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十大新闻人物”郜银河DE两张脸

2011-11-15 07:13本刊编辑部
中国商人 2011年1期
关键词:新闻人物银河经济

“中国经济十大新闻人物”郜银河DE两张脸

郜银河不是祝义材、史玉柱、王传福他们那种已经功成名就的人物,但当我们走近他、解读他时,就会发现,或许他艰苦创业的意义比他本身的成功对我们更有启发。

——郜银河被评为“2009年中国十大经济新闻人物”时专家对他的点评。

尽管有着和富二代相仿的年龄、相似的作派,但是,仅仅在十多年前,“富”这个字眼,和郜银河以及他的整个家庭,几乎边都不沾。

郜银河,安徽淮北人,浙江郜氏实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杭州桐庐安徽商会会长,有着一副憨厚的长相和一个精明的内心,曾有媒体称他为“经济界的王宝强”。

在浙江,他的创业故事被列为教育“富二代”的典型案例,从一个落魄少年跻身成为成功富豪,郜银河的故事有点麻雀变凤凰的意味。

在与郜银河的交谈过程中,他的直率往往会让人惊诧,与许多人都刻意掩盖自己贫寒的出身不同,郜银河对这一切毫不避讳。那些在常人眼中看来有些难以面对的苦难,在郜银河口中说来,不仅云淡风轻,甚至还有种轻微的喜剧色彩。

如果说人生如一场博彩,那么,郜银河之所以能拿到命运所青睐的那一张牌,或许,正与他强大的内心有关。

当我们走近他、解读他时,就会发现,或许他艰苦创业的意义比他本身的成功对我们更有启发。

……

与继承祖业的富二代相比,郜银河显然更具有市场竞争力。郜银河有着这样的理

念,“父母给我儿时艰辛的经历,是自己一辈子的无形资产”、“世界上什么东西都可以打折扣,做人的良心不能打折扣”、“100个想法不如一个行动”,此外,他还拥有也许是他所没有意识到的:强烈冒险精神和极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正如浙江人将郜银河的创业故事作为教育“富二代”的经典案例那样,郜银河身上,有些独特的东西值得去读。

——《智者赚取明天——第七届中国经济十大新闻人物郜银河》

如今,郜银河还是那样俭朴,当了老板别人根本看不出一副老板的架子和阔绰。但在该花钱的方面,郜银河从不吝啬。郜银河自己的企业做大后,每当谈论起创业的艰辛,他很是感激李嘉诚,他十分敬佩李嘉诚,有关介绍李嘉诚的书籍,只要被他发现,他不怕贵,也不怕多,如今已是满满一书架了。除了阅读,还坚持做读书笔记,做到学有所获,学以致用。

目前,正处在创业黄金时期的郜银河,永葆本色,致力创新,企业连年上台阶。今年又投资3600万元,在安徽宿州合资创办宿州市鑫盛轧花有限公司,新建6万纱锭以及第一年产1万吨皮棉轧花生产项目。顾名思义,郜银河这位企业家,真的是郜(高与郜谐音)银河,高深莫测,他一边忙着上项目,一边却在谋划着未来更大的发展目标,计划把自己的企业总部和杭州桐庐安徽商会总部一并迈向更大的发展平台和更宽广的发展空间!这就是王宝强式的郜银河,现代徽商的杰出代表。

——《王宝强式的郜银河》

根据警方调查,2008年后,郜银河由于经营不善,拖欠大量欠款,其便开始虚构事实,骗取同学熟人的借款,用于偿还银行和其他债务。郜银河在诈骗中往往选择同学、熟人下手,其通常以虚构做煤碳生意缺少资金为借口,再以国内媒体报道其“十大经济新闻人物”事迹的资料博取被骗人信任,提出企业经营中遇到了困难,现在急需资金进货,并给出月息3%以上的高额利息。2009年至2010年,郜银河还以类似的手段诈骗过浙江大学总裁研修班同学及熟人若干人,诈骗的涉案金额超过2000万。

——《十大经济新闻人物郜银河涉嫌诈骗被批捕》

2009年,郜银河从媒体上得知人民日报社新闻信息中心和经济日报中国经济信息杂志社组织评选“中国十大经济新闻人物”,就毛遂自荐,向组委会提供了营业执照、企业业绩等材料。2010年1月23日,颁奖典礼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郜银

河荣获“2009中国十大经济新闻人物”,人生达到巅峰。这个光环给他日后的“借钱

”带来了极大便利,许多人就是因为他头顶光环,相信他是个有实力的老板,才把钱借给他的,没想到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目前,仅浙江省缙云县法院正在执行的郜银河借贷案,7件案件涉案总金额超过1150万元。郜银河案发后,很多人惊诧:郜银河在参评时已经身负重债,其房产和汽车已于2009年11月被法院查封,这样的“负翁”是如何被评为“中国十大经济新闻人物”的?记者采访时了解到,郜银河的妻子柴凌英在公安机关的一次讯问笔录中坦言:“中国十大经济新闻人物是花了钱的,郜银河说花了100万元,我觉得不止这个数……”此前,他在一次讯问中对公安干警说“:如果法院判我坐牢了,我敢这样说,中国的媒体就会把我炒到比现在的身价还要高,我郜银河的身价可能不止5000万,可能是5个亿。”

——《“千万负翁”获评明星企业家坦言花费百万运作》

郜银河是懂得营销自己的人。

18岁从安徽老家去北京闯荡,在王府井开了北京城最小的刀削面馆,月入3000元。后来,他带着因酒楼拆迁获得的200万元补偿款,来杭州做煤炭和钢材生意。这两个行当,没点知名度,很难接到大单,所以,在商界打拼的他,在学会塑造企业品牌之前,抄了一条近路:塑造个人知名度。年仅34岁的他,身上已有多重光环:浙江郜氏实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公益慈善大使、浙商文化促进会副会长……2009年,他更是荣获“中国十大经济新闻人物”。颁奖给他的组委会事后说,郜银河的参评材料是自荐的,没想到他会用这个荣耀去“招摇撞骗”。也正因为这个荣耀,那些借钱给他的老板们从没怀疑过他会还不起钱。

熟悉他的人说,他看起来很憨厚,在把自己包装成名人后,更容易借到钱,好比欠债的老板喜欢高调摆阔一样。当时,郜银河已负债累累,夫妇俩经营的桐庐诚信贸易公司,亏损欠债数千万元,工厂和资产被法院查封,但他还花钱去拿了这个大奖。

——《郜银河的名人效应》

靠一个买来的“中国十大经济新闻人物”头衔,郜银河大肆行骗并最终锒铛入狱,要接受法律的制裁。对这个颇显荒唐的案例,我们不能止于对行骗人做法的嘲笑,还应注意到,正是许许多多不负责任的社团组织、高校、媒体,滥用体制背景和行业公信,帮助并参与“造神”,将本来各自有严格标准的荣誉称号、学位头衔、报道版面,以现金交易的方式,私相授受。

其荒唐程度,已经与买官卖官不相上下,堪称毫无廉耻。我们甚至可以说,“发榜产业”比“卖官产业”更为可耻,因为倒卖官位还可能遭到事后追查,要担负一定风险,但即便骗子(“发榜产业”的“消费者”)东窗事发、原形毕露,参与者也无需担责。时逢年底,各路高校、媒体和官方社团又纷纷推出“中国”、“中华”或者省、市名称的荣誉评选或认证,不知这批“货”能催化出多少个新的郜银河?

——《谁让“负翁”得以花钱评“明星”》

猜你喜欢
新闻人物银河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银河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去银河洗澡
银河升起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本期新闻人物
本期新闻人物
经济
本期新闻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