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欲借风霜二诗帖》诗意解析

2011-11-16 08:20辽宁邹志勇
名作欣赏 2011年16期
关键词:风霜山水画诗意

/[辽宁]邹志勇

宋徽宗《欲借风霜二诗帖》诗意解析

/[辽宁]邹志勇

宋徽宗《欲借风霜二诗帖》,纸本,楷书,33.2×63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它由一首七言与一首五言律诗合并而成,也名为“欲借、风霜二诗”帖,是宋徽宗瘦金体书法的代表作,也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不朽的传世之作。古来对其书法特色的评价甚多,然而,由于相关文献的缺失,这一书法精品本身却存在着许多待解的谜团。如:二诗因何而题?所咏内容不同,却为何题写于一幅完整的书帖之中?即令二诗诗意的解析,也从未有人涉足。这些问题对于二诗帖的研究和鉴赏,不免是个巨大的缺憾。在当今国学渐热的趋势下,对作为国学瑰宝之一的书法艺术进行全方位的解读和研究,或许是国学向纵深拓展的一条途径。余不揣谫陋,试对二诗意义做一探索,冀有益于学林,诚所愿也。

《欲借》

欲借嵯峨万仞崇,故将工巧状层峰。

数寻苍色如烟合,一片盘根似藓封。

院宇接连常藉竹,池亭掩映却凭松。

分明装出依岩寺,只欠清宵几韵钟。

这首诗的着眼点在于推求山水画的创作技法。

首联先从山水画的远景布局入手。嵯峨,山势高峻的样子,这里当借指山水画中用以表现山石、峰峦的“皴法”程式。所谓“皴法”,就是以点线为基础,根据山石、峰峦、树身表面的脉络纹理加以表现的方法。两句的意思是,因为想要借“嵯峨”之态体现山势的高峻,所以运用精工巧妙的方法,通过设置层叠起伏的山峰来达到构图的目的。不同的“皴法”,代表了画家相异的审美取向。宋徽宗的山水画,向以古拙简朴著称,由此或许可以推知诗中“嵯峨”的意象。

峰峦勾勒出来后,理当点染山中景物,借以达到或宏大雄壮、苍莽无垠,或曲折入微、光色清明的艺术效果,于是下面四句接续前意,进一步说明不同景物的点染之法。“数寻苍色如烟合”,句中的寻”,是古代的长度单位,一寻为八尺,诗中为概数。苍茫的雾气很难用长度来丈量,这里显然是借以形容山中雾气的厚重之感,兼与下句的“一片”形成对仗。味其诗意,“苍色如烟合”,或从王维《终南山》诗之“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化用而来。不同处在于,王维是亲历其间,故诗句给人以亲切的感觉,而徽宗此作既是议论绘画技巧,则显然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因而多了些冷静的观照。这种烟云渲染之法,代表了中国山水画局部藏景的构图方式,通过营造一种视觉错觉,来达到表现峰峦起伏、绵延不尽的艺术张力。宋代山水画家郭熙曾说过:“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林泉高致》,文渊阁影印四库全书本),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样,尺幅之间,山势自高,包容自广。之后描摹山中的树木:在氤氲苍茫的雾气中,一片根株盘曲错节的古树好像苔藓一样连绵一体。把树木比喻为苔藓,非常新颖,这当然也与绘画作品构图的比例有关。

中国山水画向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为最高境界。表现人的存在,自然离不开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的居室园亭。诗人告诉我们,营造画境,院落居室须设置竹林来隔断,方显得深邃;池塘亭廊要凭借松柏的掩映,才显得含蓄。这一方面,如果观者想有一个庭院完整的感觉,就需要充分调动自己的联想与想象,对视觉辅以合理的补充,由此,便产生了“笔断意连”的艺术效果;另一方面,因为有了“院宇”、“池亭”的设置,虽然“人”并未露出行迹,却足以令观者领会人的存在,从而使画面呈现静中有动、动静结合的美感。

尾联点出院落的真实身份,原来那是依岩而建的山寺,那么,居住在这里的人,自然便是隐居山中的僧人了。然而,既是寺院,该有钟声才对,却“只欠清宵几韵钟”。这一句,实际上表达了诗人的某种遗憾,而这种遗憾,一方面是画面难以表现声响所造成的,属于艺术表现手段的缺憾;另一方面,在诗意表达上,由于“钟声”二字带给人的无限遐想,使得文字得以超越无声的载体,而予人以余音袅袅的艺术享受,反能为读者留下无尽的余味。

从全诗看,诗人既能准确地说明绘画的基本技法,在诗意的勾连和语言、意象的运用上,又能兼顾到诗歌形式的艺术感染力,充分调动读者的视觉、听觉等感官,激起读者的艺术想象力,可见诗人对绘画艺术的深入体察,及其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和无比深厚的艺术功力。

《风霜》

风霜正腊晨,早见几枝新。

预荷东皇化,偷回北苑春。

旗枪虽不类,荈孽似堪伦。

已有清荣谕,终难混棘蓁。

第二首诗是歌咏梅花之作。此诗不具题目,诗中也未明言所咏的对象。但据诗中的时令——腊晨,以及“几枝新”等字句,可以推知是写梅花。论者或有以为写茶或茶花者,误。依据有二:其一,茶树或茶花均为四季常青,经冬不凋,则无所谓“枝新”,即便是老叶新换,也须等到春日,绝无在腊月的记载;其二,据清乾隆《御制群芳谱》卷六“十二月”:“是月也,梅蕊吐,山茶丽,水仙凌波。”所谓“梅蕊吐”,正与“几枝新”的诗意吻合。由此可知,诗中所谓“腊晨”、“几枝新”,所指当为梅花。

首联点出时令及题咏对象:在一个风霜严酷的腊月清晨,诗人惊异地发现,园子里的梅花已放出了数枝新蕊。一个“早”字,一个“新”字,将诗人严冬季节里欣喜的心情表露无遗。为什么如此欣喜呢?那是因为这“几枝新”,分明透露出春天的讯息。

(宋)赵佶:《欲借风霜二诗帖》,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颔联将这一丝春意深化,“荷”,负担之意,这里可以引申为领略、接受;“东皇”,为司春之神;“化”字在这里有“化育”之意。“北苑”有二意:一指北宋的皇家园林南御苑“玉津园”,是北宋东京四大名园之一,在汴京南熏门外,时人称之为“北苑”;一指北苑茶,省称为“北苑”。史载,南唐禁苑的北苑使董源,善制茶,人以为贵,称“北苑茶”。后来,福建建州凤凰山所产茶,以其质优,亦被称作“北苑茶”。太平兴国元年(976),宋太宗始制龙凤模具,用北苑茶制作团茶,称为“龙团茶”,是为当时茶中极品。此诗所取之意,当为后者,以其产自南国,四时常春之故。据此,颔联的意思是,梅花先是接受了春神的化育,又偷回了北苑的春意,正因为如此,她才能早早地开放啊!一个“偷”字,予“早梅”以拟人化的色彩,使诗意呈现出几许顽皮与灵动的情调。值得注意的是,此联的对仗,采用了流水对的形式,在艺术手法上也使得诗意平添了一种流宕、生动之美。

也许是从“北苑”偷回春意,因而沾溉了茶之灵气的缘故,颈联顺势借茶叶来形容梅蕊初绽时的姿态。由此物连类彼物,而具彼物之形貌特征,这也是宋人“咏物”题材的题中应有之义。“旗枪”,茶名,产于浙江杭州附近,由带顶芽的小叶制成。茶芽刚刚舒展成叶称“旗”,尚未舒展称“枪”,至二旗则老。参见宋人王得臣《麈史》。“荈”为茶树的老叶,即粗茶。“孽”,同蘖,指树木砍伐后生出的新枝芽,又泛指所有植物的新芽。两句的意思是:梅蕊即使不像旗枪那样挺拔优美,至少也如老茶发出的新芽那般惹人喜爱。

尾联称赞梅之品格。“清荣”,郦道元在《水经注》中用“清荣俊茂”形容山间郁郁苍苍、甘于寂寞的松柏,故可以推知其有品行高洁、引人敬重之意。“谕”,使人晓谕之意。因为诗人的身份为皇帝,乃有此用。虽然“我”将她类比为“荈孽”,但梅终究不会混迹于荆棘之中,难以辨别,因为她自具高洁不俗的品格。此联就诗法而言,殊无新意可言,陈子昂《感遇》诗中“幽独空林色”固早有秀色超群之意,张九龄《感遇》诗中“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更具志洁义高的操守。比较而言,徽宗之作不免落入窠臼。然借“清荣”而“谕”之以人,却也平添了诗意的雍容之态。

作 者:邹志勇,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

编 辑:张乐朋 wudan5d@163.com

猜你喜欢
风霜山水画诗意
诗意地栖居
大地上的诗意栖居
风 寄
邂逅周庄,诗意盎然
冬日浪漫
咏迎客松
王为民
采桑子·秋夜书怀
雒红强山水画作品
程灿山水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