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婷
大力促进文化与科技的融合
■徐婷
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国家的文化,同科技创新有着相互促进、相互激荡的密切关系。”文化发展与科技创新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中坚力量,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实现我国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需要将现代科技成果应用到文化产业之中。
科技创新是推动文化科技业发展的强大动力。用于生产与传播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管理文化产业活动的相关科学技术,可以统称为文化科技;为文化产业生产高科技设备、提供科技支持与服务的行业,可称之为文化科技业。文化科技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的原动力就是科技创新。为了推动文化科技创新,应高度重视国家长中短期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规划以及政策法规的研究与制定,为文化科技研究与应用提供支持和引导。一是确立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持的重点领域,通过科学研究和科技投入,提升文化产业水平。二是研究文化产业重点领域的科技发展和应用,推进高新技术成果与文化产业的结合。应大力发展各类与高新技术密切结合的新兴文化产业,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文化产品,使我国的文化产业在开发、制作、传播等各个环节上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三是确定文化产业中科技发展的优先领域和重大项目。根据世界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和我国实际,提出科技发展的优先领域和关键技术,加强自主创新。四是制定文化产业科技发展的保障措施。通过建立和完善科技投入的增长和保障机制、配套的基础条件和政策措施等,确保科技规划任务的顺利实施,从而引导高新技术进入文化领域,不断推进科技创新。五是重视文化产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应建立相应的人才培养机制,整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为我国文化产业造就一批急需的科技研究与应用人才。
经过近些年的探索和实践,南京已成为全国文化产业发展浪潮中的先锋城市。作为全国为数不多的高校相对集中的省会城市,南京市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扶持,大力促进科技进步在文化建设中所起到的支撑、提升和引领作用。近年来的发展有力地证明了,在南京市乃至整个江苏省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及其所取得的长足进步,高科技的推力作用日益凸显。科技引领文化发展,不仅成为南京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特色和基本路径,更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值得注意的是,在南京的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现代科技的渗入也是有目共睹的。纵观江苏省、南京市两级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轨迹,不难看出在以图书馆为代表的公共文化实践和探索过程中,“文化+科技”的增强模式得到不断深化和发展。
自2008年南京图书馆新馆落成开放以来,“服务立馆、技术强馆”一直成为建设现代化大型公共图书馆的方针原则。在近三年的营运过程和服务实践中,南京图书馆在数字化等高科技应用方面积淀了相对丰富的经验。文献典藏数位化、图书自助借还、楼宇自动化控制、图书馆业务管理自动化集成系统等一系列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表明了南图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的现代发展方向,为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重要作用提供了最好的诠释。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多样化、多层次文化需求的实现更加依赖于科技,让科技成为拉动公共文化服务升级的引擎,转变、优化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借助现代科技的力量应是题中应有之义。然而,要想使科技真正发挥力量,必须实现与文化的深层次融合。如果仅仅是形式上简单叠加,或将科技产品生硬地贴上文化标签,则既无益于科技的进步,也无助于文化的发展。图书馆是"不断生长的有机体",具有巨大的包容性和不断发展的能力。当前,公共图书馆事业作为国家文化公益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面临极好的发展机遇。因此,加快公共图书馆事业现代化建设进程已经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以改革创新的思路,大力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更是我们的必由之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作为文化部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三个设定项目之一,"公共图书馆现代科技应用研究"项目对于国家文化发展、全国公共图书馆建设、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事实上,南京图书馆新馆开馆以后,通过自助借还系统的成功上马,解决了图书借阅流通的瓶颈问题。因而,从公共文化服务方面来说,“文化+科技”的增强模式对全社会范围内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确实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当前,南京图书馆又一次吹响了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集结号”,可以预见,通过项目研究成果,我国公共图书馆整体科技应用水平将进入一个全新时期,公共图书馆科技应用将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和更广泛领域迈进。
由此可见,文化事业的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牢牢把握文化科技的未来发展方向,研究开发出适应未来需求的技术产品与服务,满足文化产业对新技术的需要,才能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