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端待举话张江
——访张江高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于晨

2011-11-07 07:17隽鸿
华东科技 2011年4期
关键词:张江中关村高新区

本刊记者 隽鸿

百端待举话张江
——访张江高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于晨

本刊记者 隽鸿

上海高新区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经过20年来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了目前“一区多园”的发展格局。2011年1月,国务院做出建设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大战略决策,要求把张江高新区建设成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载体和实现创新驱动、科学发展的示范城区。至此,张江高新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新的任务面前,上海将举全市之力、聚各路英才、集科技资源,在张江高新区改革探索、先行先试,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提供示范。那么张江高新区20年来取得了那些建设成就?将通过那些举措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张江高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于晨。

华东科技:从1991年到2011年,张江高新区已经走过了20年的发展历程,请您谈一谈,20年来,张江高新区都经历了哪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于晨:张江高新区成立的这20年,其实就是上海寻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突破口的20年,如果要把这不平凡的20年分成几个阶段的话,我想我们必须记住三个关键的时间点。第一个时间点是1991年,这一年的3月,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成为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后的1992年,更加让人难忘,那一年的中国帷幕是由邓小平的南巡讲话拉开的,也正是在这一年,张江的帷幕也被逐渐打开,一点点进入人们的视野。我记得,那时的张江尽管挂上了高新区的牌子,但仍旧是个“默默无闻”的小镇子,特别是夜幕降临后,张江仍然寂静一片。没有高校院所、甚至没有一所小学,没有知名企业、更没有呼风唤雨的民间企业家,那时的张江更多只是一个镇名而已,对于更多的外地人而言,它甚至与任何一个陌生村镇都没有丝毫区别。但上海市委、市政府对张江高科的发展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还把张江高科技园区与漕河泾开发区合称为“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形成“一区二园”格局,这就是张江高新区最早的雏形。此后,上大科技园、中纺科技园、金桥园、嘉定园等其他4个园区陆续成为其组成部分。第二个关键的时间节点是1999年,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火炬”的点燃,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声音俨然海浪一般,在1992年成为国家高新区后,因为找不到合理的产业布局,张江一直停留在当年的乡镇水平。无论周围的苏锡常、南京、杭州,还是深圳、西安、厦门、中关村,早已聚集人才、技术、资金、信息、市场,成为资源洼地。守着上海这块大蛋糕,张江该何去何从呢?因此,在1999年8月,全国技术创新大会上,当时的上海市市长徐匡迪表示,上海将集中力量把张江高科技园区建成申城科技创新的示范基地。于是“聚焦张江”轰轰烈烈的开始了。2000年1月5日,上海市政府颁布了《上海市促进张江高科技园区发展的若干规定》(简称“十九条”),张江园区从此成为了“政策特区”。也就是从那时开始,包括公交线路、地铁、要素市场、中介机构、大学分部、科研院所等优势资源迅速向张江集结,一时间,新的理念、新的机制、新的政策,可以说为张江的起飞注入了非凡的活力。特别是2006年,国务院同意“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整体更名为“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并将2001年建立的上海紫竹科学园区以及2007年设立的杨浦知识创新基地,陆续纳入张江高新区管理范畴,形成了目前“6+2”的“一区多园”发展格局。第三个时间点是2011年的1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上海张江高新区成为了我国第三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对于张江高新区乃至全上海来说,无异于一针强心剂,含金量更好的政策来了,机制更加灵活了,最重要的是我们对改革的思想和认识将会通过建设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得到充分的激活和解放。

华东科技:北京中关村被国务院批准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后,武汉东湖成为了全国第二家,而国务院对于审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口子很严格,上海是如何争取到这次机会的?

于晨:2009年3月,中关村成为全国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大家都知道,此前中央仅仅批复北京中关村和武汉东湖两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而且审批的口子几乎已经关上了,但上海情况特殊,一直以来上海就是我国的经济前沿,完善的基础设施,与国际接轨的大都市环境,对众多国际高端人才有着无与伦比的吸引力,因此上海理应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于是一直以来,市有关部门和主要领导都在积极争取建设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去年的世博会期间,温家宝总理来上海参加世博会的闭幕式,时间非常紧张,正声书记和韩正市长向总理递交了“关于建设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请示”材料,总理非常关心和支持,正是在总理的关心和国家各部委的支持下,才有了今天建设张江国家自主示范区的战略举措。

华东科技:这次张江高新区获批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对于张江高新区的发展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但同时国务院对张江高新区的发展也提了很高的要求,那么未来在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过程中我们会有哪些主要的举措呢?

于晨:建设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涉及到各方面的政策调整、各种资源的整合和各种力量的投入。去年,我们调研了北京中关村,并与北京中关村高新区建设情况进行了比较,比较的结果让我吃惊,没想到上海张江高新区与北京中关村的差距有这么大。我们不仅在区域规模、产值总量上存在差距,而且在政策法规、改革举措、人才集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也有不足。但现在,我们获得了难得追赶甚至赶超的机遇,正像市领导所说的,“拿到了牌子是好事,但也要有和这个牌子相对应的作为、相对应的成就”。这次国务院给我们的批复中有很多新的、好的政策,这些政策将有助于我们找到解决制约张江高新区发展的问题。因此,我们初步的想法是,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协调各方资源聚集,并在一些重要的方面形成合力。

比如说,集聚创新资源是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前提,而上海的创新资源整合度不高,这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现在,张江高新区“一区六园”,再加上紫竹园、杨浦园,总面积才63平方公里,这是北京中关村示范区的六分之一,是武汉东湖示范区的十分之一,许多创新要素集聚区域没有纳入到高新区的管理范围,以至于尽管地均产出位居全国前列,但总体规模不大,产出总量只接近北京中关村的一半。为此,上海正在考虑扩大高新区管理范围,正是为了进一步整合科技创新资源、进一步增强高新区的总体规模、进一步提升高新区的创新能力。因此,我们要做的大量的工作就是是协调各有关部门、各有关区县抓紧推进,争取高新区早日形成新的发展格局。

另外,我认为在建设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过程中,既要解决好现实存在的突出问题,又要创造出新的示范效应,这对于提高政府服务能力是一个新的考验。目前,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中面临的融资难题;产学研用结合中出现的创新要素转移转化难题;创业发展中面临的成本提高难题;高素质人才引进培育中面临的政策难题;既需要通过健全市场机制来解决,更需要优化政策服务来克服。在此次审议的若干意见中,多处涉及到政府支持、政府补贴、政府引导、政府服务等内容,还特别强调提升服务能力,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因此把这些内容细化为操作层面的具体措施,是我们管委会与各相关部门的共同任务。

把张江高新区建设成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载体和实现创新驱动、科学发展的示范城区。

华东科技:听了您的介绍让我们对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未来充满了期待,您能给我们描绘一下这个让我们期待的未来应该是个什么样子的?

于晨:建设中的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将全面启动“十二五”发展规划并制定示范区发展规划。

国务院的批复也对我们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既:“上海张江高新区将要充分发挥创新资源优势,加快改革与发展,努力培养和聚集优秀创新人才特别是产业领军人才,着力研发和转化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做强做大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品牌,全面提高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自主创新和辐射带动能力,推动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科技发展和创新,在本世纪前20年再上一个新台阶,使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载体和实现创新驱动、科学发展的示范区域。”这是国务院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我们要努力实现的目标。

但如果让说一下我的愿望,那就是:“让张江的创新创业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让张江不论何时,都能成为支撑创新创业的旗手,擎起自主创新这杆大旗,推动产业战略转型,这是张江的使命所在。建设中的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定会带动整个上海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交易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真正成为一个更有生命力的、更活跃的、更宜居的城区。”

猜你喜欢
张江中关村高新区
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干细胞转化医学产业基地简介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遂宁高新区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浅析张江科学城景观标准化的探索实践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Vπ张江孵化器
中关村,催生“创新”传奇
高新区:全国“双创”示范生
硅谷与中关村自主创新政策的比较