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风建设 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2011-11-07 02:17杨道武
领导科学论坛 2011年5期
关键词:学风大学生评价

杨道武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特别是随着高校管理体制和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育人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为大学生更好地成长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总体来看,大学生的学风状况是好的,体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有理想、有追求、有作为已成为大学生的主体形象。但也有部分大学生不珍惜大学美好时光,未有效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高校在学风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大学生学风建设现状与问题

1. 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对一部分大学生而言,考上大学就是人生的奋斗目标,目标一旦实现,便在理想中迷失方向。有的大学生学习目的带有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有的把学习成绩与能否找到一份好工作联系起来,有的学习时很茫然,完全机械地应付以图“过关”,只为得到一张文凭。还有的理想脱离现实,他们对学习抱有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思想,忽视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学习。

2. 专业思想淡薄或对专业缺乏热情。大多数新生入校前仅为了考大学而学习,缺乏对专业的了解,专业的选择多数是听从家长或老师的推荐。入校后有些学生发现所选择的专业并非自己的兴趣所在或与内心期望值相差较远,就会产生一些消极想法,觉得“入错了行”。另外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专业选择强调热门、强调个性发展,使得一些“非热门”专业学生觉得即使学习再好也无法确保将来有好的出路,由此产生了怠学、厌学、混学的情绪和行为。

3. 忽视文化课学习,偏重社会活动。部分学生受当前社会中一些偏激思想的影响,在学习中显得浮躁,认为书本知识都过时了,觉得考试取得好成绩也不一定在今后的工作中有用,大学只要混个文凭拿个学位就可以了,关键要通过各种活动提高所谓的“自身综合能力”。于是热衷于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整日旷课早退,将学习与“社会活动”本末倒置,在学习上不思进取、不肯钻研,结果真正的能力没有增强多少反倒荒废了学业。

4. 心态浮躁,学习时间少。相对高考而言,大学考试题目一般源自老师上课讲义和课后作业的改造题,形式相对单一、难度相对较低,这些给部分学生造成错觉,片面地认为考试容易通过,所以平时荒废学业,把大部分时间花在看小说、谈恋爱上,甚至沉迷网络而不能自拔。结果对课本的基本知识掌握不够,补考、重修成为这部分学生的家常便饭,最后导致因补考、重修的学分过多而拿不到毕业证或学位证。

5. 学习方法不正确,存在厌学情绪。大学在教学条件、管理模式、学习方式、生活条件等多方面都与中学有很大差异。一些学生进校后难以适应新环境,不能掌握新的学习方法和技能,在学习上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无法通过有效的途径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最终出现“掉队现象”,积重难返,失去学习兴趣。

二、产生高校学风问题的原因探析

1. 社会原因。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冲击。市场经济在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市场经济大潮中滋生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思潮以及社会上的不良之风直接或间接折射到高校中来,从而引发了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扭曲,导致学风的衰退,这是产生学风不正的社会原因之一。另一方面,社会的非主流文化(如网络文化、市井文化乃至一些庸俗文化等)鱼目混杂,冲破高校意识形态“围墙”,对校园的浸染无处不在。

2. 学校原因。第一,学校内部管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认识不到位,内部管理条块分割,教学改革滞后,办学思想存在浓厚的功利主义倾向,忽视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导致学校教学科研滑坡、学生理想信念模糊和厌学情绪滋长。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对学风建设所必需的系统措施,工作往往流于形式,缺乏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第二,高校快速扩招带来的问题。由于学生人数剧增,教育资源短缺,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势必造成教育质量下降。第三,教学管理制度执行不力及学生评价制度不完善给学风优化也带来困难。

3. 学生自身原因。第一,学生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不够,这是产生不良学风的主要原因。第二,学生对学习品质锤炼不够。现在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一些学生自制力较差,严于律己、刻苦钻研精神欠缺,缺乏追求真理、勇于拼搏的精神和严谨踏实、勤奋努力的意志。第三,学生学习心态错位和心理失衡,是产生不良学风的又一重要因素。不少学生自我中心意识强,渴望成功,期望值高,但缺乏刻苦钻研、脚踏实地、百折不挠的精神,缺乏独立思考问题、克服“从众心理”的毅力。

三、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对策

1. 加强思想教育工作。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建设优良的学风,首先要解决好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学生中难免会存在一些不良风气和问题行为,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加大教育管理力度,同时也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深入细致地解决好他们的思想困惑,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目标,激发学生的成才欲和求知欲,使其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2. 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它既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规范学生的行为,又能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学生是校园文化活动的主体,校园文化活动品位、层次的提高有利于大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对大学生的学习、成长有着促进作用。因此,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学术活动、知识讲座、就业指导、学习先进人物事迹和学习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营造学习、文化和育人的环境,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精神,树立学生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坚忍不拔的学习意识,从而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保证优良学风的形成。

3. 深化教学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风建设和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学风建设搞不好,教学改革的措施就会落空;而不进行教学改革,新的良好学风难以真正建立起来。因此,高校要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努力使教学工作生动活泼,富有吸引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也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实施启发式教学:要“重过程,轻结论”,以培养学生的求索精神;要“重方法,轻知识”,既要使学生学习学科知识,也要重视如何使学生从中掌握这些科学方法;要“转换教师角色”,成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身心发展的引路人;要“改革教学方法”,变“满堂灌”为“满堂问”,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式学习”;要“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使教学科研呈现良性互动状态。

4. 严把考试关,完善学生学业评价制度。学风建设的一个关键措施还在于把好考试关,若命题能实行教考分离、监考杜绝作弊、阅卷能密封进行,再贪玩的学生也会感觉到压力,进而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到学习上去。要严格按照高校学籍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对累计学分达到退学或降级标准的应坚决予以处理,这对那些不学习的学生会产生较强烈的震撼作用,促使他们努力学习。同时,要充分发挥学业评价对学风建设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全过程、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之中。高校应大力推进学生学业评价改革试点工作,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强化形成性评价,各门课程的考试(核)应加强学生学习过程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广泛采用平时测验、大作业、课程论文(综述)、基于问题(任务、项目)的学习等多种评价形式,并作为平时成绩纳入课程总成绩,逐步加大形成性评价在总体评价中的比例。

总之,高校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高校一项长期性的根本任务。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高校的学风建设,进一步提高对高校学风建设的认识,树立长期建设的思想,调动社会、学校、学生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全员意识和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进行全过程参与和全方位服务,大力推进学风建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责任编辑:闵之杰

猜你喜欢
学风大学生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陈嘉庚精神与“诚毅”学风的形成
关于改进高校学风的思考
大学学风建设探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