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访谈节目的几点感受

2011-11-16 13:36宁铁钢
声屏世界 2011年11期
关键词:主持人笔者

□ 宁铁钢

萍乡电视台为配合萍乡市开展的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工作的四城同创活动,开辟了《责任部门话创建》电视栏目,全市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走进电视台演播室接受访谈。以下是笔者主持本档节目的几点感受。

熟悉嘉宾,让嘉宾放松心态

所谓“节目成功与否,一半取决于嘉宾”。而此次接受访谈的嘉宾都是各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访谈目的是对照创建测评体系找差距、找问题、列举措,不是汇报工作,有的嘉宾难免会紧张,特别是节目一开始的时候。因此,让嘉宾放松心态很重要,这就要求主持人尽快详细了解被访对象的背景资料和个性特点。比如通过网络或者其同事、朋友收集嘉宾的有关信息。这会花费一些时间,但很值得。如交警部门参加访谈时,由于笔者在几年前和嘉宾有过一次接触。开场白为:

主持人:“我们都是老朋友了,上一次采访过您,几年过去了,您一点变化都没有,还那么年轻。”

嘉宾笑道:“谢谢,您也还是那么年轻。”

主持人:“对,因为我们都生活在一个让我们年轻的城市。”

这段对话像老朋友聊天一样,而且话语可以很自然转到城市创建的话题。

与嘉宾保持距离

熟悉嘉宾是为了了解嘉宾、走近嘉宾,但是电视访谈节目还应与嘉宾保持距离感、陌生感。据说,崔永元在做访谈前要求不与嘉宾见面,而是由其他工作人员与嘉宾接洽。这是因为如果嘉宾对你讲过了,新鲜感自然就少了,到正式做节目时激情早已不再。笔者就有这样的经历,节目前与嘉宾交流感觉其口才很好,即使你告诉他访谈时就这么说,到正式做节目时,他的讲述还是另一种感觉,没有激情表达,没有细节描述。

巧提问

很多出彩的节目其实都是由设计精巧的问题引发出来的。访谈过程中,并不是主持人问得越多越好,而是要敢于打破常规的提问方式,以 “话家常”的语言、百姓的视角考虑问题,做到巧提问才能给节目增色,给观众留下印象。比如,交通局负责人在说到出租车的时候:

主持人笑道:您看起来很镇定,您不知道我们都是带着问题来的吗?

嘉宾笑道:有问题总是要解决的。

主持人:您估计观众朋友都会问些什么问题?

嘉宾:不打表、拒载、拼客……

主持人:他们瞎说的吧?

嘉宾笑道:不是,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

主持人笑道:那交通局为什么不管呢?

笔者觉得这样的问话比 “有观众说出租车存在很多违规行为,我们有什么措施呢?”更有“话家常”的感觉,更容易产生效果。当然,主持人也得做足案头工作,对问题出现的根源加以了解,迅速捕捉事物的本质,以便掌握访谈的主动权。比如,某区领导在说到某广场很漂亮很好的时候:

主持人:但是我们去广场的时候发现了一些问题,有些路面破损,花坛内的树木不见踪迹。

嘉宾:这是因为在举行活动搭舞台的时候留下的问题……

主持人:但是这场活动不是已经举办完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吗?一年的时候还没有解决?

嘉宾:这个确实是我们的管理上有点滞后,马上就会解决……

如果笔者对事件不了解,可能嘉宾在解释完原因之后再谈措施也就结束了。虽然此问题也会解决,但是作为新闻工作者应该挖掘出新闻事件背后的真谛,最好避免类似事件出现。另外,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的观点碰撞也是必要的。

先“抑”后“扬”

让节目有点悬念,留给人的印象更深刻。此招是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崔永元常用的方法。在对嘉宾有所了解的基础上,用辩证的观点把“抑”“扬”有机结合,对话可以很生动地展示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而先抑后扬的方法也可吊足观众的胃口。如笔者在主持有关交通信号灯配时问题的节目时就运用了类似的方式。

主持人:好像很多人对您意见很大?

嘉宾笑道:没有吧

主持人:他们说您偏心,一碗水没端平。

嘉宾:什么事情?

主持人:有司机说,您给人行横道灯绿灯时间太长。

嘉宾笑道:有人这样说过,但也有行人对我说,机动车信号灯绿灯时间过长……

换种形式让节目更生动

访谈节目形式从整体上来说比较单一,有的甚至只有主持人、嘉宾与冰冷的摄像机。所以适当地更换节目形式很重要。一是可采取现场连线方式打破“面对面”两人的节奏。比如,交通局负责人提到出租车监督投诉电话时,主持人可以顺势而下现场拨打投诉电话,此举可以很真实地反映出电话是否有人接听、接听人员的服务态度以及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等。二是有的访谈节目为避免嘉宾回避问题,在现场可邀请市民代表参与节目,一方面弥补主持人一人的思维缺陷,也可以调动嘉宾表达的欲望和现场的气氛。三是用穿插短片进行转换,避免观众出现视觉听觉疲劳。

猜你喜欢
主持人笔者
主持人语
小小主持人
老师,别走……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两个新发现的不等式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