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刘天纯
朱践耳:为“山歌”谱曲而一举成名
从20世纪60年代的《唱支山歌给党听》到《接过雷锋的枪》,从20世纪70年代的《第一交响曲》到今天创作出10部中国现代交响乐,朱践耳一直没有停止过创作的脚步。
没有受过科班式专业教育的朱践耳,凭着自己丰富的生活经历和民族音乐素养,开始了他的音乐创作。1963年,朱践耳从《雷锋日记》中发现了《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首歌的歌词。朱践耳怀着对雷锋的崇敬之情,为之谱曲,并交给正在上海音乐学院深造的藏族女歌手才旦卓玛演唱。在上海首演获得空前的成功,才旦卓玛和朱践耳一举成名。歌曲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传遍了大江南北。
才旦卓玛:这支歌是我“抢”来的
回忆最早演唱《唱支山歌给党听》时的情景,才旦卓玛真诚地说:“这支歌的原唱不是我,是我努力从别人那里‘抢来的。”
一天早晨,才旦卓玛在校园(上海音乐学院)的广播中听到这首歌:“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旧社会鞭子抽我身,母亲只会泪淋淋,共产党号召我闹革命,夺过鞭子揍敌人……”一字字、一句句,分明唱出了才旦卓玛这个翻身解放的农奴女儿的心声。回想自己所经历的苦难和幸福,才旦卓玛不禁潸然泪下,激动难耐。一股歌唱的激情在她胸中进发,她找到她的主课老师王品素,要求唱这首歌。王品素担心地说:“你是唱藏民族歌曲的,行吗?不要丢了风格!”才旦卓玛急得快快落泪:“歌里唱的就是和我一样的心声。我一定要唱!”
姚筱舟:曾不敢自认是“蕉萍”
1954年,赴朝参战的姚筱舟回国后来到陕西铜川矿务局担任宣传、秘书工作,1956年调任焦坪煤矿任技术员。
姚筱舟下井后,常常倾听老矿工吟唱高亢的陕北民歌。姚筱舟的心弦被拨动了,他鼓起勇气提笔写诗,并取了个与矿名同音的“蕉萍”为笔名。那是一个诗潮涌动的岁月。1958年的一个深夜,在一盏昏黄的油灯下,姚筱舟思绪万千,一口气写出了三首矿工诗,其中一首就是《唱支山歌给党听》。
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盛传后,词作者“蕉萍”是谁呢?作曲家朱践耳一直想解开这个谜。1963年秋,朱践耳通过多番寻觅,终于发现“蕉萍”在陕西焦坪煤矿。党委书记赵炳儒也不知道蕉萍是谁,就召开大会问大家:“谁叫蕉萍?”姚筱舟没有吭声,心里暗想,寻找“蕉萍”,谁晓得是好事还是坏事?第二天,矿党委派人把姚筱舟找去,赵炳儒问:“你是‘蕉萍,有人看见过你用这笔名写稿子。”姚筱舟一看瞒是瞒不住了,于是就诚惶诚恐地点了点头。赵炳儒笑道:“好事嘛,这有啥不敢认的!”便把朱践耳的信转到姚筱舟手中。于是,从1964年起,《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首歌才正式注明词作者的真实姓名。1965年春,这首歌被文化部评为“全國优秀群众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