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在京颁奖
第三届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颁奖仪式暨“戏剧的品格和使命”研讨会于2010年10月20—21日在北京举行。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李牧,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季国平,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董耀鹏,中国剧协副主席王晓鹰,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副主任李培隽,以及本届评委会评委、获奖作者及戏剧界专家学者七十余人参加了颁奖仪式。颁奖式由中国剧协党组成员、秘书长刘卫红主持。
中国戏剧家协会举办戏剧理论评论奖开始于1997年,从最初的“中国曹禺戏剧文学奖·评论奖”、“中国曹禺戏剧奖·评论奖”,到2005年全国文艺奖项调整,成为中国戏剧奖的一个重要子项,历经十余年,本届已经是第六届了。该奖项始终坚持戏剧理论评论的正确导向,坚守着促进戏剧批评健康发展和繁荣的宗旨,坚信以创作和理论的两轮并进,切实推进戏剧事业的良性发展。十几年来,理论评论奖对于培养和发现戏剧理论评论人才,对于弘扬主流价值观、引导戏剧创作的正确导向,对于更新艺术观念、提倡和鼓励理论创新,对于繁荣发展戏剧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本届评奖共收到来自全国44个单位报送的174篇文章,经初评、终评,丁罗男的《大众文化与当代戏剧》,汪人元的《成大器者常为第一——从〈曹操与杨修〉看尚长荣艺术价值》,王评章的《关于〈陈仲子〉》,王露霞的《历史真相的深度隐喻——对锦云几部话剧作品的文本解读》,李春喜的《新艺术语境下的历史剧创作》,胡应明的《再谈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苏涵的《闽、粤农村盛演“菩萨戏”现象的调查与思考》,叶萍的《城市街头的楚剧表演——对平湖门业余戏班的田园调查》,张大新的《传统理念与人格范式的颠覆、消解与重构——新编豫剧〈程婴救孤〉享誉海内外的文化启示》9篇论文荣获本届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另有17篇优秀戏剧理论评论文章受到表彰。
颁奖式后举办了“戏剧的品格和使命”研讨会,对泛娱乐化背景下戏剧的自我定位和品格追求,以及戏剧对于民族文化发展所担负的使命等问题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