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吴凡 通讯员 杨文展
服务内涵创新突破,全面支撑产业发展
——上海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初显成效
本刊记者 吴凡 通讯员 杨文展
杨浦区一家由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多名知名教授合作组建而成的专业研究、咨询、规划企业,在业务拓展时需要资金支持;上海市水污染控制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了解此情况后,即刻与银行取得联系,帮助企业顺利获得了贷款。水污染控制平台为企业提供的服务除了研发支持、专家咨询等科研类服务之外;还在企业选址、人力资源甚至投融资方面为企业提供服务。平台服务内涵不断扩展的同时,为区域环保产业扩大产业规模、形成专业集群、共享创新资源、培育产业品牌积极工作,也为“环同济知识经济圈”、杨浦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的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上海中铁通信信号测试有限公司由闸北区科委推荐加盟研发平台,成立了上海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检测专业技术服务平台。企业在轨交信号平台使用服务后,还能享受到研发平台提供的“仪器共享”用户补贴,进一步降低了企业成本。这样也对轨交信号平台拓展、维护客户关系提供了直接的抓手,多方共赢的结果也正是当初研发平台提出“共建、共享”理念的初衷。
致癌试验是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中的重要内容,目的是考察药物对动物的潜在致癌作用以评价和预测人体长期用药中的致癌风险。上海市新药安全评价专业技术服务平台于2010年初与率先开展了GLP条件下的国内首例p53基因敲除动物短期致癌试验,为候选药物致癌性评价提供参考。当时国内没有动物供应商可以提供足够致癌试验使用的动物,上海模式生物技术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发挥自身优势,积极配合新药安全评价平台的致癌试验研究,保质保量地提供了试验所需动物,并完成了动物基因型鉴定工作。两家专业技术服务平台通力合作,确保了国内首例p53基因敲除动物短期致癌试验的顺利进展,得到广大同行的关注,为用于新药申报的致癌试验普遍开展做出了较大贡献;同时也提升了各自的技术创新服务能力。
像生物医药创新平台这样的产业创新平台,上海市目前有12家,覆盖了包括生物医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新能源汽车等九大高新技术领域。其中,如上海市太阳能光伏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上海市半导体照明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等平台由工程技术中心承建,上海市中小型电机及系统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则由大型的研究所(集团)承建。一方面,这些承建单位都具备领域内一流技术实力和服务能力;而另一方面,通过建立产业创新平台,承建单位在原有基础上也提升了服务能效、加强了服务管理。在上海市科委的统筹、协调、管理下,为积极落实国家技术创新工程上海市试点方案共同努力。
而除了这12家产业创新平台,研发平台还集聚了61家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和100余家专业技术服务加盟机构。这些服务机构、平台遍布全市各区县,涵盖了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多个共性技术领域,初步形成了一个支撑产业集聚发展、支持企业持续创新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体系。据了解,截至2010年底,12家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与61家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先后为11.7万家次中小企业提供了检测、咨询等技术服务,向大学、研究机构等事业单位提供了5.6万次技术研发服务,服务省级以上科技项目1785个,其中重大工程723个,服务收入达到了17.3亿元,有效地降低了中小企业创新成本,支持了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据粗略统计,通过平台服务为其服务对象所创造的间接经济效益达27.2亿元。
随着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加盟技术服务机构等构成的专业技术服务平台体系的初步建立,如何长期、稳定地发挥这些机构对企业和产业地支撑作用,成为大家都非常关心的问题,在上海市专业技术服务平台体系2011年度上半年工作会议上,研发平台表示将陆续出台一些针对平台的政策和管理措施,来逐步探索并建立这样的机制和规范。一方面,市科委每年在研发平台建设专项中会专门设立针对已授牌平台能力提升的专项,重点支持平台开发新的服务项目、扩充供不应求的已有服务能力、研究面向产业及共性技术的新方法、新标准等,尤其鼓励平台与平台间联合申报服务能力提升;另一方面,研发平台将积极探索更为普适性的针对平台及加盟服务机构从事公益性创新服务的奖励或补贴政策,对那些确实无法由市场提供或需要政府积极推动扶持的服务项目形成比较稳定的支持,像普陀、闸北等区县,积极推出支持平台建设与服务的政策,鼓励平台为本区域企业提供服务。
对于新建技术服务平台的布局,研发平台将继续按照“共建、共享、协作、服务”的工作思路,坚持市区联动、面向需求的基本建设原则,围绕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柱产业发展,突出对中小科技企业创新创业需求,以平台服务产业,以产业支撑发展,做好科技服务平台体系的顶层设计,尤其是在投入方式、平台承担对象等方面,是否可能做些新的探索和尝试,例如市区从不同角度资助平台和用户,让更多从事平台性质的企业成为平台的承担单位等。对于区县打算重点发展的产业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区两级财政可共同投入新建,十二五期间,在微纳加工、无线通信、创意设计、物联网等产业已经做了前期的谋划和部署,将分步骤推进;很多区县都关心区域内优势企业或产业龙头企业的发展,研发平台欢迎各区县积极推荐那些具备以服务为主要业务且与其服务对象不存在业务竞争关系、能保持中立的企业对象,可以把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建在这些企业的技术中心,利用平台吸引更多的中小企业,形成产业上下游的集聚,如在改性材料、光纤通信等领域可做一定的尝试。同时,对于区县中那些研发型、生产型的企业,可以尝试由市级财政资助技术服务平台为这些企业解决共性技术难题,服务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企业,同时,区级财政支持企业新购设备或开展研发,消化、掌握平台所提供的服务成果,实现平台提升服务能力、企业攻克技术难题的双赢局面。
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中心正在致力于建立属于科技公共服务的圈子和联盟,让更多的人来了解研发平台的工作。近来,研发平台开始和中国产学研促进会等权威机构合作,共同倡议提出建立全国性的公共服务平台联盟,通过这种民间组织的活动来进一步凝聚人气,相互交流平台建设及服务的经验,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并且形成宣传推广的合力,将平台的影响力扩散到全国,也会推荐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和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加入这个联盟,希望届时大家能积极响应;同时,也将继续在本市组织区域内、行业内甚至跨行业的服务联盟,促进政府、平台、园区、行业协会、用户之间的交流,让联盟在成为沟通交流的舞台的基础上,如果合作关系融洽,还可以共同申请国家、市级的重大项目、开展技术合作,拓展各自的发展空间。
为了更好地打造“科技114”这一属于大家共同的服务品牌,研发平台今年正式推出了一站式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工作,加快由“资源集聚共享平台”向“创新支撑服务平台”体系建设的转型升级。结合国家技术创新工程与科技部等部委对创新要素与科技资源的总体要求,建设上海市科技共享资源的信息集散据中心,建立各类科技资源信息的数据标准,向全社会发布本市科技资源的分布状况,使资源拥有者可以规范地发布资源信息、用户可以高效地寻找共享资源、决策者可以准确地获得参考数据;同时重点加强对平台用户的分析和管理,与各个平台和加盟单位形成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建立统一的服务流程、服务规范、受理窗口和服务监督,扩展政策、咨询、专业技术、文献、仪器等综合服务功能,针对重点用户开展“万户工程”,即在两年时间内建立至少包括10000家企业的用户关系管理系统,并让各个技术服务平台能积极地为企业用户提供优质、高效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