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颖
摘 要 河南南阳社旗县山陕会馆,是一座清朝时期的商业会馆类建筑与关帝庙建筑完美结合的古建筑群。社旗山陕会馆以其保存完善的建筑规模,精湛巧妙的装饰艺术形式,积淀深厚的商业文化价值而闻名全国,也成为中国古建筑艺术臻于完美的最后一个高潮典范,在当今现存的各类会馆建筑中,当之无愧的拥有“天下第一馆”的美誉。在馆内的各建筑构件中木雕、石雕被大量运用,尤其是建筑中的石雕艺术形式考究,造型生动、寓意深邃、神韵独具。而以石牌坊及各殿柱础为代表的社旗山陕会馆石雕艺术,更集我国古建筑全部石雕技法圆雕、透雕、浮雕、平雕、线雕于一身,无论其雕刻形式还是内容都尽著各类雕刻艺术之神韵,充分发挥了绘画与雕刻艺术结合的审美特征,做到了情景交融,形神兼备,当之无愧的被称为中国民间古建筑“石雕艺术之最”。而其雕塑中所体现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及其价值,直到现在仍旧值得我们认真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社旗山陕会馆;石雕;美学细想;应用
社旗山陕会馆,位于今河南南阳社旗县,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至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竣工,共历经清朝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六帝,历时136年。建筑群整体座北朝南,主体建筑呈前窄后宽之势,现存院落东西最宽62米,南北长156米,总占地面积12885.29平方米,建筑面积6235.196平方米。整体建筑分前、中、后三进院落。位于中轴线上的建筑有:琉璃照壁、悬鉴楼、石牌坊、大拜殿、春秋楼。两侧相陪建筑有东西辕门、东西马厩、钟鼓楼、东西长廊、腰楼、药王殿、马王殿、道坊院等,其中春秋楼及其附属建筑于咸丰七年为捻军焚烧,现存建筑共计152间。因其建筑兴建之时正处于中国古建筑发展史上的最后一个高潮期。加之会馆这一建筑类型本身就是资本萌芽商业兴盛期的产物,由客居各地的富商豪贾聚敛的大量钱财,为会馆建筑艺术之创造提供了强大的财力支持。据有关碑文及资料记载,社旗山陕会馆仅兴建春秋楼及附属建筑就花费白银七十多万两,兴建大拜殿及附属建筑花费白银近九万两。借助如此庞大的资金支持,加之各地商人为树立本籍的商业形象,相互争比的意识,使社旗山陕会馆在建筑之时得以“运巨材于楚北,访名匠于天下”。并能够建设营造出如此规模和气势。山陕会馆整体建筑鸟瞰,如图1所示。
图1、山陕会馆整体建筑群鸟瞰
会馆整体建筑布局严谨,排列有序,装饰上精益求精,气韵独具,成为国内罕见的具有重要历史、科学、艺术研究价值的古建筑群。社旗山陕会馆在全国现存的80余座同类建筑中,首家于1988年元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业内专家公认为“中国第一会馆”。会馆主题建筑群之大拜殿,如图2所示。
社旗山陕会馆的建筑及所承载的艺术思想被后人总结有琉璃照壁--匠心独具;铁旗杆戏楼—独树一帜;石雕木雕—鬼斧神工;民间刺绣—质朴精美等十大全国之最。会馆的雕刻大有“聚他山之石,赋予玉质精工”之妙。笔者主要试图浅析其石雕艺术形式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运用及其美学价值。
初为其石雕艺术所震撼是因为其雕刻的精美及细致程度。会馆建筑中几乎无石不雕,并且多以圆雕、透雕为主。最具代表性的石雕代表当为悬鉴楼内的柱础等雕刻。悬鉴楼在建筑形式上整体艺术造型玲珑秀气,又清奇巧妙,其屋顶琉璃装饰以神话人物为主,试图营造出“天上人间”的艺术气息,并且与装饰上与建筑主体功用和谐统一,达到了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悬鉴楼建筑构造秉乘中国古代建筑传统之“墙倒屋不塌”结构形式,以圆柱及柱础为主要支撑力点,石础与木柱相结合,全楼以二十四根巨柱稳稳撑起。其各种形态的高大柱础皆为上圆下方之复式柱础,在构筑和造型上显示出了玲珑剔透、神形兼备的建筑艺术特色。尤其柱础的结构上均为多层雕饰,雕刻细小处细致入微。粗放处力道浑厚,微妙处细密有致,结合处衔接巧妙。如入口处的石狮雕刻,脚踩方石,背驼莲花石座,呈三层结构并能浑然一体不失厚重。其他柱础上局部之石雕,大都如是。如悬鉴楼内上圆下方的复式础座,束腰处多以装饰为重点,分别为浮雕奔虎、麒麟、云龙、天马、神牛等吉祥瑞兽。极尽其雕刻精美之所能,可与玉雕之功媲美。结构严谨而轻巧;纹样考究而细致;动态生动而鲜活;夸张适度而威严。再如狮身人面兽之雕刻,通过其面部狰狞、威严的表情而又彰显着其仗义、秉忠之思想诉求,将美学思想和建筑结构以及儒学之营商意识巧妙结合在了一起。楼内所雕刻之柱础均具有极高的艺术研究及观赏价值,堪称为中华古建筑柱础造型装饰艺术的典范之作。深刻传达着中国商道人道的深邃内涵,张弛之间载入充实厚重的“意韵及大道”之美。会馆内各种不同造型的柱础石雕,如图3-3至3-6所示。
再为其所感动更因其故事题材选择及审美意识倾向。石雕的每根柱础雕饰内容不尽相同,各有千秋,题材及内容包括有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文人学士故事及吉祥动植物图案等,且相互结合,互为点缀,可谓丰富多彩引人入胜。其他建筑上所用雕刻内容也寓意深刻,如在悬鉴楼在山门两侧墙裙位置处的四块人物故事石雕,形式上与四座檐柱柱础相互呼应。雕图之内容均为汉代及三国时期的历史典故,分别为《杯羹之让》、《屺桥纳履》、《赵子龙大战长板坡》与《刘备马跃檀溪》。显示着谦逊礼让、大勇能忍、骁勇善战、中流勇上之内涵。四图皆以“剔地起突”之高浮雕手法雕成,人物形象生动,山水场景也具有极强的纵深与体量感。
悬鉴楼面北的戏台,其主要功能为唱戏之用,也是会馆内是建筑结构及装饰的重点。戏台下层与山门相通为敞开式通道,二层为戏台,整体建筑厚重稳妥,布局结构合理,细致处理上更彰显其匠心独具之处。以其台口之周围之石栏的雕刻为例,正面分别雕以《渔樵耕读》、《赵匡胤输华山》、《走马荐诸葛》、《商旅图》、《职贡图》等戏剧故事图案,意现其戏台之功能,更暗喻建造者的崇尚恬淡、处变不惊、唯才是举等思想体现,甚至也可从雕刻内容中体现其生意红火、身在朝外、以商道盛之恬淡雅致之意。两侧则分雕天马、神牛、缠枝牡丹等图案,雕镂技法细腻,形象生动传神。另其照壁双联也为石刻,分刻与四柱身面北,分内、外二联,内联为“幻即是真世态人情描写得淋漓尽致;今亦犹昔新闻旧事扮演来毫发无差。”外联为:“还将旧事从新演;聊借俳优作古人。”二联以戏台为主题,揉戏剧创作,写戏剧表演之精妙,论戏剧借古喻今并加入传统儒学思想的教化之涵义,把戏台的深层文化内涵阐释得淋漓尽致,在抒发其审美意趣的同时传递出对今古世态的幽深阐释。也渲染了山陕会馆的商业文化精神,体现着其重商崇文的思想意识,承载了“文字及诗性美”的意识。戏台石雕局部如图7所示。
分布于山陕会馆各处建筑中的建筑和装饰纹样题材丰富多彩,其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吉祥图案共有1000多处,大都反复集中渲染着传统儒商的追求和向往。比如石牌坊中的雕刻内容中,中柱两侧鼓面分刻有:“俞伯牙爱琴”、“孟浩然爱梅”、“林和靖爱鹤”、“周敦颐爱莲”、“米元章爱石”、“嵇康爱竹”、“王羲之爱鹅”、“陶渊明爱菊”的八爱图。,这些表达了当时的商贾们对于古代文人墨客们应物寄情的雅怀高士情操。牌坊四柱下方前后之抱鼓石面分雕了《八爱图》及梅兰竹菊等古人雅士至爱的雅致吉祥图案。也隐喻着当时商人阶层除生意之外的个人理想追求。体现出厚重的中原文化和会馆商贾的商道渊源,并可与徽州的木雕建筑思想内涵相统一,以实际而精美的物象(石雕)寄托商贾的富后尤犹、商文并举、索求大雅、遁入佳境的理想主义状态,其主题文化心理彰显一斑,同时又融进了“意境中的妙悟”之美。部分石雕局部如图8、9所示。
最难能可贵的是其雕刻神韵与中国传统仗义秉忠思想的结合。并且通过其雕刻的特征及建筑特色恰当的诠释了其石雕艺术的象征性与假定性特征。
以主题建筑大拜殿为例。大拜殿始建于同治八年(1869年),竣工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大拜殿由前厅后殿组成。前厅为卷棚顶,系山陕商人聚会与祭拜关公之地,称“大拜殿”,后殿为关公神位所在地,称“关帝大座殿”。大拜殿前最独特的装饰莫过于两侧的石雕八字墙,墙下为须弥座。座上立以整块青石雕成巨幅石雕,宽1.10米,高1.90米,以高浮雕兼透雕技法雕成。东侧为“十八学士登瀛洲”的雕图,图中任务刻有杜如梅、房玄龄、于志宇等不畏艰险,骑马沿崎岖小路登上为天下人倾慕的瀛洲,意在宣扬为学至上知识为上;西侧的“渔樵耕读”雕图,图中内容为山水、树木、飞禽、走兽、房屋采用浅浮雕、深浮雕、透雕、线雕等多种石雕技法,题材寓意上以教化人们安身立命,各守本分。这两幅石雕图与石牌坊相映生辉,在宣扬着读书入仕方可坐拥仙境的尊儒崇文思想的同时,也象征着当时商贾们对于自己对后来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向往。
大拜殿的柱础石雕也极具特色。其十八座柱础共分七种类型,每类雕饰各有不同,多采用具象的造型手法,柱础上雕出的雄狮、麒麟等鲜活生动的各类形象,造型细致入微,栩栩如生。整体雕刻既具有庄严恢弘的气势,又兼备细致生动的趣味,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特别是殿内四座金柱动物造型柱础,以整块青石圆雕而成,南面二础为雄、雌二狮,北二础为牡、牝麒麟。长方形基座上雕有卷草纹饰等吉祥图案,雄狮、麒麟背上都驮有双层莲台。巧妙融合各种雕刻技法的同时,不仅显示出其艺术造型手法,也透视出匠人在雕刻时“真实与意象结合”美的中国传统思想应用。
另外的石雕代表则是山陕会馆的碑刻,保留完整的共9块,其中记述商业道德规则及会馆兴建活动的碑记有7块。记述商业道德规则的有“同行商贾公论戥称定规概碑”、“公议杂货行规碑”、“过载行差务碑”等。这类同时期碑文目前只能在社旗山陕会馆如此详实而清晰的看到,它对于研究清代社旗商业发展的概况及商业行为的规范提供了珍贵的佐证,也是当时诚信经商信条的见证。其中《同行商贾公议戥秤定规矩》碑对规范度量衡作出了严格的规定;《公议杂货行规》碑则以倡导诚信精神为核心,对各种商业行为做出多达十八项严格规定;《过载行差务》碑则对上交官府的席片数量给予分解公示。这三块碑石也是我国现存会馆类建筑中所存最早也最为全面的商业道德规则碑记。而碑文上记载细致的各种条约公示,更是对传统思想中“诚信为本”精神的直接体现和褒扬。
会馆内碑文石刻内容与大拜殿内的匾额所书内容和推崇的思想又本源相通,大拜殿内的匾额大都是各商社敬献会馆的,其匾额书写的内容大都是赞美关公忠义精神的颂词,既有经典的词义,又有书法艺术的形式美感,如“光明正大”、“浩然正气”、“万古精忠”、“正气常临”、“乾坤正气”、“义高千古”、“万世人师”等,皆可以说明其商贾们对于诚信、忠义、名节的敬畏与倡导。
山陕会馆其建筑以及所构筑的商业文化内涵及其美学思想的应用,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通过其追求的商业理念诠释了其诚信秉义的商业文化精髓,也是当时独具特色、内涵丰富的品牌文化现象载体。而从其石雕艺术中透视出的中国传统美学细想也足以留给我们深刻的思考,并为我们所欣赏、学习、借鉴、应用、发扬。在其崇商、经商、重商、盈利的商业精神引导下,最终能从雕刻的形式及内容提炼等方面上升到对传统人文意识、美学思想上的追求上来,更是我们应该深入学习和研究的精髓所在。对于当代建筑艺术的形式美感追求,美学思想精髓的及其价值的贯彻应用,商业上诚信为本的商业本源意识,乃至学术上的严谨和深刻的精神等诸多方面,都是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历史财富。
参考文献:
[1] 河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社旗县文化局编著.《社旗山陕会馆-中国古代建筑》.文物出版社,1999(10).
[2] 关玉国.《社旗山陕会馆商业文化初探》,2004.
[3] 孙继全,杨骏声,贾福泉. 社旗县文史资料第七辑(山陕会馆专辑),1998.
作者系郑州轻工业学院轻工职业学院 副主任,现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