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研究院 | 韩海潮
随着产业链的裂变,移动运营商对整个产业的控制难度在加大,一些环节的力量和地位不断上升,逐步分食了部分产业价值。例如,在2G时代移动运营商作为接入服务提供商分得了90%以上的利益,而在3G时代移动运营商只能分得50%的收益,内容提供商分得近40%的收益。运营商在实际的运营中,必须思考自己在价值链中的角色地位,结合自身所拥有的资源、能力及市场发展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营模式,以充分挖掘管道的价值。
在控制价值链方面运营商会采取三种不同的运营模式,按照控制力的强弱来划分,这三种模式分别为:对价值链弱控制力的管道模式、对价值链较强控制力的“平台+业务运营模式”以及对价值链强控制力的“管道+业务运营模式”。
通信网络最基本的功能是管道,即作为数据传输的通道。一些运营商在竞争力相对较弱或者业务发展初期,往往定位为通道运营商,提供网络接入,在业务方面会提供数据卡等接入层的简单应用,这种运营模式为“管道模式”,其代表性运营商是H3G。
通信网络不仅是一个透明的数据传输通道,而且还具有电信网的信令管理系统、计费系统和业务支撑体系,是一个可管可控的业务平台,因此,一些运营商不满足于提供通道,转而开放网络平台,为第三方业务服务商提供接口,这种模式就是“平台+管道运营模式”。
一些国家的运营商如日本、韩国的运营商对价值链的掌控力很强,在内容的整合与提供中扮演了强势控制的角色,内容提供商多隐身于运营商身后,日韩运营商均推出自有品牌的3G内容,这种运营模式称之为“业务+管道运营模式”,与管道模式最大的差别在于,网络运营和业务运营不再分离,而是紧密融合。
“业务+管道模式致力于精细化内容运营,在内容研发方面需要比前两种模式耗费更长的时间、更多的成本,由于这类运营商往往通过让利或收购等方式独占内容,因此对于现金流相对不充裕的运营商而言存在较大风险。”
这三种运营模式并不是独立的,运营商往往扮演着多种角色,其中管道模式是最基础的,国际主流移动运营商基本都提供这种运营模式,在此基础上,欧美移动运营商以“平台+管道运营模式”为主,日本和韩国运营商以“业务+管道运营模式”为主。以上三种模式对运营商资源和运营能力的要求是不同的。其具体差异见表 1所示。
定位管道模式的运营商,在价值链中往往集中于运营商的网络提供功能,不会向前延伸价值链,且由于依赖服务提供商和内容提供商的成熟应用,这种强依赖度造成了运营商对整个价值链的控制力非常弱,仅依靠接入费来盈利;相反,内容提供商给用户提供了有吸引力的应用,可获得持续利润,对价值链的控制力很强,因此有很大的话语权。
管道模式适合三种情况。一是处于市场发展初期的运营商,国外运营商在市场启动初期一般会选择纯粹的管道模式,该模式比较简单,原有的纯接入管道运营模式可以复制和迁移,而且管道是运营商的基础和优势,运营商有必要认真做好管道,对管道价值深挖,体现出运营商的核心价值。二是新兴的运营商,他们大多是新进入者,缺乏竞争力,对价值链的掌控力较弱,自有网络覆盖水平较低,总体运营实力较弱,面对其他移动运营商的竞争压力,快速发展客户并保留客户、增加客户的忠诚度成为其主要出发点。三是用户对传统互联网高度认可的运营商,用户对传统互联网的应用有很强的依赖度,就很容易接受管道运营模式。
表 三种运营模式的差异化对比
在运营策略上,运营商首先要提供有竞争力的资费,其中按流量计费为较好的选择,因为这种计费模式符合用户业务应用较为单一的使用习惯,有效延续了手机端移动互联网的习惯,便于被大量的手机互联网用户接受,此外定位管道运营的运营商还需要深化管道价值,因此有竞争力的资费往往会成为利器。其次,运营商要为成熟应用提供定制终端。在这种运营模式下,运营商会积极引进互联网的各种应用,从而弥补自身业务的不足,同时为Skype、Facebook、Twitter等应用提供定制终端,有效绑定用户,快速发展用户。例如,H3G为互联网应用推出了社交手机、Skype定制手机、Twitter手机,进一步巩固和强化管道运营模式。
管道模式的优势在于,运营商把握住了管道模式,相当于把握住了运营模式的血脉。由于运营商具备强大的计费系统,管道能给运营商带来巨大的收益。纯粹的接入管道运营模式一般采取流量计费,能在移动互联网的大发展中获得高速的收入增长。
管道模式也存在劣势,管道运营模式下,运营商基本不提供自有特色内容和业务,而是以其他著名的移动互联网站为依靠,依赖性太强,虽然短期内能够发展用户,但并非长期保持客户的有效手段,而且还约束了移动运营商自身的良性发展。此外,无差异的管道运营必然会导致运营商零和博弈的价格竞争,而这些都将削弱运营商未来的盈利能力。从市场发展来看,纯接入的价值将越来越少,运营商必须超越单一接入,走向内容和应用的深度服务。
50%
在2G时代移动运营商作为接入服务提供商分得了90%以上的利益,而在3G时代移动运营商只能分得50%的收益,内容提供商分得近40%的收益。
在平台+管道运营模式下,运营商通过开放电信能力充分发挥第三方企业与个人的创新能力,内容提供商可以利用运营商二次分发渠道自由提供业务。全球范围内多数大运营商已经开始积极尝试平台+管道运营模式。比如,Orange早在2004年5月就启动了Partner计划,Telefonica从2009年开始在西班牙、英国推广Mashup(混搭)应用,atffamp;t、BT、Vodafone以及国内一些运营商也都在尝试平台+管道运营模式。
从价值链来看,在平台+管道模式下,运营商为内容和服务提供商提供服务平台,内容提供商和服务提供商直接面对用户,用户共同面对运营商、内容提供商和服务提供商,用户的信息流将反馈至内容提供商与服务提供商。此价值链中,运营商与内容提供商、服务开发商之间存在着“控制权”的斗争,对用户的控制能力将最终决定整个产业链的主导者。
平台+管道模式适用于三种情况:第一,随着苹果等公司提供的移动应用商店的兴起,运营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这种情况下,运营商必须利用电信能力,如通信服务、用户数据、情境、认证、计费等打造差异化策略;第二,一些运营商缺乏内容服务优势,需要借助外部力量,将人气旺盛的各种应用迁移到电信平台中,此时运营商的致胜策略是平台+管道模式,通过开放电信网络以带动创新与收入;第三,如果用户对传统互联网的认可度和依赖度很高,对传统互联网的免费模式非常认可,那么平台+管道模式也非常容易推广。
在具体的策略上,运营商可不断挖掘网络资源,开放平台聚集应用,通过客户端等方式积极引进互联网典型业务,为互联网业务开发者开放API,为内容提供商创造更便利的开发和推广环境。例如,法国电信建立了以“Orange World”为品牌的移动数据业务门户,在其中建立了“Orange Life”子门户,利用该门户,法国电信提供其核心合作伙伴的内容服务和应用,多样化的服务提供获得了用户的好评。
平台+管道模式的优势在于,移动业务多元化和平台开放化有利于提高内容提供商的参与度,内容提供商、软件提供商以分成的方式获得收益有利于本身的发展壮大,用户信息流的反馈使其可以根据用户需要提供更好的服务,也有效弥补了运营商业务开发能力不足的短板,从而形成了价值链多方的良性循环。根据沃达丰的经验,通过平台销售的应用方案能创造该运营商30%的收入。
平台+管道运营模式带来丰富应用的同时,也存在对非法业务的管控风险。运营商的网络属于国家基础网络设施,安全尤为重要。虽然信息安全可以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解决,风险较小,但最大的风险来自于能力开放后的管理,移动运营商如何把控开放程度,如何管理内容提供商等,这些对运营商都提出了不小的挑战。
30%
根据沃达丰的经验,通过平台销售的应用方案能创造该运营商30%的收入。
业务+管道运营模式,是指移动运营商在管道的基础上,提供基于运营商定制内容的应用,且使用运营商自有品牌。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尤其是在3G的竞争中,纯管道运营的影响力已逐渐减弱,提供基于运营商定制内容的应用成为了决定成败的关键。
从价值链构成角度看,采取业务+管道模式的运营商采取了对产业链强有力介入和控制的方式,向内容提供商、服务提供商以及终端提供商的角色渗透,通过其自身强大的内容研发力量和市场优势,对价值链环节上涉及的技术、设备终端、品牌甚至业务开发等的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直接掌握和调控,其他相关的服务商则处于一种辅助合作的地位。
这种模式适合市场发展成熟的阶段,一方面,运营商已逐步具备掌控价值链的能力,另一方面,精细的内容运营是最关键的,也是能够长期吸引用户在网的武器。此外,如果用户对移动互联网非常认可,那么也可尝试此种模式,因为用户对移动互联网的高度依赖和认可,为业务+管道模式积蓄了巨大的潜能,为精细化内容运营提供了试验田。
就具体策略来看,首先运营商应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注重客户体验,从而开发新产品,从服务、内容的角度培养用户忠诚度,运营商可将通信功能的优势表现在感性服务市场上,如可视通信、视频视像传递、娱乐、聊天、游戏等。其次,运营商可通过收购独占内容。因为运营商渐渐地难以掌控所有优势内容,如何定位自己在价值链中的地位至关重要,运营商需要通过收购/并购,占有尽可能多的优势内容资源,从而更好满足用户需求。
如前面分析,业务+管道模式的选择需要建立在用户对移动互联的高依赖度以及3G发展相对成熟、运营商具备掌控价值链的基础上,对运营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并非适用于每个运营商。此外,业务+管道模式致力于精细化内容运营,在内容研发方面需要比前两种模式耗费更长的时间、更多的成本,由于这类运营商往往通过让利或收购等方式独占内容,因此对于现金流相对不充裕的运营商而言存在较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