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润霞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要的是转变投资领域的发展方式。因为。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经济结构,就是明天的保障能力。所以,调整投资结构对于提高民生保障能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要调整投资产业结构.重点要研究三次产业联动发展问题,增强产业整体带动力。投资应以促进就业为优先目标。不同的投资领域、不同的投资项目会有不同的就业效果。通过增加投资来启动经济增长,必须将促进就业放在优先的位置上。在这个意义上,促进小企业发展,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根据实际,重点发展与群众创业密切相关、就业容量大的产业,如生产性和社会化服务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据有关方面测算。每投资1亿元可提供的就业岗位。工业是500个,服务业是1000个,因此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旅游、信息、商务、社区、文化和科技服务等服务业,切实提高服务业在GDP中的占比,充分发挥服务业对就业和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就是要全面实施产业提升工程,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切实把好项目入口关,提高项目投资综合效益。同时,加快完善产业创新体系和产业链条拓展体系,促进产业集群化、高端化发展,切实提高工业产出率、农业附加值和服务业贡献率,努力加快有效益的速度。壮大有质量的总量,为民生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保障。
二是要调整财政投资结构,完善公共财政制度。按照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切实把财政资金从竞争性领域中退出,进一步压缩行政性支出,集中财力用于民生保障事业。坚持用预算的方法固化民生投入领域和比例,增强民生投入的刚性,保障民生投入不打折扣。要完善为民办实事机制,对群众受益面广的民生问题,要落实专项资金,强化督查考核,狠抓工作落实。通过不断积累。逐步显化成效。要注重整合资源,把各种专项资金整合起来,统一规划,统筹使用,并实行直接拨付。
三是要调整投资主体结构,强化市场运作。与国有投资快速增长相比,当前民间投资尚未有效激活,应进一步打破垄断,推行投资的自由化,特别是对国内私人资本和外资放松各类准入管制,借以吸引私人资本和外资进入。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也必须防止政府全埋单、财政全兜底的大包大揽倾向,要注重运用市场化手段。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调动多方积极性,来化解民生问题。
四是要调整分配结构.坚持改善经济结构与优化再次分配并举。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一靠提升发展水平,二靠调整分配格局。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和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保持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好势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政府在再分配环节承担着按照更加注重公平的原则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的责任。履行这一职责的主要方式,就是政府职能转向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保障水平和均等化水平。我们要坚持“提高平均数”与“缩小贫困面”两手抓。既要坚持发展至上,不断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大力发展与民生联系紧密的相关产业,积极引导群众就业和创业,努力改善经济结构,提升经济发展对民生的直接带动效应;又要坚持改善分配,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民生事业、民生保障方面的投入,把发展成果合理地分配到群众手中。
五是要讲求投资效益。要坚持“少点轰动性、多点普惠性”、“有限财力发挥最大效能”的原则,严格把好公共投入关,切实提高投资效益。要确立不求大但求舒适、不求效应轰动但求解决问题的理念,杜绝“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上马,多雪中送炭、少锦上添花,把有限财力真正用到刀刃上。要完善项目科学决策、全程稽查和后评价制度,用“受益多少人”、“群众满意否”来衡量政府投入成效,对投资效益低的要进行问责,同时在工作绩效评价上明确新导向,建立以基本公共服务为导向的政治绩效评价体系。切实打破GDP政绩观,全面确立起改善民生是最大政绩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