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记者 葛佳慧
●装备制造业挺进高端是参与国际竞争的根本
□ 本刊记者 葛佳慧
●“围观”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放眼全国,我国的装备制造产业正经历着从重型设备向航空航天,这样一个从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转变的过程;庞大的基础设施、日益重要的国家安全问题和急剧扩大的对外贸易将成为装备制造业超常规发展的动力;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也将有助于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加速崛起。可以说,中国的装备制造业正迎来跨越式发展的大好时机。
就目前而言,我国的现代制造业正沿着三种结构性的趋势发展:其一为产业升级;其二是产业转移,即产业由沿海向中西部转移的现象;其三便是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及其带来的以机械代替人工的趋势。这三种趋势的融合,势必推动了以工程机械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得以发展的大环境的快速形成。对于身处现代制造业顶部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来说,由于它是各项工业技术、信息技术及各类新兴技术的集成载体,能够为国民经济各大行业提供先进技术设备,其发展直接关系到各个行业的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而我国又是制造业的大国,所以扶持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产品技术含量及经济附加值,是我国未来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方向之一。故而,我国政府将其置于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首要位置。
在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过程中,我国目前已经具备了坚实的基础和进一步发展壮大的较高可行性,例如在轨道交通、数控机床、海洋工程装备等方面,我国已经缩小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而且还在发展成本上显现出了较大优势。
但是由于装备制造业具备投资大、回报周期长的特点,该产业的发展往往需要系统性的整体协作,因此需要得到政府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为了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调整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结构,振兴和鼓励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如采用加大研发税前扣除、解决关税倒挂问题、结合国家重点工程鼓励使用国产首台套设备、配套资金支持等措施,在推动引进设备的同时引进技术,从而提升国内企业消化吸收先进技术的能力。这些举措的实施,使得产业的发展环境得以不断优化,创新能力得以显著增强,科技水平得以大幅提高,逐步实现了技术和产品由低端向高端的突破;相关企业也因此走上了一条从“技术突破”到“进口替代”再到“出口竞争”的成长道路;在这一条产业链上也涌现出了不少龙头企业。
在《决定》的内容中,国务院强调了要重点发展以干支线飞机和通用飞机为主的航空装备,做大做强航空产业;积极推进空间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卫星及其应用产业的发展;依托客运专线和城市轨道交通等重点工程建设,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装备;面向海洋资源开发,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强化基础配套能力,积极发展以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可以细分到航空装备、卫星制造与应用、轨道交通设备制造、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智能制造装备这五个主要领域。
《决定》的内容,不仅指明了产业的发展方向,而且提出了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发挥中央财政资金引导和调动社会投资积极性的作用,将重点放在整合现有政策资源和利用现有资金渠道的基础上,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大幅度增加中央财政的资金投入,专项集中支持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重大应用示范工程、重大创新成果产业化、创新能力建设等财政上的支持。此外,还提出了完善税收激励政策的措施,重点从激励自主创新、引导消费、鼓励发展新业态等角度,针对产业的具体特征,制定流转税、所得税、消费税、营业税等支持政策,形成普惠性激励社会资源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手段。《决定》的发布,将有助于驱动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力量的持续崛起,标志着我国的高端装备制造业逐步踏上了从大国变成强国的征程。
就轨道交通设备制造领域而言,从长远的发展战略考虑,行业的发展要充分利用我国铁路跨越式发展的机会,尽快地在现有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大国的基础上,建设成为生产世界一流产品、掌握世界一流技术、拥有世界一流基地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强国,进入国际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前三强。为达到这一发展目标,轨道交通设备制造行业的相关企业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以技术自主创新战略为核心,提高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整体水平,要将技术引进战略与原始开发战略相结合,技术集成战略与技术突破战略相结合,通过关键重点零部件的合资合作,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加速产品技术与国际水平接轨;
其次,要以人力资源战略为重点,推进产业技术管理水平升级。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的开发,应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促进人才总量、人才结构和人才培养机制同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的发展相适应。进一步建立健全人才市场化选拔任用机制,建立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培养一批具有现代科学意识、掌握轨道交通装备最新技术发展趋势、科技开发能力强、善于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和能够解决企业生产和管理难题的科技人才,加速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的升级;
>> 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需求市场主要集中在政府、社会公共事业以及国家主导的企业部门,社会效益远远大于装备制造业的经济效益,投资回报率不高。
第三,要以结构调整战略为主线,全面提高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产业组织能力。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内的集团企业要树立大行业管理的观念,建立以产品为对象的行业管理体制与机制,集团之间以优化发展环境、应对国际竞争为基础加大联合力度,在同类产品上实现差异化发展。同时应该积极地与业务相关联的产业联合,寻找新的业务结合点,以寻找和开发技术及原理相似的机电装备产品为手段,循序渐进地实现技术的扩散与渗透,拓展经营范围,实现范围经济;
最后,要以积极的产业金融政策为保障,拓宽产业资金来源渠道。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三密集”型的产业,科技含量高是该产业的显著特点。因此,无论在研发体系建设,还是在制造水平提升方面的资金需求,都具有集中性和规模性特征。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需求市场主要集中在政府、社会公共事业以及国家主导的企业部门,社会效益远远大于装备制造业的经济效益,投资回报率不高。在研发方面,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要取得重大技术创新成果,所需的投资较之其他多数行业为高,单纯依靠企业自己筹措经费来源,是远远不够的。
>> 隧道股份遵循“优势互补是前提,相互沟通是基础,利益共享是根本”的原则,高度重视“内部整合”和“外部结合”的两方面内容。
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各个分支中,涌现出了一批在产品上具有高附加值,占据产业链核心地位;具备较高技术水平,在全球产业中具有独特的中国优势;产品和技术具有很强的外溢性,易于向上下游等多行业扩展,形成规模效应;符合经济结构转型和国家产业发展政策方向,对制造业的产业升级起到重要作用的企业。而他们正好能够借助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东风将企业做大做强,在国际同行中获得竞争优势。在轨道交通设备制造的领域里,就有这样一家企业,在我国产业扶持政策的推动下,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最早从事盾构隧道试验和工程应用的专业工程建设单位。成立四十余年来,隧道股份始终依靠科技创新,以产学研合作为依托,不断地在盾构研发技术上取得突破。而自主化盾构产品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也改变了我国在技术上受制于他国的命运。而企业自身也得以成功转型,由传统的施工企业转变为兼具高超工程施工技术和领先重大装备制造能力的创新型企业,实现了我国装备制造技术跨越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隧道股份的技术创新过程离不开政府的扶持。科技计划的实施为企业指明了前进方向,为企业创造了技术进步的有效平台。政府在技术上的规划和指导,譬如,将盾构技术研发列入五年计划的做法,始终引领着企业向前发展;政府的退税政策和补贴政策,更是促进了国产盾构的生产销售和市场开拓。同样,政府在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过程中,也要为企业提供各种平台,促进企业技术水平和产品品质的提升,更要通过政府采购的手段给予国内企业以更多商机,扶持优势企业成长,提高民族产品的竞争力,以振兴民族产业。
在产学研合作中,隧道股份遵循“优势互补是前提,相互沟通是基础,利益共享是根本”的原则,高度重视“内部整合”和“外部结合”的两方面内容。于内,以企业技术研发机构为核心,调整企业的科研体系,以适应产学研合作模式创新的需要;于外,把市场的需求、客户的需求和企业的技术创新需求有效地结合起来,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使研与用得以有效结合,加强研发生产的针对性,达到技术创新的最佳效果。由此可见,战略性新兴产业内的企业要提升综合实力,就要在技术上寻求革新,发挥好产学研用一体化优势,通过技术集成来增加企业应对竞争的砝码。
战略性新兴产业内的企业往往面临着“洋迷信”的阻碍,从而导致了民族工业无法得到正常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各企业就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参与国际竞争,加大宣传力度,与更多的企业一起投身民族品牌宣传的阵营,在政府的支持和鼓励下,先帮助有竞争实力的企业提升品牌形象,增加公信力,争创世界名牌,以壮大民族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同时,政府也要与企业和消费者形成合力,积极发展民族工业。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到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中至轨道交通设备制造行业,小到盾构机器生产企业,各个层面无不肩负重任。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国家政府以及产业各领域的通力合作。总之,发展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就得用好国家政策这面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