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记者 吴凡
人人都爱人民币 国际“热”需冷静对待
□ 本刊记者 吴凡
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人民币“国际化”又一次成为了热议的话题。中国政府正在以招标的方式第二次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海外主权债券。自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从启动之初的5个城市扩大至20个省区市后,今年6至11月份,各试点地区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3400亿元,超过试点扩大前结算量的7倍;而12月6日,参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出口企业从365家扩大至67359家,大幅增加了180多倍。汇丰银行也再次重申他们令人紧张的预测:在未来3到5年内,中国与发展中经济体一半的贸易金额将会以人民币计价而不是美元,这一数字相当于当前中国贸易总额的55%并且还在不断增长中。而现在,以人民币结算的贸易数额仍低于当前中国贸易总额的3%。
上述扩容举措被专家视为人民币国际化长远路径的中期目标,即人民币逐步成为广为接受的国际贸易结算货币。而此次央行大幅度的政策“松动”,相当于放开了人民币贸易结算的门槛,在人民币国际化道路上又迈出了一大步。
去年8月19日,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正式推出人民币对马来西亚林吉特的交易,林吉特成为首个在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的新兴市场货币;11月22日,开办了人民币对俄罗斯卢布交易;1个月后,俄罗斯也实现了人民币与卢布的直接挂牌交易,至此中俄贸易再也不用转换成美元来结算;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的交易币种也由5类上升至7类。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中国银行研究员王元龙曾表示,“尽管目前人民币境外的流通并不等于人民币已经国际化了,但人民币境外流通的扩大最终必然导致人民币的国际化,使其成为世界货币。”
乍看起来,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给中国企业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以本国货币进行交易可以减少外汇交易时的风险,尤其是考虑到可能会恢复让人民币升值的可能性。不过除了这点好处外,几乎没有什么明确的说法表明使用人民币交易可以给中国企业或是外国企业的商业交易带来收益。目前交易中可见的主要障碍之一就是:人民币缺乏可兑换性。无论是美元、欧元还是日元,它们做为交易现金的价值体现在一旦公司收到款后即可随意使用在每一处,可以在全球范围内用于支付供应商的货款,亦可在任意地方用作虚拟投资之用,或是自由兑换为种类繁多的他国货币。
随着政府日渐宽松的扩张人民币的贸易用途,企业也开始逐渐发现人民币除商业贸易外的其他用处。政府不仅建立海外主权债券市场,提供更多的人民币投资机会,而且还采取了更多的举措,比如今年早些时候允许香港的银行投资于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这让香港银行能为海外客户们提供更好的投资机会,让他们有机会从商业贸易所积累下的人民币中获得更好的回报。不过由于为了防止货币投机活动而设立了繁复的外汇管制,人民币的投资机会依然有限。
而从亚洲来看,随着中国的崛起,在一个市场中,一种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将大大减少贸易和资本流动中的交易成本,为该地区创造更多的贸易机会,提高交易的规模、效率和国家福利。中国与亚洲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提高将扩大亚洲市场的规模,并产生对共同价值标准的需求。人民币地位的提升将是一个必然结果,亚洲出现人民币替代其他货币的现象也将成为可能。
3400亿元
自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从启动之初的5个城市扩大至20个省区市后,今年6至11月份,各试点地区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3400亿元,超过试点扩大前结算量的7倍。
虽然美元仍将在相当长时期内充当国际主要储备货币,但是如果能让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毫无疑问会减轻过度依赖美元所产生的部分压力。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副局长梁凤仪曾表示,人民币想要国际化,实现人民币真正国际化和境外兑换自由化,很有可能将分三步革命。
首先要把货币市场做大,使人民币的资金流动池尽可能地深。以香港的经验为例,扩大人民币贸易结算试点,实现内地以外人民币的自由流通。在进行该试点以前,人民币流向境外的合法途径少之又少。直到去年试点工作的开始,公司和监管者才可能尝试将人民币作为国际交易账户。而试点工作也受到了欢迎,其中一个表现就是去年6月底香港的人民币存款较半年前增加了50%,达到近900亿元。
第二步是要让境外人民币储备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拓展。要做到这一点,就得允许海外基金在中国以外自由流通,无所顾忌。去年7月,香港放开了对个人人民币账户资金跨行转账的限制,在境外人民币储备改革方面迈出了一大步。这催生了一个境外人民币资产市场。麦当劳(Mc-Donald's)与合和公路基建有限公司(Hopewell Highway Inrastructure)发行了人民币债券,成为首次在境外筹措人民币的外商。另外,海通证券(Haitong Securities)在香港发行0亿元固定收益基金,成为首个在境外发行类似产品的公司。这些尝试都将成为人民币能否担当储备货币一职的试金石,关键是能否让人们放心投资。因此,人民币债券受到机构投资者的热烈欢迎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三步是允许境外人民币有控制、有管理地回流内地,同时不会引起人们的担忧。内地也正在考虑允许香港的人民币债券基金在配额制度下投资内地上市的固定收益债券和证券。在考虑如何开放以及以何速度开放人民币资本账户之前,可能首先希望看到香港出现一个活跃的人民币境外交易市场,这样可以检测人民币在国际投资者中的抢手程度。在此过程中,香港市场对一些追逐人民币资产的热钱流入可起到缓冲的作用。
>> 去年8月19日,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正式推出人民币对马来西亚林吉特的交易。
目前对待人民币国际化道路政府采取了内外两手抓的方法:一是大力发展香港人民币债券离岸市场,从而提供给境外持币者一个合理的投资渠道;二是鼓励各国央行、境内外的外资企业和机构多多使用人民币开展商务活动,部分容许他们直接进入中国内地的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投资,这大大降低了只有通过“离岸”市场才能投资“在岸”人民币资产所带来的额外交易成本。
也正是由于目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是在中国一个“不完全市场”的模式下展开,人民币国际化道路上仍然存在众多障碍,如果不排除这些障碍,好高骛远,急于求成,那么这一出于独立“管理好财富”的美好愿望,或许就会像当年日本政府力推日元国际化那样,最终被无情的金融危机的结局而彻底断送。
如今人民币国际化所面临的挑战是,既没有像日本当年那样制造业已经很强大的“硬件”基础,也没有像欧盟经济体那样特殊的区域合作条件,能够让我们立刻建立起达到大家共识的、以人民币为主的货币圈;更没有像美国那样强大的软实力,让现在就成为“信用本位”机制下国际主导货币。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欧美金融体系的“信用”条件在国际舞台上大打折扣,“后危机时代”世界更为过剩的流动性,很可能汇集到储蓄集中的地区和国家,形成一个世界超繁荣的“资本盛宴”时代。而人民币国际化不断推进中的中国,因为具备健康的基本面和非常美好的发展前景,很可能就是下一次世界资本最耀眼的中心地带。于是,很快人们就会注意到,欧美政府就像现在要求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的迫切心态一样,会强烈要求中国等储蓄大国尽快完全开放金融市场以达到充分发挥他们本国金融机构强大的竞争优势效果。
显而易见的,目前我国尚未完全具备国际化的必须条件。宏观经济仍存在着众多的矛盾,还很不稳定,微观机制有待健全,金融体系较为脆弱,金融监管也比较薄弱,国际环境较为严峻。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前提条件的成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种情况下,“渐进模式”就成为必然的选择。所以,人民币国际化战略,虽然很难做到“韬光养晦”,但也千万不能让暂时的表面成绩冲昏了头脑。
人民币国际化并非痴人说梦的想法,尤其中国如今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规模还在不断增长之中。回顾中国一百多年经济发展的历史,人民币直到最近几年才开始走强。在如今竞争越发强势的发展过程中,人民币由强转弱的可能性也存在,近期美元贬值也可能是暂时的。所以,任何时期都不应该忘记货币替代问题,市场是很实际的,不管美元、欧元还是人民币,只要能保值、收益高,就会选择谁。不过面对当前在一些亚洲国家中正掀起的人民币国际化热潮来说,现实多少有些沉重而无奈。或许还需要经过艰苦的努力,才能真正解决货币替代问题,才能在将来逐步实现使人民币成为可兑换货币这个伟大的理想和抱负。
本文部分信息来源于《华尔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