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 黄海峰
近期,南京市江宁区与上海市嘉定区加入地区物联网示范区行列,其中嘉定区计划三年内在传感器、软件、数据挖掘、信息传输、定位跟踪、信息安全等领域形成10家以上龙头企业、200家以上骨干企业、500家中小型科教企业的产业集群,形成50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产业规模。目前,已有近百家与物联网产业相关的企业集聚嘉定。
可以看到,加之无锡、苏州、徐州,目前仅苏沪地区就有多个物联网示范园区、基地,受此影响,海内外批量产学研人才、资本也快速涌向苏沪地区。物联网发展一年来,我国各省纷纷建立相应的物联网基地、示范区,目前已经形成了“诸侯纷起、群雄逐鹿”的局面。
物联网一年来被热炒但颇受争议。由于物联网涉及到的技术、应用领域很广泛,加之信息格式、接口、传输等标准的不统一,以致于很难对其范围做出清晰界定,国内物联网的“热”基本还处在“务虚”阶段。而在这样的阶段,盲目的“诸侯纷起、群雄逐鹿”局面不利于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首先,物联网技术涉及面广,各地单独发展会出现重复建设与资源浪费。一个完整的物联网解决方案由感知控制、数据传输和数据处理三部分组成,其中感知控制是物联网的基础环节,它的核心技术包括RFID、条码、定位技术、通信芯片、传感技术等;数据传输作为中间环节,主要由各种通信网络组成,如IPv4/IPv6、3G/LTE、Wi-Fi、WiMAX等;数据处理则由数据中心、超级运算、云计算等来完成。由于物联网涉及领域广泛,所以很难对其产值进行准确估计和预测,同时,各个地方建设物联网示范园区、基地,不断召集人才和企业,给予补贴和扶持,但却没有明确细分的重点发展方向。这种盲目地对于物联网发展的“追捧”将出现大部分地方采取全面的而非专注的技术开发,从而出现一定的重复研究、重复建设与资源浪费。
其次,各地单独发展物联网,不利于形成强势产业链,在未来国际竞争中,我国物联网产业将处于不利竞争地位。同样的物联网业务,各地都推出或者跟风推出,由于规划不够长远、研发实力有限与生产规模不足,较难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物联网业务体验与设备系统市场价格。
笔者以为,当前,政府应该推动我国物联网产业形成“大基地”模式,正如运营商的音乐基地、阅读基地等。事实上,物联网产业分为很多垂直领域,各个地方应该结合当地企业优势,选择性地以某个方向技术为主打,形成拳头产品或者业务,而该地方弱势的部分则可以通过与其它地方物联网基地深度合作的方式,以扬长避短。如此一来,我国物联网产业模式将具备大基地、特色业务和各地分工协作的特点,最终形成遍布全国的完整的产业链,以实现协同发展,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