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对戏曲司鼓的认识

2011-11-16 15:17王铁牛
剧影月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司鼓锣鼓剧团

■王铁牛

中国戏曲艺术在演出构成上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即表演部分和演奏部分。虽然在整体上以表演为主,但是,演奏在演出中也占有半壁江山,它不仅要为演员的唱腔伴奏,还要为演员的动作表演以及内心感受进行音乐烘托,同时还要完成全剧的音乐形象塑造。

戏曲的锣鼓根据剧情和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要求锣鼓伴奏在感情、节奏、速度和力度上给予鲜明的恰如其分的配合,使一出戏能够浑然一体。不管什么戏,艺术家都非常重视人物的第一次出场,要求给观众一个鲜明、准确的形象,锣鼓音又是一组最具灵性的音素,有了这组音素,戏剧艺术就更有了张力。从舞台表演效果看,锣鼓音是绾结故事的连线,是宣泄情愫的端口,是酝酿冲突的催化剂,是引发共鸣的撞击点。久涉剧场的人,能闻锣鼓音而知剧情,察锣鼓音而识演出之优劣、剧团之品位。

由于锣鼓音对戏剧艺术如此之重要,在戏剧伴奏中便有了一个行当叫司鼓。司鼓艺术,经历了数千年的捶打琢磨,凝结了历代司鼓艺人的勤劳和心智,也形成了自己的曲谱和套式,形成了独特的个性和魅力。

司鼓之职也是戏剧乐队的指挥,吹拉弹唱一班人,在整个演出过程中,依托司鼓的归整而浑然一体,犹如一条汩汩流淌的音乐之河,从开场到落幕一泻而下,演绎悲欢离合,化解喜怒哀乐,用音乐语言塑造着艺术形象。

多年实践证明,司鼓之职在整体演出中有着举足轻重之作用,演员的做唱念打,一举手、一投足、一侧目、一闪腰,都是在司鼓带领下,与乐队精心配合完成的,正因为如此。各个剧种,甚至于各个剧团都有自己固定的锣鼓经。各种板头和打法,板头和板头的过渡和衔接,锣鼓点和其他伴奏音乐的自然契合,都有固定的要求,形成一套完整的谱式。对谱式的遵从和变通是司鼓人水平的标志。好的司鼓人不会固守谱式而是善出新招,动槌出招不板不僵,不呆不滞,不造作,不张狂,看似信手敲来,实则点化在心,手中好像扯着一根无形的游丝,拉动音乐流淌,牵扯整台演出,使之奔涌有序,宕跌生姿,创造出妙不可言的艺术境界。这里面要紧的是“度”的把握。在司鼓艺人从艺挥槌的生涯中,往往要经历三个艺术阶段:

一是学成手艺初当司鼓的阶段。初涉乐坛,两槌挥动之间犹如千军万马的总指挥,惶恐有之,得意有之,但更多的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自信,“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豪气。这一阶段靠锐气干活,出槌间虎虎生风,但乏机巧,少谋划,游走程式间,往往是遵谱而为,少有创意。

二是司鼓有年,谱式熟稔,戏路渐精阶段。随着司鼓生涯的推进,挥槌间有了经验,也有了灵气,就会槌随心智出,招招有来头,音乐流淌在槌起槌落间,故事演绎在自然和谐中。鼓音锣音在伴奏时幻化神奇,把戏剧冲突打理得妙不可言,乐器与乐器的契合如胶似漆,乐队和演员的配合天衣无缝。到了这个阶段,司鼓的打法精了,技艺也成了。无论是锣鼓音,还是整台音乐都能留给观者听者不少回味的东西。

三是从艺经年,人老技精,司鼓变成了鼓师。这一阶段司鼓艺人心中便装进了整个剧种,装进了整个剧团,也装进了剧团演出的所有剧目,甚至每一个演员的表演特色,以至于不同天气下和不同时段中表演和伴奏的变数也纳入了槌起槌落之间。更有细心人,连演员着什么装,上什么彩,也能在鼓槌上一一照应,简直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按说,人老艺成,挥槌自在不经意间,但此时的鼓师,出槌间反而多了揣度,多了思忖,多了顾虑。往往下得台来,还念念叨叨,挥之舞之。这时节,是司鼓艺人的创造阶段,一出槌,便是谱儿,一场戏有一场的打法,一场戏有一场戏的说法,一场戏有一场戏的妙处。每一槌都泛着灵气,闪着机巧,渗沁着智慧。正因为司鼓者的这些特点,在戏剧界便有了较为流行的说法:乐队好得,鼓师难求。

锣鼓音乐是戏曲酝酿慷慨激昂的佐料,也是渲染气氛的平台。一出戏的表演中,紧急如暴风骤雨,惨烈如战场厮杀,寂静如幽谷鸣蝉,平缓如清溪浅流,缠绵如夜阑情语,全在槌起槌落间生成,靠的是或升或降的变数。一出《三岔口》,夜幕下,误会顿生,一场好打,几起几落,险象迭出,表演者揪扯着观众紧张的目光,锣鼓音点化出戏中的韵致,情节的推演在槌落间递进,故事的变幻在鼓音锣音下完成。这出戏,京剧有京剧的打法,豫剧有豫剧的打法。与其说区别在剧种上,倒不如说区别在锣鼓经上。这出戏,外国人看了也连连称奇。个中原因,一是仗着犹如世界语的形体语言,打破了国界之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他们听得懂锣鼓音,演出中,槌动心动,便能生出共鸣。

一个司鼓艺人的德行决定他的道行。要奉行一个“善”字。善钻善研,能出奇出新,打出艺术的境界。善对演员,一槌槌打在点子上,打在机巧处。能打出一场场好戏来,把欢娱送给观众。如果心有旁鹜,借槌整人,槌敲在别扭处,乱了演员阵脚,坏了整个演出,扫了观众兴致,留下的只能是笑料。

司鼓艺人如果要有大的作为,就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心中装下整个剧种、整个剧团,装下剧团的所有演出剧目。要和导演、编剧做朋友;要和演员、观众做朋友,文采博览,充实内蕴。锣鼓经的创作运用其实和蜜蜂酿蜜差不多,采得花粉多了,酿出的蜜才会有品位,有成色,这是须用一辈子时间揣度、琢磨的道理,也是要一辈子践行的规则。

坐功,是一个司鼓艺人的基本功。“要坐十年冷板凳”,对于司鼓艺人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从艺几十年,就必须坐几十年的冷板凳。一场戏从开场到剧终谢幕,司鼓艺人必须全过程守岗。要使这冷板凳坐得舒心,不困累,不乏味,就必须走进戏里去,达到忘我的境地。因此,司鼓艺人大多是戏剧艺术的痴迷者,对鼓槌与戏剧结下了不解之缘。作为戏曲乐队的司鼓,务必做到身在戏外,人在戏中,只有这样,才能把戏打得更洒脱,更飘逸,更有韵致。虽说戏散槌收,腰疼背酸,甚至眼冒金星,但见星月下游走的观众兴犹未尽时,这疲累也便成了一种难得的享受……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司鼓者,只要明确学习的任务和目的,抓紧一切时间,严格按要求去勤学苦练,认真实践,努力提高演奏技能及全面的知识修养,就完全可以掌握好演奏技艺,成为一名优秀司鼓者。以上是本人的点滴体会,旨在抛砖引玉,敬请广大同仁雅正,让我在艺术教育上更上一层楼。

猜你喜欢
司鼓锣鼓剧团
司鼓在戏曲演出中的重要性探析
“回归人民”与“走向城市”:山西城乡两栖戏曲剧团生态模式初探
司鼓在戏曲表演中的作用与地位研究
司鼓在昆曲音乐伴奏中的作用
软槌锣鼓 声震九州
户思社副会长会见日本新制作座剧团一行
英国 布里斯托尔老域剧团
民营扬剧团再登高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