,任你摆弄,研究胎骨,比整器直接,其用料疏密、粗细、深淡、火候,任你看个够。研究釉色与料色,比整器清晰,破碎面详尽地留下釉与料的变化与联系,能为以后的鉴定提供丰富依据,做到事半功倍。当然玩瓷片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没有哪位收藏家是将收藏瓷片作为正业,最终目标是都是为了提升鉴赏能力,以求得精品。

当初虽不识赵青云、朱伯谦老师,但读过他们的书,多少知道他们的学识。要说鉴别南北高古瓷,这两位最有资格。(见部分藏品鉴赏照片)。多年来,他们参与南北众多名窑口的发掘,通过切身实践,奠定识古框架,虽然他们只承认己长是考古,但比那些更不擅长而自命权威的专家,强的不是一点半点。他们做出的鉴别是实践使然,更为接近真相,不似学院派那么局限,从理论到理论,从馆藏到馆藏,尽管也有识见开阔者,终究少了些对实地实景的感性认知。

注: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著名《试院煎茶》诗中用“定州花瓷琢红玉”来赞美她

但当下古玩收藏界能像赵青云、朱伯谦老师这样脚踏实地,谦虚谨慎的人实在是屈指可数。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学术和本身机制层面的:一是短期的旨在用东西换银子的“伪藏家”实在太多。被卷入收藏狂潮中的多数人急功近利,觊觎投机倒把中高额的经济收益,不能真正的投身收藏,在他们眼中文玩古器只是赚钱的工具罢了,这使得中国藏者平均的古代艺术审美能力及鉴赏水平大打折扣;二是坐井观天的“文博专家”着实可笑。收藏热来的太猛烈,把一些本不具鉴定特长“文博专家”推到了台前,而这些专家“囊中羞涩”,凭旧有的知识应对新情况,难免走向保守,再加上些经济动因,使得他们不能静心学习,失去了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自然不能做到与时俱进;三是拼命把中国古代艺术精品虚无化的“知名学者”令人生厌。就拿高古瓷来说吧,五大名窑,虽属稀世珍品,但也是历史的产物,有历史的遗留,但这些所谓的学者以偏概全、望文生义,认为它不可能流传于坊间,将其神化,这样的想法未免有失偏颇。以上诸多因素的纠合,迫使精品瓷艺有漏可捡、流落他乡,形成了国内藏界的混乱局面。

赵青云、朱伯谦两位老师在研究鉴赏瓷器(一)

赵青云、朱伯谦两位老师在研究鉴赏瓷器(二)

收藏好比登山。有的人心存高远,不畏艰险,哪怕走到了人迹罕至处,仍孤胆独行,一直瞄准那山顶冲刺,去领略那险峰独有的风光。这类人的行为初多不为人理解,但其实正是这类人在为他人趟出一条前行的路来。有的人初行不错,一路顺当,行至半山腰,以为到头了,后面那山高路险更出彩的一段,再也与之无缘。这类人大概天生的后劲也就这些,硬要其往下走,真有些与人为难了。还有些人行程初起,还不知哪对哪呢,才见到个小土丘,就以为自己已到山顶了,神采飞扬,不知所以,开始指点天下。这类人笑话不少,但自我感觉始终很好。自以为登高一呼应者众,很有市场。其实这类人基本不是收藏的料,人家只是在闹着玩的。

古人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此言不欺。玩得越久,越见藏业底细。真正有心又有眼,百不一二;有心有眼又有胸怀者,千不一二。倒见纷纷扬扬张翅乍翎,耀武扬威,貌似吓人之大侠,实则多杉篙杆镴枪头,不足为意。基于此,鉴物鉴人也就有了底数和方略。看人不在他头头是道的理论,而在他的智趣和藏品。眼高手也高,方为真通家。狂妄,空论,偏执,邪狭,名实难副者,皆敬而远之可也,只能把他们看成是当今收藏界的超男、超女,名气远比眼力为高,靠炒作起家,水平则不敢恭维。出名后,更是以专家学者的身份到处撒欢放言,不懂考古,偏偏去臆段一些考古事实,自以为舍我其谁,其实胸无点墨。不懂文化,偏偏要以文化人自居,其实只是一市井商人而已。

教训的积累是伪定论和客观实际一次次碰撞的结果。正确的观点是来自实践的结晶而又不断接受客观的检验和修正,才得相对的暂时确立,这正如皮之于蛇蝎,衣之于人体。其矛盾点,当值蜕换之际。当蜕当换而不蜕不换,必然趋向反动。目前,好多彼时彼地的成见,已不适合今日超乎寻常的非正常出土实际,好多东西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不调查,不研究,抱着死成见不放,且用它来衡定所谓的奇异,自然就出笑话。可叹的正是一些过时的东西还被一些人当作灵旗,到处乱祭,一旦不灵,就霸道地斥为妖孽,新仿,臆造什么的,似乎不必有什么道理,正可看出这种霸道的没落和朽败。

读过河南宋及以降青瓷,愈觉古人之伟大,今人之渺小。非厚古薄今,实在是,欲参不透,欲穷不能。惊叹古人当时竟能创出来,而今之人竟以现代手段不可深识,而真专家竟至膜拜赝作者,统统把真赝搅作一锅粥,以赝作之能,掩自己之穷,唯独不恤古人之屈。

所以,鉴物实则是鉴人,鉴赏者必须有高层次的个人修养和坚定不移的收藏信念。没有实事求是的实践能力,缺乏学而不厌的汲取精神,是很难做出冷静睿智的判断的。古玩的收藏容不得半点肤浅的张扬和炫弄,任何肤浅的张扬和炫弄很快会变成令人唾弃的庸俗。特别是对高古瓷的鉴赏,一旦接触,就知真品之境界,经常说的就是体会神韵,乍听似乎抽象的令人头痛,简单来说,神韵不外乎器物的时代风格,器物本身各方面美的综合,比如瓷的型、釉、胎、工等等,还有岁月的美化,但想要透彻全面地了解这些可不是一朝一夕的速成功夫。

真正的藏者,不单单是对古人遗存的生活物件或艺术品的简单收集,更是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使历经沧桑得以流传下来的宝藏能够延续,有机会和全世界共赏,所以收藏中国古代文化艺术遗产的承载物,是每一位收藏爱好者的责任和义务。保护好每一件珍贵的古董艺术品,就是珍藏一段尘封的历史文化,考证每件古董艺术品的历史文化价值,就是探索发现被历史长河遗忘的古老岁月,让内涵宝贵的东方文明重获新生。

回首收藏的二十年,其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旁人是难以理解的。过去的日子,几乎每天都与高古瓷亲密接触,只要有它相伴,心中便会涌起阵阵幸福的眩晕,仿佛一切都已静止,身心得到了从未有过的放松,异常平静与坦然。它于我,就像空气,离不开、舍不下,坚硬的外壳下所包含的是最温暖、最开阔的胸怀,这是一个老朋友最质朴的情义。时间如沙漏中的细沙,缓慢而并不间断的从指缝中溜走,我对高古瓷的热爱早已慢慢沉淀,曾经的“一见钟情”也已化作深深的爱恋,每一件经手的高古瓷器,都深深的烙在我的心底,铭刻心间。在收藏的过程中,我抛弃粗俗,远离炫耀,冶炼人性,使自己渐渐至真至纯至善。

朋友一生一起走,孤单寂寞全开溜。在高古瓷这个圈子里幸福生活了已有二十多年,让我真正懂得了如何去交朋友。我不仅与高古瓷为友,更不断与书本为友、与店主为友、与网友为友、与藏家为友,每交一位朋友,都会让自己受益匪浅。和书本交朋友,知识欠缺的我,会更深的读懂高古瓷这个老朋友;和店主交朋友,工作繁忙的我,总能在闲暇时看到或买到心仪的高古瓷器;和网友交朋友,消息闭塞的我,将在第一时间了解到高古瓷的新动态;和藏家交朋友,收藏匮乏的我,可不断欣赏到精美的高古瓷,大家互通有无。有朋友相伴的日子,心中满溢的是快活。如今的我,高古瓷收藏在家,可时时品味一番,朋友联系甚密,每日可聊叙衷肠,此等乐事,怎可用言语形容!在收藏中我忘记了许多、也得到了许多;我为我的忘记而坦然,我也为我得到的而感悟。闲暇之余,漫步在收藏的空间里,在追随美的历程中寻找着那份感动。它让我提升了对美的感悟与理解,也为我生命注入了执着与热情,成就了全新的自我。春暖花开之季,一件定窑印牡丹花纹的大盘,更让书房平添几分生机,令我激情迸发;酷暑难耐之时,一只人物参壶,仿佛淡出阵阵和着文雅气息的茶香,让我心静神清;秋高气爽之日,一只色调温暖的紫定苹果尊,传达着秋天成熟、静谧的气息,令我怡然自乐;寒风肆虐之时,一尊白釉花鸟酒温,分明让我感受到了那甜暖的酒香,顿觉闲适惬意。

此时,拈一支笔,静坐窗前,享受着高古瓷相伴的美好时光,品味到的全是快乐,咀嚼出的尽是甜蜜。想起与它相处的点点滴滴,心中的喜爱,禁不住泛起一番波澜。细数起它的好,尽管自己的笔拙,却也控制不住恣情游走的笔尖。什么是人生里关键性的一刻,是一个决定,向左,还是向右;是一次选择继续,或者放弃,当我回过头来,审视自己所走过的路时,应该淡然而坚定的说:收藏,我无悔的抉择,我的挚爱!

高34厘米,该器胎质白腻,釉色晶莹如玉,稍有垂浆釉痕,足底无釉。采用堆贴,刻花和划花的技法,瓶上颈划覆仰莲花瓣纹,以双弦纹隔开,相轮形圆盘,鼓面饰覆莲纹两层,下颈饰弦纹,肩部刻覆莲纹三层,上腹部刻缠枝花纹,枝叶蔓卷,下腹刻仰莲纹四层。小口长颈,颈中部附一相轮状圆盘,溜肩鼓腹,下腹修长,卧足稍撇。瓶颈上半部分及肩、下腹刻多层凸起的莲瓣纹。器身一侧塑龙首流,头高昂,颈粗短,前额突耸,双角并合后折上扬,怒目、侧耳,上颌启扬,露门牙和舌尖,下颌短饰一撮龙须。造型精美,装饰华丽,实为难得的珍品

猜你喜欢
高古瓷器
大德高古
瓷器中的文人雅趣
清三代 中国瓷器的黄金时代
解析元代瓷器——釉里红瓷器和钧窑瓷器
乐高古古治的冒险之旅
高古玉,市场王者始归来
在幽深与高古中追寻中和之美——读段朝林中国画作品有感
2008年至2016年4月罐类瓷器成交TOP20
高古清雅 气韵雄健——评何健新的书法与国画
“洪州窑”瓷器赏与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