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类民生新闻栏目的品牌打造

2011-11-16 12:33□王
声屏世界 2011年7期
关键词:新闻节目民生主持人

□王 文

在民生新闻的专业化过程中,交通类民生新闻栏目开始崭露头角,并慢慢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交通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看似面窄,折射的却是大民生。做一档交通电视节目有个优势,那就是数量庞大的观众群。但如何吸引这些观众,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在这方面,国内一些媒体已有了先行者,比如北京电视台的《红绿灯》、成都电视台的《谭谈交通》、重庆广电集团的《交通全接触》、杭州电视台的《小马说交通》以及兰州电视台的《警花说交通》等。上述这些节目不但已经在各自区域内成为了收视的主体,而且也奠定了专业上的优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节目风格。梳理这些节目的经验,可以探寻品牌交通类民生新闻栏目的成功之道。

明确主体观众群充分考虑观众需求

首先要确保节目内容和观众的生活息息相关。节目要聚焦当地及周边地区的新闻,这可以让观众获得积极的心理认同感。共同的生活区域、相近的语言和生活习惯,使观众更易接受节目内容。其次要满足观众的娱乐心理特征。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在节目中提供一些轻松有趣的信息可以满足一部分观众娱乐的需求,使人们得到满足和放松。另外,节目的报道题材应该关注普通百姓,报道形式应该尽可能贴近百姓生活,要善于从观众的接受习惯出发,节目内容要有生活气息、平民视角、民生内容,真诚面对观众。尤其是节目的采编及主持人的表达,都要采用口语化、平民化的表达方式,用故事性的讲述、趣味化的点评、亲民式的解读来增强节目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注重节目编排,主持交流个性化

编辑方针的个性化。对于交通类民生新闻节目,编辑方针是其灵魂所在,要使自己的节目区别于其它节目,编辑方针必须个性鲜明。

报道方式的个性化。报道要既能讲述故事又能循循善诱,既能批判揭露又能表扬歌颂,既能发现真善美又能发现假恶丑,既可以娓娓道来又可以边唱边说。交通民生新闻节目的主持人应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如成都电视台的《谭谈交通》,通过谭乔这个充满情趣和智慧的警察形象,让交通法规变得生动有趣、清晰可触。交通民生新闻节目的主持人,要以其独有的感受、独到的见解和独创的构思来诠释新闻内涵,以其特有的文化内涵、生活阅历和人生体会来引导观众,以完成对观众的“个性化”吸引。

成熟风格的培养。风格是一个栏目成熟的重要标志,因此一定要注意保持节目风格的稳定性。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60分钟》节目,至今已有三十多年历史。虽然它的报道内容多变,但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基本固定的节目框架,几十年不变。交通类民生新闻栏目也是如此,节目的板块设置及总体风格等不能经常变来变去。因为一旦风格特色改了,就等于抛弃了品牌基础,而从头开始创新品牌,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名“新顾客”往往要比留住一名“老顾客”付出的代价大很多。

注意节目报道的方法

注重时效:强化第一时间。时效性是新闻的基本属性之一,特别是交通信息随时随地都在发生变化,因此交通类新闻栏目更要注重时效性,而媒体和交警部门的合作无疑会大大增强此类节目的时效性。合作可以使电视媒体与交警的沟通更为直接和便捷,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最新的交通资讯。在面对交通热点的时候也可以通过栏目直接与交警进行面对面的交谈,获取独家资讯。

注重现场:电视的本质。生动的图像是电视新闻的先天优势,而现场感也是电视新闻的一大特征。尽管以现在大多数市级电视台的实力,还不能实现新闻的现场直播,但是交通类栏目,一定要将强化现场感作为努力的重点之一。兰州电视台《警花说交通》采用主持人和交警联合现场执法、交警在现场解释法律法规的报道方式,这样可以让违规的驾驶员心服口服,也为电视机前的驾驶员起到了较好的普法作用。节目还充分利用电子监控大屏,第一时间将路况信息报告给观众。此外,对于重大的交通事故,栏目主持人在第一现场把新闻的精髓“说”出来,把观众直接带入新闻情境,追求准直播的效果,最大限度满足观众“一睹为快”的视觉欲望。

注重感情:新闻的升华。新闻以理为先,但也不能忽视以“情”感人,毕竟新闻是“人”的新闻,感情是新闻的重要元素。要努力追求一种让人感动的力量,其实,这也是对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

猜你喜欢
新闻节目民生主持人
主持人语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新闻节目中主持人的“可为”与“不可为”
地方电视台如何办好新闻节目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