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评论家
姜志涛
巧用时空的睿智导演
戏剧评论家
姜志涛
黄定山的作品我几乎都看过,并留下深刻印象,包括他的早期作品《寻找山泉》,至今还能清晰地记起其中的许多感人情节和导演富有创造性的舞台处理。我赞成推出黄定山的理由是:他的作品厚重深沉有分量,他的舞台创造机敏睿智有新意,他的艺术成就丰厚隽永有质量。
为了参加这次研讨议,我又集中观看了《我在天堂等你》、《张之洞》、《警察》、《太阳雪》四台戏的光盘,看后给我最强烈的感受是他对每部作品沉稳的驾驭和在表现形式上智慧的追求。
《我在天堂等你》、《张之洞》是两台时间跨度大,剧中人物多,时空变幻复杂的戏,多散点、多时空、多段落、多线条是这两台戏的共同特点。这些“多”是对导演能力智慧的考验。然而黄定山处理得举重若轻,自然流畅,清晰明了。舞台上既有恢弘的气势,又有细节的精致;既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又能引发当下的思考。
我觉得黄定山的作品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将虚拟表演和戏剧的假定性做得赏心悦目、令人叫绝
《我在天堂等你》有太多精彩的虚拟表演的段落:
1.牦牛受惊吓,拖着女兵跑,刘毓荣牺牲。
2.苏队长救尼玛,被洪水卷走。
3.通信员小冯掉下山崖,白雪梅想把他拉上来。
4.木欣为姐姐出气用皮带抽酒店经理。
特别是抽经理那场戏更为精彩,皮带抽打的效果声,经理的惨叫声,木欣愤怒的呐喊声,再加上演员逼真的表演,观众看了格外过瘾、解气,每次演到这里观众都会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我理解这掌声有三重意思:一是,觉得解气,对那位毫无人性的经理就应该狠抽;二是,对演员精彩的虚拟表演表演给于肯定;三是,对导演智慧的处理表示赞赏。看了《我在天堂等你》之后,我甚至觉得在聪明的、富有创造性的导演面前戏剧舞台几乎没有局限,艺术的表现力是无限的。
以往,我们认为写意虚拟的表演只是戏曲演员专利,但是善于借鉴、勇于创新的话刚导演黄定山让话剧演员也娴熟地掌握了这样的表演方法,使演员多了一副翅膀,他们可以在舞台上自由翱翔。
二、时空转换自由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
还拿《我在天堂等你》为例。正如黄定山在导演阐述中说的:“这是一部非传统结构的戏剧作品。50年前与50年后,现在时空与过去时空,物质时空与心理时空重叠交错,自由切换,人物的意识任意流淌”。剧中老年白雪梅任意出现在各个时空,老年白雪梅和青年白雪梅可以对话交谈。这种重叠的,自由切换的时空,导演交待得清晰明了,观众在看戏时毫不费力,没有混乱费解的感觉,只有”让意识任意流淌”才能把50年前和50年后有机地衔接起来。
剧中白雪梅在产床上那场戏,导演的处理称得上是神来之笔。这段戏刚开始时观众看到的是两张床立在台上,两位演员站在床前。可是随着他们的表演我们发现,原来观众已经置身在病房的天花板上俯视下面的病床。如果按—般的处理演员躺在床上,我们只能听到她们的对话,看不见表演,聪明的导演变换了角度,让观众有了俯视的感觉,能清晰地看到两个即将成为妈妈的女人在临产前既痛苦又幸福的复杂表情。当两个女人相互鼓励,两只手紧紧地握在一起时,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既是对演员精彩表演的肯定,也是对导演睿智处理的褒奖。
三、大胆探索“叙事性”的表演方法并获得突破性的成功
所谓“叙事性”表演,按照黄定山的说法就是要求演员“既在情境中又在情境外,既在人物中又在人物外,既是叙述者又是剧中人,既是‘我’又是‘他’。”这样的表演在曲艺中常见,二人转演员也比较拿手,对话剧演员来说就很陌生。剧中女兵称体重;牦牛发疯,刘毓荣牺牲;苏队长救尼玛几段戏都采用了“叙事性”表演。演员讲述当时发生的事情,剧情需要便立即进入角色。我觉得这种“叙事性”表演再接虚拟表演黄定山处理得特别精道,比如牦牛受惊吓发疯那场戏,演员叙述事情经过,交待牦牛发疯前的状态,然后进入拽牦牛的虚拟表演,情境渲染得紧张激烈,真实的表演更让人惊心动魄。这批演员首演时还是毕业班的学生,但他们的表演技巧已经显得很娴熟,角色情境的速进速出,人物情感的体验和表现,都显得成熟老到,根本看不出他们还是在校的学生,这与导演的训练调教有直接关系。
黄定山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除了他的天赋、他的勤奋之外,与他学院派的经历有着密切关系。在军艺系统地学习戏剧知识、戏剧理论使他具备了扎实的基础和深厚的功底,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舞台实践使他对演员对舞台有着独特的感受,他能使稚嫩的学生在舞台上变得沉稳自信;他能让教学剧目演起来好看好玩,更具艺术含量。
阅读他每部戏的导演阐述能感受到他思想深刻,理论严谨,创作严肃,目标高远。我觉得军旅戏剧尤其需要像黄定山这样学院派的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