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时代的毛泽东(中)

2011-11-13 09:05:06根据邵凡原著郭忠呈改编潘鸿海绘画
连环画报 2011年8期
关键词:看门人文章学生

根据邵凡原著郭忠呈改编 潘鸿海绘画

五十一 日耕夜读坚持了三年,毛泽东读了很多书。他读了一本论述中国有被列强瓜分之危险的书,第一句就是:『呜呼!中国覆亡有日矣!』这使毛泽东对于祖国的安危、民族的存亡,感到非常忧虑。他开始意识到:救国是每个人的天职。

五十二 读了这些触及时事的书,使毛泽东耳目一新,受到很大的启发。一天,他去请教新派读书人李漱清先生,提出了他想了很久的问题:“人为什么活着?”他说:“假如人活着就是为了吃穿,就是为了妻儿老少,那就太没有意思了。”

五十三 李先生吃惊地问:“你为什么要提出这样大的问题?我倒很想听听你的看法。”毛泽东激动地说:“如今国家多难,外贼逞凶,中华民族在危急万分之时,我们莘莘学子,正在有为之年,怎么能株守家园,无所作为呢?”

五十四 “是呀!你说得对。”李漱清看看毛泽东,“可是眼前这个世界,救国无门,求学无路。有什么办法呢?我在外头东奔西走,四处碰壁,回到韶山,本想弃庙兴学,启迪民智,结果……”他叹了口气,说不下去了。

五十五 毛泽东安慰他说:“李先生,你就先搞个维新的私塾,招几个学生,讲几本新书。如果你收学生,我就算一个,我确实想跟你扎扎实实读几年书,将来有机会,再去寻找救国救民的出路,你看好不好呢?”

五十六 李漱清摇摇头,苦笑着说:“大人先生们不让我开馆讲维新派的文章。润之,你十五岁了,我劝你还是到外面去闯一闯,找个好学堂,再读几年书,练出一身本事来。救国救民,要有真才实学才行哩!”毛泽东点点头。

五十七 不久,毛泽东到乌龟井读书。先生是位退职小官吏,学识有限,但他对毛泽东另眼相看,不加约束。这样一来,毛泽东可以按照自己的计划,专门钻研中国古典文学,兼读时务文章。

五十八 次年春天,知识渊博的毛麓钟老先生从外地回到韶山,在家里开馆授徒。毛泽东也到那里学习。他除了跟老先生学习先秦诸子、骈文散文之外,还在唐诗宋词上面狠下了工夫。

五十九 夏天,父亲突然要他退学,到湘潭一爿米店去当学徒,学做生意。毛泽东听说到湘潭去,心里又惊又喜,但说:“要去,就到那里去读书,做生意我是不学的。”

六十 后来,经棠佳阁的两位舅舅和德高望重的先生毛麓钟等人的劝说,毛顺生才同意儿子到湘乡东山书院去读书。那里不要很多钱,只要交十五串铜钱,连伙食费都够了。毛泽东自挑行李,离别了亲人。

六十一 毛泽东好不容易来到了湘乡县城的东山书院。他向看门人行了一个躬,赔着笑脸说:“我是湘潭来的考生,劳烦大哥通报一声,让我进去。”“早考过了。”看门人瞟了他一眼说,“我们这里哪有穿土布衫、穿草鞋的学生。”

六十二 真把毛泽东肺都要气炸了。他眼看太阳快下山了,急得挑起行李,径直闯进黑漆大门。看门人急了,连忙拖住他的扁担。一个要往里面走,一个要往外面拖,就在大门口大吵大闹起来。

六十三 正吵得不可开交,一个四十开外的先生走了出来,看门人连声喊他堂长。原来,这位先生是李树人,表字元甫,是个维新派,思想比较开明,热心教育事业,在湘乡学界很有名气。

六十四 毛泽东向堂长行了一个礼,说明了自己的来意。李元甫看了看他的仪容和打扮,又看了看他身边的那担行李,稍微踌躇了一下,说:“好吧!考期是过了。不过,你要是确有真才实学,也可以考虑录取。”

六十五 李元甫走进号房,写下了《言志》这个题目,交给毛泽东,说:“你先做一篇文章给我看看,还要填一张考生登记表。”他又转向看门人,说:“帮这位相公准备笔墨纸砚,再给他一盏灯。”看门人急忙点头答应。

六十六 毛泽东眼看离天黑还有吃一餐饭的时间,就在条桌前面坐下来,铺开了十行笺,立即动手做起文章来。

六十七 看门人拿来了美孚灯,毛泽东连忙说:“不必点灯了,我已经做好!劳烦你把这篇文章呈送给堂长过目,就说学生毛泽东在号房等候。”

六十八 看门人虽然看不懂文章,但见满纸蝇头小楷,工整清秀,脸上露出了惊奇的神色。他翘起大拇指,奉承说:“哎呀咧!啧啧!你文章做得这么快,字写得这样好,堂长一定会喜欢你,我这就送去。”

六十九 毛泽东在号房等了好久,才见看门人引着一位十六七岁的学生来相见。经交谈,才知道他叫谭世瑛,是国文教员谭咏春的儿子,是堂长叫他来陪自己到学生宿舍去住的。

七十 他们来到了学生宿舍。毛泽东说:“还不知道收不收我哩!如果只住一夜的话,铺盖就懒得打开了。”谭世瑛大声说:“他们不收,你就赖着不走。”他把从堂长那里听到的情况告诉了毛泽东……

七十一 原来,堂长李元甫看到毛泽东的文章中洋溢着救国救民的满腔热情,连声叫好,马上把先生们都请到监督室来,高兴地对大家说:“列位先生!你们看,今天我们发现了建国的栋梁之材!”

七十二 先生们看了文章,也都赞不绝口,很多人主张录取。可是有个姓张的经学教员,是学堂的董事,他说毛泽东是湘潭县人,坚决反对录取。因为东山学堂是湘乡县的地主豪绅们创办的最高学府,是用来培养自己的子弟的。

七十三 毛泽东听了,担心地说:“照这样讲,只怕那位张先生卡我,硬不准入学哩!”谭世瑛安慰说:“李元甫先生十分爱才,还有贺岚光先生,我父亲也刚直不阿,只要他们坚决主张破例录取,张先生也奈何不得。你放心睡吧!”

七十四 次日早晨,谭世瑛走进房来,大声喊道:“恭喜!恭喜!泽东兄,你已经被录取了。”毛泽东听了,自然高兴。

七十五 谭世瑛还说,昨天夜里,为了你的入学问题,十几位先生争吵到后半夜。最后,堂长李元甫气得捶桌子,愤愤地说:“中国学生可以去外国留学,湘潭人反而不准到湘乡来读书,这真是海内奇谈!”

七十六 下午,学监正式通知毛泽东,录取他为东山小学堂学生,编在戊班。

七十七 在东山小学堂里,毛泽东读的书也多了,听到的事也广了。有个留学日本的萧先生常常给学生讲日本见闻,还讲了日俄对马海战、中日甲午海战的经过,讲了日本的明治维新。

七十八 萧先生说:“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前,是一个弱小的国家,从明治天皇以来,就非常认真学习西洋的科学技术,振兴实业,只用了几十年时间,现在就变得强盛起来了。”

七十九 萧先生十分沉痛地说:“可是我们中国还在闭关自守,吹嘘自己是文明大国、礼乐之邦。慈禧太后把火车头都看成是妖怪,要推到海里去……这样下去,我堂堂中华,必定要成为砧板上的肉,让人家切割。”

八十 萧先生又激昂地说:“我们在东京的留学生,大多数是热血青年,都为我轩辕黄帝的子孙后代之命运担忧,都担心列强来瓜分我华夏之邦,亡我国,灭我种,我们决心回国唤醒同胞,救亡图存。”

八十一 毛泽东听了萧先生的这番话,又读了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还有康有为的著作,非常激动,觉得眼前的世界更加开阔了。但是有许多事还搞不清原因,于是他更加发愤读书了。

八十二 阴历八月的一个傍晚,毛泽东正在聚精会神地看书,有个不爱读书,却喜欢挖空心思嘲弄别人的姓熊的同学,故作谦虚地说:“毛学长发愤读书,果然名不虚传。不知看的什么好书,借一本给小弟开开眼界好不好?”

八十三 毛泽东头也不抬,话也不答,眼睛也不离开书本,只是顺手从抽屉里拿出一本书来,交给了这位熊君。熊君一看,是梁启超著的《饮冰室文集》。

八十四 他打开书,却不怎么看得懂,便装作谦恭地说:“毛学长博览群书,定是文章魁首,如果能拜读大作,那更是小弟的荣幸了。”毛泽东仍不作声,眼睛不离开书本,从抽屉里随手拿出自己的作文本子,掷给了熊君。

八十五 熊君翻看了毛泽东的文章,好像捡到了什么宝贝似的,大声叫道:“列位学长,请看看我们毛才子的文章,篇篇打二十分,可他还很会杂学旁搜,连喝茶、吃饭的书都读,嘿嘿!你们看,这就是一本《饮水室文集》哩!”

八十六 同学们都走过来了。谭世瑛是十分敬佩毛泽东的,他见熊君故意捣乱,就接过书来,冷笑说:“熊学长也真才高胆大,竟敢把梁启超先生的《饮冰室文集》篡改成《饮水室文集》了!”同学们听了,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八十七 这时毛泽东从位子里站起来,说:“算了!还是让我收起来吧!”一个同学却说:“慢点!让我看看你的作文,为什么只打二十分。”接着,很多同学都围拢来看毛泽东的一篇新作,他们被准确的论证和生动的文笔吸引住了。

八十八 一个同学惊喜地叫道:“好文章!好文章!是康梁体。”“是呀!康梁体有什么不好?为什么只打二十分?”“我们找先生去。”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八十九 毛泽东连忙拦阻,说:“作文打二十分有什么关系?就是打十分零分也不要紧嘛!只要我自己学懂了,弄通了就行,大家莫讲它算了。”可是谭世瑛他们坚决不依,要找李元甫堂长评理。

九十 李元甫正在堂长室召集教员们开会,戊班的一些学生一涌而入。谭世瑛指着毛泽东的作文本说:“堂长先生,看看这些文章怎么样?”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看门人文章学生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学生天地(2019年33期)2019-08-25 08:56:16
单霁翔:故宫“看门人”的“匠者仁心”
河北画报(2019年3期)2019-05-24 06:59:52
赶不走的学生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目标
读者(2017年22期)2017-10-28 20:28:43
单霁翔:故宫“看门人”
商周刊(2017年9期)2017-08-22 02:57:54
关于改进我国证券市场信用评级制度的思考——以看门人机制为视角
法大研究生(2017年1期)2017-04-10 08:55:20
学生写话
学生写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