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波Qinbo
韩山师范学院 潮州 521041
Hansha n Norma l University
论传统民间瓷枕艺术审美的象征张力
秦波Qinbo
韩山师范学院 潮州 521041
Hansha n Norma l University
原始思维对传统陶瓷艺术审美的形成有着重大而深刻的影响。民间瓷枕艺术的象征性就是在继承原始思维生命一体化认知的基础上,经过自觉的图像思维交织,将物化情感寄托于图像之上并定势化、模式化发展的结果。文章主要从象征思维的角度阐述了传统民间瓷枕的审美特征。
瓷枕;象征思维;审美
阿恩海姆曾经说过:“所有的艺术都是象征的”。象征性作为艺术中通用的一种方法,也是中国传统民间陶瓷艺术审美的一个重要特征。“所谓象征性,是指借某种具体的人或事物,以其外形的特点和性质,表示某种抽象的概念和思想感情。这种具体的人或事物和它所表示的抽象概念和思想感情之间可能有某些外形上的联系,或者,并没有直接联系,它可能起因于神话、宗教故事或经典性文献,而被约定俗成,这便是中国古代陶瓷制作中应用象征手法的根据[1]”。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审美态度和感性思维方式,使得“象征”这种艺术表达手段在传统民间瓷枕艺术中尤其繁盛。
“中国民间艺术善于以己度物。以自身的生命体验去体悟现实世界,这种重主体,重心情感悟,重自我意识的认知态度使得毫不犹豫地把外部世界纳入主观意念的秩序。让客观对象按我的意志重新结构,造成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不囿于现实物态的表现性格,显示出崇尚主观表现的意趣〔2〕”。优秀的陶瓷艺人运用含用吉利祥瑞喻意的人物、鸟兽、植物、器物和文字,附会神话传说、民谚俗语,通过谐音、隐喻等手法创造出与吉祥寓意完美结合的图像意象。它是先民宇宙洪荒,生命意识开启以来,在祈愿生命的繁衍、生存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生命图像象征艺术。其意象结构常用的对应程式包括:吉祥祝福类,如吉祥(鸡羊)如意、蝶扑富贵花、龙凤呈祥、万象更新、五谷丰登、吉庆(击磬)有余(鱼)、竹报(爆竹)平安、松鹤延年等等;爱情婚姻类,如喜上眉梢(喜鹊、梅枝)、鲤鱼闹莲、孔雀戏牡丹、蝶恋花、鸳鸯戏水、并蒂莲、双喜等等;家族繁衍类,如连(莲)生贵子、送子娘娘、抓髻娃娃、多子葫芦、麒麟送子、福寿双全(蝙蝠加寿字)等等;镇妖辟邪类,如五毒辟邪、神兽狮虎等;神灵圣贤类,如福神、如来佛、八仙及神话传说中的许多超人形象。在这些图象中,人们的思想情感的交流和表达,由图像来展演沟通,图像符号与语言形式之间出现了约定俗成的固定联系,图像作为一种特定的共同语言的交流传递,展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生活智慧、文化精神、意象情感以及艺术审美的象征表现力。
“象征的各种形式都起源于全民族的宗教的世界观〔3〕”。几乎所有中国传统民间艺术都极重象征,从陶瓷、剪纸、染织、木雕到漆器、石刻都不难看出象征文化的一脉相承,而其源头自然要追溯到原始时代之宗教精神,原始文化艺术的发生与发展,其动因俱出自原始的宗教。瓷枕的象征性含义就是在原始思维“万物有灵”观的基础之上形成的。“万物有灵”观是原始思维和原始自然宗教的核心观念,其特点就是通过联想的方式,用以己度物的认知心理去把自然界人格化,赋予自然万物以人的灵魂、生命和意志。对于原始人的思维来讲,“不存在纯粹是现象的自然现象,不存在只是图像的图像,不存在完全是形状的形状〔4〕”。就是说在现象、图像、形状的背后总有某种神秘的因素隐匿着、活动着;同时在人与这些现象、图像、形状之间,也总有某种看不见的关联。这样也就使这些事物的图腾形象以及其它大量带有种种神秘意义的事象,自然地被当作人的主观精神或它们背后的隐在事物的象征来对待,成了人们寄寓某些精神的载体。正基于这种思想基础,陶瓷艺人借助了瓷枕这个载体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愿望:他们将生命、生活与万物冥合、丰硕的果实、茁长的植物以及飞禽走兽等都成了自身生命的对象和自我的比照物——葫芦体形圆隆,多子而繁殖能力强,被当作生育能力旺盛的母体象征;松柏长青、松鹤耐活,就作为延年益寿的象征;猛兽武勇神威就成为避邪镇魔的象征……,这类物象的艺术象征在长期同义反复的关照和熏陶中,得以实现图式化和比喻的结合或统一,代表意义的物象与被代表的观念融合为一体。
这种“万物有灵”的原始思维使不同事物得以相互比附、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意识形式或关联原则,在法国文化人类学家列维·布留尔的“互渗律”学说给予了更为具体的解释。在其《原始思维》中就告诉我们,原始象征思维主要遵从“互渗律”。他指出:“它首先是和主要是服从互渗律〔5〕”,即形象与原本间的互渗,能指与所指的互渗,象征物与被象征物的互渗。“在原始人的思维的集体表象中,客体、存在物、现象能够以我们不可思议的方式同时是它们自身,又是其他什么东西。它们也以差不多同样不可思议的方式发出和接受那些在它们之外被感觉的,继续留在它们里面的神秘的力量、能力、性质、作用[6]”。这就是说,原始象征思维过程中,认知主体无视诸事物间的差别与距离,使不同事物得以相互比附、相互作用、生命互渗、心神感应。在传统瓷枕装饰中最常出现的纹样——“莲”(见图)的图象中我们就能得以体会:“莲”通常与鱼、鸟、子等组合而成图案,具有男女欢爱,生殖崇拜的象征意义。在鱼衔莲、鱼戏莲、双鱼闹莲这样莲与鱼组合的图案,鱼喻男,莲喻女,表示男欢女爱;孕子莲、莲蓬站子这样莲与子组合的纹样隐喻的是子孙繁衍生命萌生;鹭鸶闹莲、鹤闹莲、鸭卧莲一类图案中,莲喻女性,鸟喻男性。这之中,“莲”的图象所体现内在意义绝不止于祝福,而是人与物的“互渗”。“互渗”正是象征艺术的思想源泉,是包括瓷枕在内的所有民间象征艺术的深层心理。“象征是特定的生态文化环境的产物〔7〕”。“个体生活的历史中,首要的是对他所属的那个社群传统上手把手传下来的那些模式和准则的适应。落地伊始,社群的习俗便开始塑造他的经验和行为。到晰晰学语时,他已是所属文化的造物,而他长大成人并能参加该文化活动时,社群的习惯已是他的习惯,社群的信仰便已是他的信仰,社群的戒律已是他的戒律……〔8〕”。瓷枕艺术的象征意像是我国特有的生态文化环境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其特定的审美惯例、审美尺度。虽然说象征图像最初的动机并不是为了艺术审美,而是先民生命意识召唤下的原始艺术行为的产物。然而文明以降,在理想生命追求下,民众后续发生的象征图像传承和变异,往往已具有自觉和自创的意识,一种自主的艺术和理想的诉求。它与瓷枕的结合,成为生活的组成部分、成为审美的客体,具有了审美价值。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长时间积淀,导致审美判断和审美价值的相对稳定性,进而形成一种象征意象的群体性审美范式,一种社会群体性的心理定势和固有的审美惯例。无论在象征图像的创作过程中还是欣赏过程中,作为主体的人都被这种群体性的心理定势所左右,创作主体所要表现的与接受主体想要获得的东西是同一的,都有着明确的目的性,就是内在的象征意味和外在的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西方美学家乔治·迪基在《艺术与审美》中解释艺术的欣赏惯例时写道:“艺术品之所以被公众所接受,因为它服从了一定的惯例,符合公众对艺术品的一般期待。惯例的一种框架结构,使某一门类所属的艺术作品能够作为艺术作品。我们已经懂得了那种支配着艺术作品特征和鉴赏的惯例,并且也已经能把这种惯例看作一种默契的审美尺度”。在西方,西方人缜密的逻辑思维传统观照下的象征风格重模仿、重表现,对于生殖情爱审美,在于生命礼赞精神的灌注,赤裸的人体也显得纯洁无邪和美丽无比。而我们传统的审美惯例和伦理观念,则较多运用合蓄、象征的手法,追求意趣、意象美,忌讳简单、直露的生理再现。在传统瓷枕图像一再反复出现的体现生殖祟拜的象征——莲花,则展现了人类生命的延绵、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等等,采用的是象征物的比拟。这种艺术审美背景的象征图像展示,呈现出的另类神奇的审美效应,被黑格尔的《美学》赞誉为是最具东方特色的前艺术。
瓷枕艺术的象征性是特定文化观念与特定艺术形式相结合的产物。构筑在中华文化基础上的吉样观念带有浓厚的族群色彩,独特的对生命生活的感悟。虽然它最初是依赖于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习俗的,附着于传统的岁时节日人生礼仪和农业生产技艺之上的,但这种观念在代代的传承中深深已经植根于每一个中华民众的心理,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1] 田自秉.中 国纹样史[ M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向思楼.论中国民间美术意象结构的审美特征〔J〕,成都: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3](德)黑格尔.美学:第2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p29.
[4]〔法〕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M],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8 5.p70.
[5]〔美〕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M],北京:三联书店.
[6]〔法〕丹纳.艺术哲学.傅雷译(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7]胡潇,论民间象征艺术的思维张力〔J〕,北京:求索,1994年第5期
[8]〔瑞士〕荣格,分析心理学集(第二卷)[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2
[9]邱紫华,东方美学史(上)[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10]詹嘉,古代瓷枕民俗文化探析,景德镇:陶瓷研究,2000年第15卷第3期
THE SYMBOLISMOF THE AESTHETI C ON TRADITIONA L PORCELAI N PILLOW
Original though thasgrea tanddee peffectontheformof thebeaut yappreciation of thetraditiona l ceramic sart.Thesymbo l of the folk porcelai n pillo w is base d on reheritin g the combinatio n of origina l though t and life. It result s from interw eavin g the conscious imag e though t and developin g on entrustin g the physica l feelin g to the image.The articl e mainl y expound s the charac ters of beauty appreciationof thetraditiona l folkporcelai n pillo winterm sof symboli c thought.
porcelainpillow;symbolic thought;aesthetic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GD10DL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