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弟兵来春满村

2011-11-11 05:28尚虎成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1年8期
关键词:子弟兵官兵们部队

尚虎成

按照每年节历,滇桂三月,本是草木争春、生机盎然的季节。可是远赴西南抗旱救灾的官兵们仍然清晰地记得,去年入春以来数月的干旱使西南地区秀美山川黯然失色、千里沃野无法下种的情景。

持续的旱灾煎熬着滇桂两地的广大百姓。更是牵动着各级首长和远驻内蒙古某给水工程团官兵的心。早情频频通过电视台、广播电台由南向北传来。虽然天各一方,官兵们同样心急如焚。3月29日,部队正式接到远赴西南抗旱救灾的出征命令。连夜整装登车。即刻千里驰援!

兵贵神速出甘泉

4月2日凌晨两点钟,部队历经了3天3夜的铁路运输,终于从驻地内蒙古呼和浩特到达了广西南宁。经过长时间的辛苦颠簸,部队官兵本已疲倦不堪,但是“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部队未经任何休整立即进行物资装备卸载。迅速向田东县的任务区行动。

到县城已是中午。为尽快赶到灾区开展作业,官兵们谢绝了县领导在县城饭店安排的午餐。在县城外的马路边。用15分钟时间吃完盒饭,立即向30公里外的任务区开进。

到达作业点时,已是傍晚时分。看着苍茫暮色下亟待灌溉的千里沃野和乡亲们期待的眼神。部队当即决定,先搭机台开钻,后搭帐篷宿营。3日凌晨4点多,巍峨的钻塔终于在晨曦中耸立起来;5点整,钻机在轰鸣声中准时开钻。

这个打井点海拔1900多米。地下水位距离地表较远。刚钻过10米厚的红土泥岩层覆盖层,就遇到了厚厚的白云岩层。白云岩是一种沉积碳酸岩,岩层坚硬。为了加快钻井速度。官兵们进行科技攻关。果断改用气动潜孔锤技术。每8人一组,每班8小时,三班轮番上阵,人停机不停,24小时昼夜开钻。到4月5日上午10点多。钻头终于穿透厚厚的白云岩层。先有小股水流涌出,随后源源不断,越来越急。11点整,一股清亮的水花喷射而出。腾起三米高的水柱!首眼日出水量500吨的水井告成!

这一切不仅结束了村里祖祖辈辈靠水窖储水、干旱天气人畜饮水极其困难的历史。更是为村里灌溉水田赢得了宝贵的耕种时间。群众们感激之余送来锦旗:“兵贵神速出甘泉”!

锲而不舍克难关

广西巴马县西山乡林览村也是一个严重缺水的村子。4月2日,给水团一到广西,团参谋长武俊亭就带着一支钻井分队,昼夜兼程赶到这里。官兵们连夜搭设机台,次日凌晨两点开动钻机。然而,一路钻下去,不仅没有任何水的迹象,而且不断出现卡钻故障。

原来。当地属于喀斯特地形。地下溶洞多。潜孔钻作业时。因为溶洞跑风漏气。减弱了往上吹的风力。很多石屑不能从井排出来,悬浮在半空。每当停止供风更换钻杆时,石屑失去空气浮力,往下坠落。卡在了孔壁和钻头之间。这样一来,钻具就被卡住,提不起来,也打不下去。这种现象反复出现了二三十次,不仅影响了钻井速度。也挫伤了官兵尽快为旱区群众打井解难的激情。如果再打下去,随着井的不断加深,上吹的风力会越来越弱,卡钻现象就会越来越严重。

难关远不止此,直到钻到101米深,还不见任何水的迹象,物探曲线也一直呈一条直线。没有水的曲线反应。指挥部经过研究,决定放弃这个已经付出5天5夜努力的井点。

井点可以放弃,但是不能放弃为群众打出清泉的努力!当夜。参谋长武俊亭组织技术骨干召开了“群英会”。有人提出,这里既然地下溶洞较多,就一定有地下暗河,一旦找准水脉,肯定能打出水来。经过四处打听走访。终于从村里的老人那里得知,这里的确存在一条暗河。因为深不可测,多少年来,从中取水的设想一直无人敢付诸行动。官兵们立即在老乡的带领下找到了这个溶洞。洞口很小,只能容一个人通过。洞里黑乎乎的伸手不见五指。没有人知道里面到底卧着猛虎还是盘着毒蛇。

不入洞穴,焉得水源!为了给群众早日打出甘泉,即使赴汤蹈火也要勇往直前!武俊亭参谋长带着强光手电、绳子、物探工具和三名战士钻进了洞里。走了400米之后,终于在一处峭壁上听到潺潺的水声。再往下看,是一处6米见方的水潭。之后,又经过两次山洞探险。终于找准水脉。当钻头下到105米时。汩汩清泉冒了出来。

本着锲而不舍的精神和不出水誓不罢休的劲头。官兵们攻坚克难。使这个村庄一代又一代人无水饮用无水灌溉的历史宣告结束!

毋忘党恩活教材

广西巴马县长和村希望小学。坐落在一个陡峭的山坳里。学校四周没有水源,一直靠乡里送水。可是,今年入春以来的持续干旱,乡里的好几处水源都萎缩了。送水车来的次数也日渐减少,学校的水窖一天天空了。为保障食堂做饭,全校200多名师生用水都是精打细算。早上每人领取的半脸盆水洗过脸后。依旧盛在脸盆里不倒掉。晚上还要洗脸洗脚;每人每天只有一瓶矿泉水。闷热的天气让师生们都不敢大口喝水。好多小学生的嘴唇都干裂了。

部队到村时已是黄昏时分。只见村口一群小学生们戴着红领巾站得整整齐齐,喊着“欢迎解放军叔叔”。部队驻扎后,官兵们忙着搭机台、宿营,一名小学生吃力地抱出一箱矿泉水递给参谋长,有点胆怯地说道:“解放军叔叔。这是学校里给我们发的矿泉水,我们要把它送给你们……”!此情此景。不仅令参谋长的心情瞬间沉重起来,在场官兵的眼圈也红了。的确,我们的部队虽然是一支给水工程部队,在每次出征的日子里,也都必须面对无水可吃的煎熬。学校里每天发一瓶矿泉水。孩子们的生活用水该有多困难!孩子们真诚举动让官兵们心酸。

本来计划在村里只打一眼深井。参谋长立即请示抗旱部队总指挥部,请求延长任务期。为学校再打一眼深井。得到的批复是:再苦不能苦孩子!要克服困难、全力以赴让孩子们喝上甘泉!

为了不影响施工的总体进度,在为学校打井时。全体官兵们不仅自觉加班加点加快钻井速度,还在短时间内自筹了一笔资金,为其安装好全部的配套设施。任务宣布告捷!在成井仪式上,看着哗哗冒出的清泉。希望小学全体师生欢呼雀跃150多岁的罗干祥校长哽咽着说:“你们的深井不仅滋润了我们全校师生的喉咙。更是浇灌了小学生们幼小的心灵:你们的深井不仅是军民鱼水深情的最好见证。更是我们今后教育学生毋忘党恩的活教材……”。

满分答卷传温暖

7月22日上午10时。广西田东县作登乡训信村一股水柱冲天而起。山村的百姓顿时一片欢腾!对于3个瑶族自然村来说。梦想变成了现实:从此告别祖祖辈辈靠接雨水过日子的历史!

“这是共产党派来的部队为我们打出的吃水深井!”村民郑秋丽双手捧着清澈的井水。笑得脸上都开了花。此情此景,让官兵们4个月以来找水打井的辛劳一扫而光。4个月的时间里,官兵们全部在野外搭设帐篷宿营。和北方相比,这里的夏天酷暑难当,尤其是中午,帐篷里的高温就像火炉一样。即便晚上,躺在帐篷里也全身是汗,蚊虫叮咬更是家常便饭。

这一天。当地政府和群众们为这第100眼井举行了隆重的成井仪式。田东县领导饱含深情地对官兵们说:“生活中,子弟兵们克服了环境生疏、水土不服的难题;转场运输中,子弟兵们战胜了山路陡峭、地势险要的危险:施工过程中。子弟兵们迎难而上。攻克了无数技术难题……。战胜艰难险阻的100眼井是人民子弟兵为我们旱区父老乡亲们交上的一份最美答卷!这份答卷是温暖人心的。是人民子弟兵在120多天的昼夜里,用博大的爱民情怀和顽强的军人作风完成的:我们全县人民给他们的分数是100分!”穿着节日盛装的瑶族群众,围在井旁载歌载舞。一遍又一遍地唱着为抗旱官兵们专门创作的歌曲《子弟兵来满村春》。

喜庆的欢歌久久荡漾在村落上空,动听而悠扬。全体救灾官兵争分夺秒。连续奋战。经过4个多月艰苦而紧张的施工,打出105眼深水井。总进尺8914米。总出水量67512吨/天,解决了210万人生活用水、225万头牲畜饮用水和4.9万亩水田、16.5万亩旱田灌溉用水,高质量圆满完成抗旱救灾任务。为西南旱区恢复生产、改善生活、发展经济做出了积极贡献,受到了军委总部、两级军区首长的充分肯定以及地方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高度赞誉,为内蒙古草原人民争了光!

第三届(2009—2010年)“感动内蒙古”的十名获选者中,内蒙古某给水工程团榜上有名!

猜你喜欢
子弟兵官兵们部队
聂荣臻首提“子弟兵”一词
俄部队军演
儿在部队又立功
写好行动显真情
驻港澳部队例行轮换
“子弟兵”称谓的由来
双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